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民企强大的错觉 德隆四大败因 2004-07-21 07:52
●特殊金融体制下的泡沫●产业整合的幻梦●洋专家的水土不服●重组环境的恶劣 对话动机 对于德隆今日之困境,业内见仁见智。有的专家表示关键在于产融结合必然失败,而且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被禁止,摩根是老黄历,即使GE也仅仅是给产业提供服务,而不是融资;也有专家表示,德隆的失败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据悉,德隆问题的爆发,已经影响到决策层重新考虑有关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 作为当年中国证券市场白皮书的执笔人,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历练资本市场多年。前不久他关于德隆的一篇文章在网上引发热烈争论,近日,本报就德隆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对话人物 王巍,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福特姆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美国化学银行、世界银行、中国南方证券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任重要职务,现为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直接策划、组织了几十家大型企业的改制、重组、承销及并购业务,在创办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企业并购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主持编辑了《第二板市场》、《MBO管理者收购》等在企业界引起广泛影响的投资银行专著。 德隆不是最后一个 如果德隆以今天这个方式倒下去的话后面将不是一个德隆,而是一串德隆型的企业倒下去。很多的中小企业其实都差不多,今天都面临同样的危机。当一大片企业都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你关注的不应仅仅是德隆,而应是整个系统的风险,就是环境。 新京报:德隆的失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自今年年初到2004年4月14日为止,德隆股票蒸发市值高达170亿元,到现在为止,德隆的掌门人也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并认为失败的关键是媒体的讨伐,但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他同时表示金融产业风险太大,你怎么看他的失败和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的风险? 王巍:15年时间几个年轻人把德隆做成一个庞然大物,我不得不敬佩他们在这个时代创造这样一个奇迹。你可以看到一大批中小企业都是在按德隆的模式成长,很多的中小企业其实都差不多,但他们今天都面临严重的危机。如果德隆今天以这个方式倒下去的话,后面可能不是一个德隆,而是一串德隆型的企业倒下去。当一大片企业都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你关注的不应仅仅是德隆,而应是整个系统的风险,就是环境。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瘫痪的市场,一个公司的血液中3/4不能流动,一个人想干事必须用1/4的血活全身,那就必须要犯错误,是不是德隆所有的整合都失败?外人不在其位很难知道他的很多想法,但是要给机会。这个社会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但对于企业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比尔·盖茨伟大吗?比他聪明的人多得是,为什么他成功了?很难解释。从白手起家到做成巨富要靠缘分。所有的商业都有失败的,但是在国内一旦失败你就很可能被视同于罪犯,在中国社会的企业文化里能不能给企业家一种宽容失败的环境? 对于金融行业,没有资源和特权,这两个行业不要进入,民营企业收购金融机构必须要付第一道成本,先替国企买单。我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收购银行不太看好,我觉得要开放金融执照是非常好的事情,替别人买单是无底洞。 德隆的四大败因 特殊金融体制下的成与败;产业整合的幻梦;洋专家的水土不服;重组环境的恶劣。 新京报:对于德隆本身的具体失败你怎么看? 王巍:第一,德隆是一个资本运作的赌徒。德隆背后依靠两张牌,一个是以3家主要的上市公司以及关联的6、7家上市公司形成的上市公司的互动群体。他们通过高市盈率的增发收购低市盈率资产,也就是在美国60年代非常著名的资本游戏。另一副牌是参股一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一个间接的融资渠道,上市公司是一个直接的融资渠道。这两张牌就是中国整个金融的系统,德隆是依靠它暴发的。 中国的金融制度是一个非常计划经济化的。如果从整个社会资源的需求供给平衡来说,中国的经济需求方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了,而供给方却牢牢掌握在计划经济的手里。两者之间的张力是非常明显的,这个冲突越来越强烈。这个金融制度对企业家来说是不可理喻的。它不谈道理,它强调一种权威。 当国家鼓励经济增长时,银行就拼命鼓励企业借贷来扩大资产;当经济突然要刹车了,银行立刻逼企业砸锅卖铁地还贷。原来的信用贷款也要立刻变成抵押贷款,这是金融界系统性的违约。从历史上看,一旦经济周期出现拐点,金融系统大量的系统性的违约转嫁危机是导致企业危机的重要因素。 如果德隆有原罪,那么导致德隆这么多年来如鱼得水的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的原罪何在?当一个集团,一个企业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金融体制的特点,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寄托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上注定是悲剧。 目前整个金融界都是高度管制和非市场化,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最近十年产生的不良资产远远超过以前,这是非市场化造成的。各个产业都在改制,把不良资产甩给金融界,所有都甩给它。于是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你不是能干吗,你有权威,最后都交给你全部处理了。因此,金融不加速市场化,将面临更大的金融危机。 第二,产业整合的失败。德隆这样一个几百亿元的集团如何依靠番茄酱支撑整个行业?