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首钢搬迁:整体还是局部?

    2004-09-15 08:58



        


      关于首钢搬迁,原来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2008年之前首钢产能再压缩200万吨,剩余的400万吨精品钢材的生产可选择在北京合适的地区发展。第二种就是,国家环保总局等几个部委希望首钢在2008年之前就搬出来,即整体搬迁。不过,北京市副市长陆昊此前透露,首钢集团将于2012年前整体搬离北京。

      搬迁“进行时”

      首钢必须整体搬出北京。

      这是1999年初北京市人代会上,十几位代表共同的声音。他们指出,首钢对大气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污染必将“影响北京城市化的进程,影响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为此,他们建议,首钢应该搬出北京。

      2001年7月,中国申奥成功,首钢搬迁问题,进一步升级。直到最近又有媒体传出,首钢要在2008年前整体搬迁。

      对此,首钢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表示,“到底什么时候搬我们也不知道,要听国家的。”首钢一内部人士说,这期间,上边也下来一些文件,但是这些文件都属于一些争论性的东西,争论之后也没有一个最后结论,“政府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指示下来”。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第七届京港经济合作研讨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陆昊透露,首钢集团将于2012年前整体搬离北京。这是北京官方首次公开证实首钢将全面迁离北京。

      陆昊强调,有关首钢迁出的时间表是由北京市政府内部建议,最终仍须获中央部门最后的批准,以及决定首钢迁往的地点。

      他透露,首钢目前年产量为800万吨,年内将减产200万吨,至2007年时再减200万吨。他还指出,搬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须慎重处理。

      “现在已经上报到国务院。”一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有一些意向了。”

      7月22日,记者致电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府办公室张主任承认,现在正在做着各种方案,不过2008年之前到底搬不搬,目前还不好说。

      唐山市发改委透露,此前,河北省计委已经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河北省,在迁安地区建设200万吨钢铁生产基地。而去年底,以唐钢、首钢为主在曹妃甸地区建设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1500万吨精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项目也已经签约完毕。此外,唐钢与首钢现在正在接触,准备搞一个“比鞍钢和本钢联合设想更加亲密的联合”。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是首钢整体搬迁的前奏。

      抓环保以退为守?

      尽管外界炒得很热闹,首钢此时的心境则异常平静。有迹象表明,首钢自己并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

      相反,“目前首钢正在心平气和搞环保,一心一意抓生产”。首钢新闻处有关人士说。从1995年开始,首钢每年环保投入接近2个亿。首钢资料显示,仅去年,首钢就投资2.3亿元,完成了焦化厂煤气脱硫等32个深度治理项目。

      2003年,首钢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已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基本达到三级标准,降尘量接近城区水平。

      而1999年,人大代表提出要让首钢搬迁时,“以这家超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石景山区,1998年环境质量周报三级以上的情况占总周数的85%。换句话说,这个区一年中有近43个星期的时间,人们生活在中等空气污染之中。”

      知情人士说,首钢此前专门请过一些专家来论证,结论是污染肯定有的,但“污染是可以治理的,关键看是否舍得投入”。该人士表示,首钢会迁出一部分企业,但只要不影响环境,首钢就会继续留下来。

      首钢新闻处该人士说,首钢有100多个企业,依据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首钢的环保处理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循环经济学角度看,可以做到100%的循环使用;二是从环保产业看,首钢不仅能把自己治理好,还能输出环保技术,例如,首钢现在研发一项技术,可以将白色垃圾变废为宝,成为首钢生产焦炭的原料。

      争取不搬迁的代价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首钢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几年来都尽量趋向于没有污染的高科技产业及项目。

      2003年最后一天,首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向外界宣布,首钢正采取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重大战略步骤构筑超前竞争优势,钢铁业产品要向两个5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总产量的50%,其中一般企业难以生产的尖端产品占50%)迈进;北京地区部分钢铁生产能力向外转移,建设高效精品新基地。

      按照这一规划,这一年,首钢全年近80亿元的发展资金中,用于钢铁业结构调整的就占了71.3%,包括建冷热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等生产线,以及向北京以外地区转移生产能力。

      这年岁末,首钢股份可转债发行、上市成功,所募集的2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年产170万吨冷轧板生产线。

      首钢的战略调整很快显现成效,钢铁业在北京地区生产规模压缩200万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2.43亿元,增长50.48%,其中“双高”产品产量315万吨,增长29.5%,多创利润4.3亿元。

      “不久,首钢将形成一条由冷轧、镀锌、彩涂组成的精品板材生产线”,首钢新闻处该人士对此很自得,同时他还感慨颇深,“首钢还是干老本行更显轻车熟路。”

      此番话令人深思。前两年公司改变募股资金投向而涉足电子机电、汽车、建筑业、保险等多个非钢领域。尽管实际投入金额很高,但产生投资收益却很有限。

      首钢股份2003年财务报表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仍然以冶金为重点,达152亿,占总收入的97.45%。而其他三项化工、电子、软件加在一起还不到总收入的3%。利润上冶金占98.85%,而首钢一向倾心的电子利润只占1.91%,其化工部分更是达到了负数:-0.80%。

