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祖传的风俗能够传到几代? 2004-06-22 08:54
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飘香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童年过节的快乐时光。 端午节的前三四天,弄堂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采购竹箬叶,买上赤豆、白糖、红枣、花生、猪肉,拿出早早积攒的糯米(那时糯米对城里人来说是很珍贵的),做好包粽子的前期准备工作。外婆的粽子在弄堂里有着“做工讲究,好吃有特色”的好口碑。所以每年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绝不亚于过大年。我们家每年要包15斤米的粽子。名称为枕头粽、三角粽。品种有鲜肉粽、豆沙粽、赤豆粽、枣子蜜枣粽、花生粽、竹笋肉糜粽、白米粽。外婆对馅的要求特高。每只鲜肉粽肉要大,精肉肥肉对半,最后肥肉全化在糯米中,撕开粽叶,红红的糯米会油亮亮。豆沙要去掉赤豆皮,用菜油、白糖把细沙炒得香喷喷的,再用手搓成一个个椭圆形状,中间夹一块猪油。每一种粽子馅,外婆都有她的讲究。总原则:枕头粽要馅多米少。三角粽要包得结结实实。 十多家邻居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端午节大家互送自家包的粽子,像说好似的,大家不会在同一时段包粽子。正因为有了参差不齐,过节的过程也延长了,最乐的就数孩子。弄堂里哪一家包粽子往往要围上一群人。聊聊天、唠唠嗑、帮帮手,孩子们也会凑热闹,尝一口豆沙,吃一粒枣子解解馋,再帮着把包好的粽子剪去竹箬叶,做好不同馅的标记。 包粽子是一个热闹的过程,烧粽子是一个诱人的过程。那时大家烧煤饼炉子,煮粽子一般要等吃好晚饭再开始。4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加几次开水,要上下翻动两次。这个辛苦的熬夜工作一般都由家中的老人承担。孩子们总盼望能在睡之前尝到新鲜的刚出锅的粽子,可粽子就是不肯轻易地被煮熟。于是孩子们只能在幽幽飘出的粽香味中,怀着一份期盼,甜甜地睡着。 整个“粽子工程”,我一直是外婆的“小跟屁虫”,我爱看外婆干活儿,也爱外婆边干活边跟我说些她童年与家乡的事儿、妈妈小时候的事儿。手里摆弄着那些米和叶子,外婆的眼神、表情与话语特别温馨。12岁,我就会包粽子了!是端午节不折不扣的“全劳力”!我全盘继承了外婆的好手艺,因为粽子包得又快又好而频频得到家人与邻居的夸奖。 粽子传递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淡淡而去。如今过端午节,大家都直奔超市去买现成的了。有时一时兴起,也想自己包粽子来着,张罗着要买的材料,可儿子说“你忙这个做啥呀?多费功夫!”于是不免感慨,我那包粽子的好手艺,到了我这一代怕是就“戛然而止”啦!儿子媳妇难道愿意跟我学包粽子?他们忙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连吃不吃粽子都无所谓的。 又到端午,在怀旧之中有些淡淡的失落。我怀念儿时跟长辈共同忙活时唠着家事人情的那种亲切绵长味儿,包粽子,说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那也称得上是一种亲情交流的方式,是一种把祖传的风俗代代延续下去的神圣之举呢。做食物时说的话与不做食物时说的话那是不一样的。丈夫倒是很想得开,说,时代总是要变化的嘛。你也跟小辈们聊天的嘛,不过就是换了在肯德基啦麦当劳啦……我听了,就笑了起来。 选稿:钱程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西娅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