它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的产业整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中国仅仅有20年的市场经济的历史,在美国,产业整合经历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才形成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 产业整合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努力,如焦炭产业里两万家企业最终可能要整合到七八家,也就剩几个寡头了。你什么时候进入整合?又是第几棒呢?这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一个考验。 第三,德隆很著名的一点是请了很多国外的管理专家,但这些外国的专家到底懂得中国多少呢?今天的中国企业家首先是一个管理者,同时还要是创业者。 创业家跟管理者完全不一样。国外的这些管理者了解中国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创业的逻辑吗?外国专家到中国企业看的只是中国企业家让他们看的东西,他们完全没有进到本土的层面。 德隆请洋专家指导他们的集团,非常愚蠢。 第四,重组环境的恶劣。中国目前没有破产法。 在美国如果你出现问题可以申请破产,破产以后立刻进入两个系列,一个是庭外解决,一个是庭内解决。如果在庭内解决认为它能够活,就给它一个重组环境。 进入这个阶段,银行不能逼债,给它一定的时间看它能不能够活起来。企业在经营的时候是有价值的,如果突然停下来,就完全没有价值了。就像德隆出现了问题,债主纷纷逼债扣押资产甚至抓人,这时候它一点活气都没有了。它不该死也得死。 经济周期的背后 现在民营企业往往高估自己的成绩,实际上到上海金茂大厦楼顶上环顾一下,有几个楼是民营的?大家感觉到民营企业是如何如何的强大,这是错觉。 新京报:德隆失败的导火索是什么,你觉得与宏观调控有关吗? 王巍:德隆今天困境的更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现在发改委从提高投资资本金的门槛到批准项目基本都停下来,所有的银行、证券等几乎所有业务都往回收,地产项目也控制了。经济周期一旦出现,如果不允许博弈,硬着陆就不可避免。今天的着陆措施是空前强硬的。 我们应该给市场经济层面一种合理的预期。合理预期使得政策受约束,避免使不太明智的政策走过头了成为一个霸道的政策。而今天的转型时期政府是“闲不住的手”。政府的“手”不能过度。如果你知道它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时候要注意它有什么动静。 现在民营企业往往高估自己的成绩,实际上到上海金茂大厦楼顶上环顾一下,有几个楼是民营的?大家感觉到民营企业是如何如何的强大,这是错觉。 民营企业的重组机会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多给中国企业家增加资本运营的概念,我认为在中国今天原始的要素配置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时候,通过资本运作配置原始要素,仍然有巨大的利益空间。 新京报:德隆在产业整合的旗下倒下了,是不是说目前的产业整合旗杆太重,民营企业扛不动,不应该参与这个游戏?你怎么看待外资企业在这个并构中的作用? 王巍:民营化和全球化是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民营企业的重组时代,民营企业应当在重组中产生一大批产业领袖。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多给中国企业家增加资本运营的概念,我认为在中国今天原始的要素配置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时候,通过资本运作配置原始要素,仍然有巨大的利益空间,中国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产业领袖。 目前很多的资本流动可能都是外资在中国子公司的互相调整,外资投资到中国,但只是投资到自己的系统里,这是一个全球性资本在中国重组的过程。今天的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是跟本土企业打吗?巴斯夫在中国不是跟中国的化工企业打,米其林轮胎不是在跟中国的轮胎产品打,而是全球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互相进行战略竞争抢市场。对我们说是吸引外资,但是他们是基于全球资源在中国进行配置,外资在中国进行整合,全球的资本在中国进行配置。这不是坏事,但我觉得要看成本。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成本。现在的全球经济重组就像足球一样,中国是主场,但不是我们在玩,是外资在中国这个场地上玩。 政府的职能 未来市场是企业创新与政府管制的博弈。政府、企业都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要各做各的,政府制造环境,企业去玩。中国现在要形成这样的平等心态。对于企业的创新,政府一定要给一点机会,不能把人打死。 新京报:那么你认为政府在这项“体育运动”中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企业才有更多的上场机会? 王巍:今天,可以置德隆于死地的规则同样可以让很多企业破产。未来市场是企业创新与政府管制的博弈。 政府、企业都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要各做各的,政府制造环境,企业去玩。对于企业的创新,政府一定要给一点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很欣赏最近说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说就是要考虑整个社会民众的需求。但是今天的经济调整导致民营企业正处于危机阶段。我们呼吁即便大家不喜欢德隆,我们也要提出这么一个重组,让德隆重组成为一个标本,也可能德隆会倒下去,但是一定要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东西,让我们了解中国的民营经济长期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认为“重组德隆不重要,比德隆更值得重组的是中国的金融环境,是中国的政策资本,是中国整个的民营经济,也是整个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新京报:作为重组的专家,德隆现状已经如此,您认为它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王巍:我觉得现在德隆的不作为是一个失误,总要有所作为,你要站出来,说我们还在,我们有信心去重组。你只要站出来,应该说我们会看到,但是很遗憾现在看不到。我认为必须面对问题,即便德隆所有的资产都没有了,但是他们有15年奋斗的经验,有这么多年的失败挫折经验,给机会它还能东山再起。我不认为德隆的战略失败,我强调的是整个环境,包括内部的一些问题,大战略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判断失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不识时务那也不行。德隆集团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记者刘宝强/新京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