      另有媒体报道,首钢在芯片项目上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2002年1-8月份,首钢日电亏损2.3亿人民币,2000年年底,首钢信誓旦旦打算花13亿美金设立的华夏半导体公司,最终因为外方股东不看好、外资不到位而搁浅。而传统行业虽然盈利,但已有疲惫之态。

      首钢新董事长朱继民上任后曾对媒体公开表示,首钢将抓住北京市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机遇,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有了条件还将单独建设汽车生产线或分厂。但是到现在整车生产的问题已经不了了之。

      与钢铁相比,首钢对于上述大多数非钢产业不但不专业而且显得笨拙。原首钢董事长罗冰生曾经坦承,自己在芯片上只是小学生。

      很显然,首钢做了一些他不擅长的东西。实际上,在是否进入高科技产业问题上,首钢向来服从的只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不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商业逻辑。“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北京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首钢不得不逐步发展高科技!”2000年年底,首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姬江向媒体坦言。

      除此之外,为达到环保,首钢不得不限产。据了解由于压缩产能,现在首钢已经有很多职工面临下岗,而为了让这些下岗职工以后还能吃上一口饭,首钢已经尽一切可能为职工创造就业机会。现在已经有一部分首钢职工被安排去送早餐,在地铁2号线做工作人员等。

      而在“事业”上,几年前首钢还是全国钢铁老大哥,现在却不得不退居宝钢、鞍钢之后,位居第三。

      进退两难

      关于首钢搬迁的问题,一开始就分成两派,赞同搬迁者,主要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而反对搬迁的人,则更多的出于对当地经济和职工安置方面的考虑。

      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在给北京政府一封《关于解决北京市空气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的建议》的信中这样提到,“现在北京市的上空有个黑盖,黑盖的中心就是石景山,到了晚上就往市里移,往下沉。钢铁厂的炼焦炉在炼焦过程中由于需要往焦炭上喷水,大量的酚进入水中,废水渗入地下,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酚的毒性很大,饮用受酚污染的水后会影响人的寿命。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首钢有污染的项目全部搬迁出去。”

      此信后由著名环境专家梁启超的孙子梁从诫于2001年9月16日转给北京市市长刘淇。

      梁从诫在信中附言道:“关于首钢搬迁问题,几年来已有许多专家提出过。1997年2月,我也曾在八届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建议首钢停止2160工程并部分逐步迁出北京》的提案,但没有得到采纳。

      “今年初,作为北京市奥申委生态环境顾问,我又在有关会议上重提此事,并与另一位顾问,原北京市环保局江小珂局长的看法不谋而合。然而,我注意到,9月6日您在政协论坛闭幕会上演讲阐述‘绿色奥运’理念,在谈到首钢时,仍然只提限产,不提搬迁。我完全赞同钱老的建议,解决首钢对大气和水的污染(还有交通负荷)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首钢有污染的项目全部搬迁出去’。”

      他最后还强调,如果还不能抓住奥运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此采取断然措施,这个大污染源必将后患无穷,最后还得解决。而拖得越久,其代价就越高。北京作为首都,未来只能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小运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决不能继续保留与此相反的重、化工企业了。

      记者近日致电梁从诫先生,但梁先生让其下属转告记者,对于这个事,他已经发表过多次意见,因为没有效果,目前已不愿再说什么。

      但北京环保局表示,即便首钢目前一些环保指标达标了,也不意味着就不排放污染物了,达标是在一定限度内排放,此外,如果按照首钢现在钢产量800万吨算,如果要维持800万吨生产,需要运输的矿石、矿粉、焦炭等大量物流就达到4000万吨,运输过程中将产生很大污染。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一点污染也没有了,加工钢铁也会用到大量水、电,这些都是北京不能承受之重。

      即使搬迁,是整体搬迁还是局部搬迁?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关于首钢搬迁,原来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2008年之前首钢产能再压缩200万吨,剩余的400万吨精品钢材的生产可选择在北京合适的地区发展。第二种就是,国家环保总局等几个部委希望首钢在2008年之前就搬出来,即整体搬迁。

      整体搬迁的说法一出来,就遭到了首钢众多领导的质疑。

      “整体搬迁是不切合实际的”,首钢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表示,最终要迁的也只是冶炼部分,而不是全部。

      不仅如此,早在去年8月8日,原首钢董事长罗冰生就在“首钢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开幕式上明确表示“首钢实行整体搬迁的方案基本是不可行的”。

      他认为,整体搬迁可能带来三个问题:首先,首钢迁出北京石景山区,几乎等于新建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初步估算搬迁费用近400亿元,企业自身无法解决,需要国家给予安排,这将增加国家的财政困难。

      其次,首钢北京地区目前工业销售收入每年250亿元左右。首钢对北京市的社会贡献总额每年60亿元左右,其中上交财政收入20亿元左右。首钢迁出后,将会影响北京市工业经济总量,减少市财政收入,增加市财政支出。

      第三,到2001年底首钢北京和迁安地区在职职工12.04万人,另有离退休人员5.5万人。如果全部迁出石景山区,近10万在职职工将成为富余人员,将直接影响首钢现有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共计几十万人的生活。

      罗冰生说,正确地选择和确定首钢“十五”期间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是关系首钢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从首钢的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实行整体搬迁的方案基本是不可行的。(王凤君/21世纪经济报道)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785,327, 栏目计数: 5,430,16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