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中石化审度800亿还贷计划 存续公司渐趋消亡

    2004-08-25 08:34




        事实上,从中石化上市剥离优质资产开始,存续企业就竭尽全力为上市公司铺平道路
        如今,在整个中石化集团公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7月30日,中石化集团公司举行了一个高级别的半年工作总结会。中石化某省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整体业绩不错,创造了200多亿元的利润,比去年有80%以上的增长。”
        但是,针对中石化集团非上市公司部分高达8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中石化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告诫他的部下们:“如果靠每年的分红和土地费,至少还要20年才能还清。如果债务继续发散、利率再提高,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惟一的办法就是集团公司卖股还债,退出股份公司。”
        陈同海说的“大限”时间段,是2006~2007年。从2006年开始,中央优惠的5年期退税政策将终止。仅今年上半年,这个优惠政策就为中石化集团输血达38.56亿元。
        中石化集团公司于2000年剥离优良资产,在纽约、香港和内地三地上市后,其存续公司留在集团公司内部。为了提高中石化集团未来与国际巨头公司的竞争力,中央财政核销了他们369亿元的不良资产。
        控制债务风险  
        2003年存续公司的财务状况显示,在扣除对股份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超过负债70%,个别企业则已资不抵债。自中央核销巨额不良资产后,中石化集团存续企业债务风险从隐形变得透明,资产负债率不降反升,上涨5.22个百分点,总负债率高达67.8%。目前存续公司净现金流为负值,靠借贷运转,控制债务风险的压力不小。
        “如果没有分红、土地费和退税等收入,非上市部分恐怕要破产了。”陈同海说。
        在中石化集团此次会议半个月前,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最新排名。中石化以54位的成绩入榜。
        榜上排在2、3、4位的分别为BP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Exon Mobil)和壳牌(Royal Dutch/Shell Group)。这三家超级能源公司营业收入都超过2000亿美元,净利润近200亿美元。
        到2004年上半年,中石化集团总资产为5874亿元人民币。去年核销369亿元不良资产后,集团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还有450亿元,企业累积剩下550亿元。今后几年,转移交办社会职能、改制分流、核销不良资产,约耗用400亿元,企业积累就只剩150亿元左右。
        “中石化成立20多年了,只有这么一点积累,年均国有资本增值率只有0.75%,非常惭愧!”陈同海在会上说。
        据统计,全球500强的销售净利润率平均在5%,而国外能源大公司平均在6.5%以上。在这个最能体现企业赢利水平的指标上,排名52位的中石油为8%,中石化集团的销售净利润率为2%。  
        生产成本  
        导致赢利能力偏低的直接原因,是在原油开采、加工和乙烯生产三大主业,中石化的生产成本均过于高昂。
        2004年上半年,中石化上市部分和存续公司开采原油总量分别是1913.37万吨和45.66万吨。中石化每桶原油的完全成本为16美元,中石油为每桶11.4美元。仅此项费用,中石化就比中石油多支出逾60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集团公司加工原油总量是6917.2万吨,炼油加工费为每桶3.2美元,而国际平均成本为1.5美元。简单推算,此项多支出78亿元人民币。
        在乙烯生产上,存续企业半年产量为30.9万吨,整个集团公司上半年产量为217.24万吨。中石化目前的乙烯成本是每吨142.63美元,国际上一般成本为100美元以下。此项生产成本差距约为76.8亿元人民币。
        仅此三项生产成本,中石化集团全年至少比其他能源公司少收入400亿元人民币。
        成本过高的背后,除了生产技术环节,根源还来自历经改革而没能解决的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问题,即整个石油化工工业的上下游分离。
        1998年石化行业重组后,新的中石油资产为4700亿元人民币,拥有陆上石油产量的69%和全国炼化总量的40%。而中石化的资产则为3000亿元人民币,相应拥有30%的陆上原油产量和60%的炼化能力。
        这种格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中石化原油资源不能自给。尽管从1999年到2003年的4年间,中石化累计勘探投入292.8亿元,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0.7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931亿立方米,但2003年全年原油产量比4年前只增加了360万吨。需求缺口与新增产量存在25倍的反差。今年全国原油进口约为1.15亿吨,中石化就占9100万吨。
        为了迅速提高产量,中石化集团的上市公司今年投入上百亿元,加大了对塔河、胜利、中原等老油田的6个重点区块的勘探力度,并定出2004年下半年新建原油生产能力368万吨的目标。  
        存续现状  
        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思路很清楚,即上市公司部分集中勘查国内油气资源,把变数颇大的勘探工作交给存续公司解决。
        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2003年的动向,可以直接看出这种分工:上市公司旗下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仅跟踪了两个海外项目,分别是尼日利亚 Stubb Creek 油田和厄瓜多尔油田。
        而2004年上半年,存续公司累计完成海外勘探投资11.5亿元。在整个存续公司的油田企业上半年亏损6.13亿元的情况下,此项投资力度已经非常大。
        事实上,从中石化上市剥离优质资产起,存续企业就竭尽全力为上市公司铺平道路。2000年中石化香港上市前夕,归入集团公司存续企业的员工达71万,随后,更多债务陆续转到存续企业名下。
        2000年初,超过302亿元的银行贷款由存续企业背负,其中中石化股份公司本应承担131亿元,同年4月新添一笔58亿元负债;5月,股份公司将356亿元的长、短期债务转为20年无息股东贷款,由母公司承担。
        为了补偿存续企业,集团公司决定,把国家赋予的包括土地租金、红利分配及税收返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当作补偿。
        截至2004年6月,存续公司资产总额为1720亿元人民币;今年1~6月,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44亿元。由于摊销了2001年减员费用20.48亿元以及9.89亿元的贷款利息,共计亏损26.63亿元。
        存续公司“消亡路”  
        关于中石化集团非上市部分的前途,原中石化集团总经理李毅中已经多次提及。存续公司将慢慢消亡。后继者陈同海也表示,将按照与石油石化主业的关联程度,逐步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
        未来,中石化的存续公司将以改制、移交、上市、重组、合资、关停五种方式被终结。
        难度最大的,是牵扯面最广的改制分流和移交后勤服务系统。包括集团下属的医院、学校、市政、公安、社区服务等职能机构,均为分流的主体部分。
        但是,中石化集团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大规模裁员。自2001年起,中石化集团126万员工累计裁掉36.5万;至2003年底,员工总数降至89.5万人,其中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有员工40.5万人。
        存续企业的49万人目前一半以上属于非核心业务,大规模裁员将从这里入手,2004年的任务是裁掉4万人。
        为了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石化准备在放弃税收返还的情况下,采取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中石化系统学校和医院移交当地政府的问题。
        至于裁员成本,中石化人士透露,集团公司累计裁员36.5万人,相当于节省约140亿元人工成本。以此例推算,每人的裁员成本是3.8万元。中石化集团理论上将抢在2006年退税政策结束前,加大分流和移交的力度。
        另一项得以雷厉风行贯彻的改革,就是对炼化企业的关停并撤。2004将集中关停12套落后生产装置和30个非生产性单位。
        至于资本层面的上市、重组与合资方式,从中石化股份公司上市之初就已持续进行。
        陈同海所言“集团公司卖股还债,退出股份公司”,目前只能理解为情急之言。因为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委托的管理机构,不可能退出股份公司。而存续企业800亿元的贷款,或许将通过在三地上市的中石化股份公司逐步消化。
        可以预期,中石化的众多存续企业将在2007年之前逐渐消亡。(记者罗斌/财经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785,729, 栏目计数: 5,430,38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