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回复投资者询问金凤科技(002202)和轻纺城(600790) (2008-05-17)
  • 回复咨询600460 (2006-05-08)
  • 回复zjgzh (2006-05-05)
  • 回复zlpzb (2006-05-05)
  • 回复张东成咨询580000、600328和000718三个股? (2006-05-05)
  • 回复caihua咨询之个股 (2006-04-22)
  • zhuan shi来信 (2006-04-22)
  • 答复nick咨询000930 (2006-04-20)
  • 再度回复bz600555询问580995 (2006-04-20)
  • 答复bz600555询问600970 (2006-04-19)
  • 新一代手机技术完全解读:什么是3G (2005-11-01)
  • 成功的捷径是成熟完善自己 (2005-10-11)
  • 技术过硬心理才能过关 (2005-08-12)
  • 权证的基本知识 (2005-08-10)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读者来信 >> 公开信

    愿中药长青,愿跨越成真!

    2004-09-29 08:51


    作者:白云帆  整理人:白云帆  

      中华5000年文明的瑰宝中药,在新世纪进入全球化的竞争。
      “洋中药蚕食中国市场”、“中药出口遭遇重创”、“中药在日韩”……作为中药的故乡,在此领域,中国真的落后了吗?
      上周,首次西太平洋草药法规协调国际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中、日、韩、美、法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出席了论坛,呼唤中药国际标准的及早制定。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中药为世界瞩目,当中药成为世界之药,中国如何抢占先机,实现新的跨越?
      冲击“世界第一”
      记者走访位于浦东张江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作为研制新中药的领军人物,朱大元研究员回答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忆起今夏胡锦涛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时的勉励:“把生物科技发展的成果与我们民族积累的宝贵医学财富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实现新的跨越。”
      眼下,朱大元带领的实验室研制的新中药石杉碱甲衍生物希普林,能有效对抗老年痴呆症,正在欧洲28家医院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朱大元相信,希普林明年应能顺利进入三期临床,后年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中药。
      倘若成功,这不仅是“国内第一”,还将是全球第一个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审查的中药。朱大元说,目前希普林已在美国、日本、欧洲申请了专利。
      “现在希普林只能说成功了一半。”一期临床要求在20—80位健康人身上试验其安全性,二期要求对100—300名患者试验看疗效,三期则须对1000—3000名患者进行试验,且要求相同用药下,取得相同的疗效。前者可鉴,1987年柴苓汤已获FDA批准进入临床期,但至今未获认证;1997年,公认最有希望的复方丹参滴丸获FDA批准进入临床实验,但企业投入几千万后难以为继。2000年前后,大川芎丸、康莱特等5个中药冲击FDA的注册大门,又均告无功而返。
      不同的是,今日的希普林面临的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今年4月《欧盟传统药品法案》生效,6月FDA公布《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均首次承认中药的合法身份。不过,FDA三期临床验证30%的通过率,预计超过数亿欧元的巨大投入,都让朱大元无法轻松。
      抚摸着窗台上那株可以提取希普林的石杉,朱大元感慨:“中药走出国门,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药标准有点难
      事实上,能够进入FDA临床验证,已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中药在此前一道门槛———“标准化”上便已纷纷翻身落马。
      这道门槛对化学成分清清楚楚的西药来说易如反掌,对中药而言却是难于上青天。中医药大学的洪筱坤教授告诉记者:辨证施治的传统,使中药的治疗有效成分一直不甚明了,而国内至今也无统一的机构对中药材活性成分作技术检测。因此,大部分中成药只能以保健品或食品补充剂这种尴尬的身份出口。洪教授认为,标准化并非只为了打入国际市场。没有标准,国内消费者也无法判断药材是否地道,是否假冒伪劣。
      那么,中药如何做到标准化呢?国家药监局副局长任德权认为,中药现代化质量标准体系必须采用的核心技术,是“指纹谱”。指纹谱,顾名思义,就像通过指纹可以确定一个人,中药也可通过“指纹”反映中药的整体特征,从药材的种植、采收到加工为成品、贮存、流通等各个环节,从而把握中药的质量命脉。
      既然方法已经找到,那又难在哪里?从事了近20年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洪教授说:“中药指纹谱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洪教授所在的课题组用了15年完成了8种中药的指纹谱,而中国的中草药种类有1万多种,其中常用药材1200种,经典药方也逾百种。
      另一大问题是,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做“指纹谱”研究,研究所在做,大学在做,企业也在做。如上海的港资医药公司和记黄埔,为两方中药走出国门投资了3000万美元。一个药,十家做“指纹”,资源浪费不说,结果出来了又该听谁的呢?洪教授认可日本汉方药的经验。日本从1960年起开始汉方药研发,“官、产、学”结合研究,哪个机构该做什么一清二楚。政府还立法通告全国汉方药生产企业按照标准重新生产、重新申报,用了整整15年,上下一心完成汉方药制剂的标准化。
      洪教授坚持认为:中药标准只能由中国制定,再逐步向世界推广。一心往欧美标准靠,只会是拿钱打水漂。洪教授强调:一定要快!不然,当日本等国的标准成熟并被普遍接受后,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全球刮起“中药风”
