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市场新低宝钢制造? 2004-08-13 08:41
记者 王磊 徐海洋 昨日,沪综指再次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深综指更创下自1999年“5.19”行情以来的低点,显然,股指再下台阶与宝钢股份的增发预案不无关系。或许宝钢股份的复牌还会继续改写这一记录,但是否这一市场现象完全就是“宝钢制造”呢? 预期错位导致用脚投票 的确,近期市场的涨跌起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宝钢股份的再融资方案展开的。方案公布后,众多观点认为这一方案对宝钢本身来说是中性偏好,但市场走势却从另一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宝钢股份停牌前的大涨基于盛传的“创新”方案,但从正式公布的方案来看,低价、大比例配股这两个曾经的预期都落空了。同时,宝钢股份的增发方案与之前武钢股份的整体上市方案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尽管还有配售价格以及向原始股东配售比例两大要点尚存悬念,但预期与现实仍有着严重的错位,而预期错位成为宝钢停牌前后大盘“冰火两重天”的直接原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布的方案还只是宝钢董事会的决议,其不仅要通过9月27日的股东大会,还要获得各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恐怕其间仍然会存在许多变数。而这个“变数”不仅给宝钢留下了“伏笔”,也为大盘留出了“悬念”,这或许就是昨日大盘破位后非但没有恐慌,尾市反倒有所回升的原因吧。 融资冲击波令市场担忧 从募资额来看,中石化2001年8月上市时募资118亿元,中国联通2002年10月上市时募资112亿元,长江电力2003年11月上市时募资100亿元,如果宝钢股份增发方案能够落实,其募资规模可能是内地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目前看,宝钢向集团定向增发和向流通股股东增发的平衡点可能落在50%左右,按这样的比例计算,宝钢股份将会从市场抽出约140亿元资金。 如果只是这140亿并不可怕,但从联想到不久前中石油,甚至铁通都一度传出大规模融资的传闻,市场真正的担忧恐怕就不在一个宝钢身上,而是在不断涌来的融资冲击波上。今年以来,扩容压力明显增大,已经对市场构成了沉重压力,在中石油“海归”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的时候出现大规模融资消息,市场闻风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下跌都归罪宝钢不客观 其实,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近期宝钢股份的再融资事件明显被市场放大了。有分析指出,在持续走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市场期盼行情转强,尤其是在走势胶着之时,各方期盼宝钢股份带有“创新”性质的整体上市方案能够带领市场走出迷局。本来只是具有个案性质的一个再融资方案,就这样被赋予了过重的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近期市场的下跌完全归罪到宝钢身上似乎也有些牵强。在证券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市场的真正走向并不可能由一只股票或者一个板块的走势来决定。从我们所处的市场大环境来看,目前国际市场油价飙升、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尚不十分明朗、CPI继续走高,进而对货币政策继续形成压力等等,哪一条又能够使得我们的市场迅速“充电”呢? 单只股票出现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并不表示市场的其他股票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昨天的下跌实际上表明,目前的股票价格还没有完全得到市场认可。从已经公布的2004年中报来看,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实现了近40%的增长,但市场并没有随着相关公司的业绩情况出现明显的“业绩浪”,这种差异缘于宏观调控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实质影响仍然没有明朗,预期的朦胧对应着操作的观望。更何况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不变,国内股价结构调整的进程就不会变。 总之,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决定着大盘的走向,无论宝钢出台何种消息,或者未来出现何种变数,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它自身。目前市场要整体走强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包括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诚信度提高、增量资金介入、投资者信心恢复等等,如果我们依旧指望某一个体因素来改变市场趋势,引领市场走向,那么相信即使没有宝钢,没有中石油,新低也会随时向我们走来。(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