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存续国企陷困境 国资委艰难收官

    2004-10-11 07:39





       记者 黄俊峰    

       在当前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为重点的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中,国资委及其所属187家中央企业集团,不得不硬着头皮“吃鸡肋”———考虑和处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非上市部分资产,亦即国有存续公司老大难问题。

        今年以来,国资委力推整体上市、特批以股抵债,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资管理当局直面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按照国资委制定的解决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时间表,到明年底之前,这项工作应该初步完成。

        国资专家指出,国有存续公司的资产中辅业部分占很大比例,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推进,将促使存续公司“减肥”乃至最终消亡。不过他们同时指出,如果分拆上市的模式仍大行其道,那么新的国有存续公司还将在中国特色的国企股改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批量产生。

        沉重的“鸡肋”

        在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陈同海的眼里,存续公司这块“鸡肋”沉重如山。他警告说,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存续公司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陈同海并非危言耸听。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石化集团创造了200多亿元利润,同比增长80%。但中石化非上市部分那高达800亿元的银行贷款,让陈同海如鲠在喉,“如果靠每年上市公司的分红、土地费和退税,至少要20年才内能还清。如果债务继续发散、利率再提高,到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集团公司卖股还债,退出股份公司。”

        四年前,中石化股份在境内外三地上市后,中央财政曾经为其存续公司核销了369亿元的不良资产。然而集团存续企业去年的财务状况却表明,扣除股份公司的投资收益后,部分存续企业负债高达70%,个别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目前存续公司的净现金流为负值,靠借贷运转。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前一个阶段参与了有关中央企业存续公司的调研。他认为,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和中石化一样的存续企业困境,国有存续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的产物,这是国企“把问题挂起来再说”的改制方式必须付出的代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动国企改革和改制,满足企业上市的各项要求,以使之能尽快地发行股票融资,国企普遍采用了存续分离改制方式,即将国企集团中的核心业务及相关优质资产予以剥离、重组、改制上市。

        国企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市后,以集团公司或母公司形式存在的非上市企业,被称为国有存续企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在以上市融资为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分立改制方案将大量非核心业务、低盈利能力的资产和富余人员,“隔离”于存续企业,把大量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挂起来再说”,以塑造能够符合证券监管部门上市要求以及投资者喜好的“优质资产”,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

        这种做法在解决了国企改革的股改和海外上市等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制造出了另一些问题。反映在证券市场上,最为明显的便是国有大股东(很多实际上就是存续企业),为了生存发展或自身利益,通过关联交易、担保、借贷等方式,将上市公司掏空,严重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黄速建指出,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直面的各种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浓缩集中到存续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富余人员、企业办社会等根本性问题。但延续至今的问题总得有一个说法,于是便引发了存续企业改革与发展这个“新”课题。

        国资委应战

        自去年6月组建后,国资委首先开展了对直属中央企业的清产核资,摸底后发现,存续企业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资产质量差、富余人员多、非经营性负担重,业务来源依赖于与上市公司主业的关联交易、存续企业职工收入与上市公司职工相比较低。

        以中石油集团为例,改制上市的中石油股份吸收了原集团60%的优质资产,但其人员仅占集团公司总人数的30%,而存续部分企业只占原集团40%的资产,却包揽了70%的职工。在中石油股份上市当年,被严重“抽血”的存续部分亏损超过120亿元。而去年发生在重庆的“12·23”井喷事件,凸现出中石油存续企业的窘迫。

        因为存续企业的大部分属于辅业,因此在破解国有存续企业难题上,国资委的主要思路是将其纳入主辅分离的国企深化改革中加以消化。通过积极推进企业分离社会职能,促进中央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同时处置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等三类资产。

        8月1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4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要求,抓紧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认真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试点工作。他强调,这是中央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

        据统计,中央企业超过8万亿元的国有资产中,辅业资产约为6000多亿元,而在现有的1000万中央企业职工中,有超过300万的岗位在辅业领域。在这次会议上,李荣融反复提醒央企负责人说,中央关于主辅分离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到2005年底,离现在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越早推进这项工作成本就越小。

        据李荣融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54户中央企业上报了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总体方案,其中31户中央企业的总体方案已被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审核批复。这31户企业的实施方案涉及改制单位1401个,涉及三类资产总额396.4亿元,涉及职工21.4万人。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东风汽车公司已成为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的中央企业。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三家企业的辅业改制任务占全部中央企业辅业总量的55%,如果解决这三家的问题,则意味着全体中央企业的辅业难题去了大半。

        不过,李荣融还指出一些主辅分离任务重、富余人员较多的大型、特大型传统产业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工作进展相对迟缓,有的还没有上报方案,有的实施方案中主辅分离改制分流规模较小。今年下半年,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分流改制工作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但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任务还很艰巨,难度也很大。

       存续制度应休矣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存续企业的阻滞效应可能集中爆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国有存续企业累积的风险不能妥善化解,不仅会使国企改革的成果前功尽弃,也可能使已脱困的国有企业重新被拖回困境。

        安邦分析师贺军建议,今后国企改革的存续企业制度不能再搞。他质疑说,海外上市的国企为什么要打肿脸充胖子,拿出优质资产海外上市,而把包袱留在内地?从国有资产角度来看同样如此:国家拿出了国有资产,为什么财政和银行来“擦屁股”?

        加快消化存量、尽量减少增量出现,是黄速建针对国有存续企业难题开出的基本药方。

        他还向有关部门提出三点加快存续企业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必须明确严格控制国有存续企业增量的方针,纠正以往国企改革将矛盾集中在存续企业的做法,应追求不留后遗症的彻底改制。

        二、在中观层面上,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把加快消化国有存续企业存量作为工作重心。

        三、在微观层面上,各国有企业(集团)应坚持以业务分类重组作为国有存续企业改革的主线,以股权多元化作为主要途径,以员工身份置换及分流安置作为稳健、彻底改革的基石。

        存续企业资产质量远不如上市企业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等于对它们只能做“减法”。有关人士建议,应该将存续企业的资产分类,再次筛选出有竞争活力的资产进行整合,这些资产完全有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事实上,中海油集团二次重组旗下资产上市就是盘活存续企业的成功典范。2002年中海油将其存续部分企业进行第二次分立重组后,成立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分别在国内和香港发行股票上市,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今年接受了几家中央国企委托,对国有存续企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深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黄速建感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远没有解决。

        他告诫说,不能被国企表面的所谓改制面所迷惑,也不能被国有企业一时的经济效益好转所迷惑,因为效益好转与国民经济周期性好转、政府核销坏账等特殊政策密不可分。

         “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国有存续企业改革、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就不能说取得了成功。” 黄速建说。(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39,502, 栏目计数: 4,919,49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