      从神农尝百草起,中药的历史就开始了,中国是它无可争辩的故乡。但今日,中国中药界面对的,似乎不仅是中药标准研究上的落后,还有来自市场实实在在的冲击。
      由于西药暴露的副作用及对重大疾病的治疗遭遇瓶颈,国际市场刮起“中药风”,日本按中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配制的“汉方”,销往世界各地,俨然国际中成药市场的“大鳄”,德国已抢先研制出标准化的银杏制剂和金丝桃素,美国正着手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国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通过在华投资涌入中国中药市场……
      狼真的来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指出,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中国仍是不折不扣的中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大国。现在常常听到一种说法“中药在日韩”,这是一种误导。实际上,日、韩远低于中国;此外,“洋中药”的进口虽有增加趋势,但仍远低于中成药出口。
      记者连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蔡天智主任证实了贾谦的说法。数字说明一切———去年我国中药出口取得稳定增长,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到7.12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出口4.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8.84%;提取物出口1.8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5.42%;中成药出口1.1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4.24%。与汉方药出口1亿日元的日本和以高丽参为主出口共1亿美元的韩国相较,中国优势明显。
      中药部刘张林主任提供了另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出口中药5亿美元,而同年进口的中药只有1.06亿美元,即使单比较中成药,出口中成药0.846亿美元,进口清凉油和其他中式成药总共才0.245亿美元。因此,所谓“2000年中药进口大于出口”的说法也是以讹传讹。
      记者走访上海老字号蔡同德堂药号,副经理李长乐认同地说,蔡同德堂现在销售的4000多种中成药和近千种中药材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字号”。尽管新加坡的祛风油、日本的正露丸等洋中药销路不错,但与国产中药比还是有差距,就拿功效相似的国产藿香正气丸和日本正露丸相比,前者9.8元,后者36.3元,前者又是老牌子,销路好不足为奇。
      “我们应该看到挑战,要有危机意识,但更应该保持自信,毕竟,中医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贾谦说。
      也为中药开帖方
      “现代化并不等同于国际化,中药不必要也不可能与国际接轨。”
      一片“走向世界”的声音中,“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贾谦却独树一帜。记者了解到,1998年由他主编出版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还曾强调分离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性,并提出“让中药以药品身份堂堂正正走向世界。”
      为何今日会南辕北辙?贾谦坦诚反思:当时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
      中西医药差别在哪?贾谦解释:中医药学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讲调理,西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讲对抗;在毒副作用问题上,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辨证论治,甚少用单方,副作用小,西药作用靶点单一,毒副作用较大;在耐药性问题上,由于整体治疗思想和复方的应用,中药应用几千年都没有因耐药性而遭淘汰,而西药被淘汰速度越来越快,青霉素发明至今80多年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而且使用剂量增加了上百倍,就是典型例子。
      “如果为了国际化而强按西药标准改造中药,是削足适履。”在贾谦眼里,中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继续传统的前提下,把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发应用。像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这样符合西药标准的植物药,有利于出口创汇,但不应视之为中药现代化的主流。洪筱坤教授认同,中医理论是中药发展之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眼下表象一片繁荣的汉方药随着时间推移必会出现应用上的偏差,日本凡肝炎患者都吃小柴胡汤而导致死人的事件就是一例。
      中医发展之路怎么走?
      贾谦建议:放宽中医药管理,选择几个省市试办中医药特区,允许他们在中药教研、开发上有自主权。50年后,中国强大到掌握国际话语权时,中药便自然打入国际市场。“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朱大元研究员却认为:中药不能光服务于13亿中国人,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但发展中药确实应该多元化,不要墨守成规,复方、单方、提取物都要研究。“只要能治病救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尚力则建议:国际高校间强强联合,进行中医药的科研、教育合作,并多办些研讨会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眼下最直接的办法是先派优秀中医去国外开诊所,“以医带药”慢慢渗透。
      愿中药长青,愿跨越成真!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369,373, 栏目计数: 728,34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