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净资产玩偶 破到何处始见金

    2004-08-27 08:21



        

        记者  陈赋斌  深圳报道

        在每股净资产值附近买入股票曾被认为是一种绝对安全的投资,但近期随着股市重心不断下移,这一“铁律”已经告破。据最新统计,沪深两市已有近20只A股收盘价跌至每股净资产之下,而在净资产值上下徘徊的股票已达百只左右。

        这么多的股票接二连三跌破净资产,到底是意味着投资机会的来临,还是在倒逼净资产向真实价值回归?

        净资产的虚与实

        从已暴露出的问题公司来看,市净率接近1甚至低于1的公司具有的一个共性是,净资产大多存有大量水分,一旦亮出其本来面目,市场股价又会与其新的净资产水平拉开差距。此时,过高的净资产就象玩家把玩的玩偶,稍不留神就变脸了。

        前期频曝资金黑洞的ST托普是一个典型。在2000年以28.91元/股的惊人价格完成增发后,其净资产指标一度令人眩目。但在公司大量募资投向被更改、巨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以及因担保债务引发众多诉讼之后,该股上月就曾跌破“4.15元/股”的净资产底线,其后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计提了大额预计负债,每股净资产从4.15元一下子跌落到了1.44元。按此计算,昨天该股收盘价为2.25元,显然仍大大高于每股净资产。

        类似更极端的情况发生在ST达尔曼身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值仍高达4.21元,但这一水平早在今年6月10日就已告破,之后该股仍继续大幅下跌。由于大量担保逾期,公司今年上半年官司“地雷”集中引爆,生产经营活动已无法正常维持。公司称,董事会决定修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估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公司将巨额亏损,预计6月底的净资产将一举变成负数。

        其实,净资产不实的情况在一些基本面尚可的上市公司身上也同样存在。如近两天刚告“失守”的沪市某公司,其在一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虽为6.099元,但公司去年底库存商品46.21亿元,应收账款超过45亿元,从会计谨慎角度考虑,公司净资产可能面临大幅缩水;而公司去年4笔委托理财共计7.5亿元于今年5月和6月到期,盈亏情况如何尚难估计。

        另一家“破线”公司尽管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还有所增长,但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资金9.08亿元,这也使得该公司高达每股5.977元的净资产显得有些“不扎实”。

        除了一些基本面急剧恶化的公司外,这些“破线”或“撞线”公司大多处于传统行业范畴,诸如制造业、建筑业、纺织化纤业、家电、商业等,总体上的行业估值偏低,这也是造成净资产对股价缺乏“保护能力”的一个原因。

        破到何处见真金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破线”公司尽管跌幅已经相当可观,但对投资者而言似乎仍然是“烫手山芋”。相比牛市,在调整市场中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估值显得更为重要,而净资产这条线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从理论上讲,股价应该很难低于每股净资产,因为这意味着将公司清算获得的权益会高于取得相应股权的市场成本,但实际上,由于上市公司不会轻易清盘,且资产也未必可按帐面价格变现,加上其它种种复杂因素,股价跌破净资产这种情况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而言,净资产值作为一个静态指标,会比市场价格的反映有所滞后,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有可能没有一步到位地反映净资产的变化,以至于出现净资产的虚增,一旦市场进入调整,股价就有可能逐步回到其合理水平。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外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比较常见。但对一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这反而成为股份回购或是股东增持的契机。但目前国内A股市场有很大不同,即使国内的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也无法获得收购方信任,因为它们的净资产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虚高现象,同时在担保、诉讼、坏帐计提等方面,随时可能引爆“地雷”。也许一不留神,“捡便宜”就成了“主动买套”。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净资产这根线到底划在何处,这决定了股价跌破之后投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

        随着半年报截止日的日益临近,更多的上市公司会对净资产值作出调整,调整后的净资产必然会更真实。也许这种调整不会在短短一个时期内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净资产做实了,比较市场的冷暖及投资机会才会更有意义。(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785,578, 栏目计数: 5,430,28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