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人语)关注高油价
记者 储兴华
有车一族尽量减少出行公里数,欲购车者紧捂荷包,持币观望。面对新一轮的油价上涨,国内汽车厂商再结愁肠。
相比国际航空业的巨大亏损,国内航空算是风景这边独好了。经济增长,消费升级,年初甚至一票难求的国内航空公司面对航油成本上升,放飞的雄心终受羁绊。
只要每桶进口油价平均比去年上涨10美元,我国就将为此多付90亿美元,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高油价已对我国很多行业带来冲击。如以原油为直接生产资料的石油化工行业,其渐高的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伸,从而产生“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又会加重人们对加息的预期。
长期跟踪石油价格走势的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张学武认为,油价上涨虽然对今年价格总水平影响不是很大,但对我国经济运行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对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对目前正处于困境中的汽车工业都是雪上加霜。这些不利影响必然会制约这些行业投资和发展,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就业和消费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关专家测算: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如果按我国今年的进口量和国际油价来计算,今年我国的GDP增长率将因油价上涨而减少0.5个百分点。
GDP增长率减少0.5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油价上涨除了影响经济活动,还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特别是在股票价格、汇率以及政府融资上。
我们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否安全?我们手头仓位所在的行业估值是否因为过高的油价而出现新的变化?高油价是短暂的还是长期趋势?中国经济该如何应对高油价?
油价狂飙
西南证券 张鹏
今年国际市场的油价不断上扬,以布伦特油价为例,一、二月份还徘徊在31美元/桶左右,八、九月份已暴涨到43美元/桶左右,近期更是飙升到50美元/桶以上;1-10月份布伦特油价的累计涨幅达到61%,绝不逊色于目前市场上的任何一只强势股。
油价走强,有基本面支撑。据《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介绍,从世界石油产能与需求对比看,1986-2003年期间,产能超过需求大约400万桶/年;2004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产能超过需求减少到200万桶/年以内;今年三季度以来又进一步缩小到170万桶。产能相对需求不足,油价大幅上涨是必然的。
油价走强,除了基本面因素外,还有诸多“题材”,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大理由。
其一,汇率说。最新三年国际油价上涨,一定程度是美元疲软所致,如改用欧元标价,国际油价水平均低于2000年水平:以布伦特油价为例,2002年和2003年用美元标价不断上涨,用欧元标价却一路走低;2004年前9个月,用美元标价上涨了34.82%,用欧元标价的均价仅为29.17欧元/桶,低于2000年30.14欧元/桶的水平;只是在10月份以后,国际油价才达到2000年的高点。
其二,期货说。今年欧美市场较为平淡,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从年初的10488点到10月初10082点,跌幅近4%。因此,大批对冲基金转向石油期货市场,对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介绍,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仓位头寸有很大的关联,去年11月份以来,美国纽约NYMEX的投机交易一直是多头大于空头,这也导致国际油价居高难下。
其三,美国阴谋说。伊拉克战争从某些程度看,相当于美国人用数千亿美元的资金购买了一座超大油田。伊拉克目前的探明石油储量为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排名世界第二;同时,伊拉克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许多大型已探明油田,但并未进行开采的国家,在伊拉克79个已发现的油田中,只有15个在生产,待开发的油田中,有5个属于巨型级(储量在50亿桶以上),23个属于大型级(储量在5亿-50亿桶之间),其中仅西古尔纳、迈季农和宾欧迈尔河3个油田的储量就达340亿桶,比美国304亿桶的探明储量还多。因此,国际油价过于低廉,对美国人而言,并不合算。如果我们把目光稍稍放得长远一些,可以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产油组织———欧佩克和最大的产油国———俄罗斯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和高油价的诱惑,目前原油开采已近极限,若干年后,全球所剩余的原油将主要集中于伊拉克和美国的某些自然保护区,届时如果没有新的替代能源出炉,美国人完全有可能挟原油这一能源利器而独霸天下。
替代能源价格随之上涨
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 殷孝东
进口成本增加,通胀压力增大
近几年来,中国个别行业曾受到高油价的不良影响,但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和政府适当的政策调控,这些行业最终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是在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环境中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今后,中国可在继续实行适当高油价政策的基础上,实行灵活的调控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对各行业发展的要求,对各行业进行调控,以扶持、鼓励或限制其发展。
从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看,由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高,油价上涨将直接影响中国GDP的增长。高油价意味着:
1)增加原油进口成本的支出: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为9000万吨,支付金额为约200亿美金,2004年的前七个月,我国进口原油高达7000万吨,金额达到178亿美金,同比增长61%。据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将达到1.2亿吨,若平均油价较去年上涨10美元/桶的话,我们将为此多支付将近90亿美元。而此增加的成本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影响盈利水平。
2)油价上涨将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受到油价上涨直接冲击的是以原油为直接生产资料的石油化工行业,其渐高的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升,从而产生“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
转嫁能力不强,企业盈利空间受挤
油价的高涨会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以消费升级、城市化与重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而高油价带来的示范效应,将引起其它替代能源价格的同步上涨,从而带来行业运营成本的升高,这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对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高油价对经济乃至行业的影响最根本的途径是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了原油的进口成本,高油价的示范效应同时带动了替代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挤压。对于中国“世界工厂”型的经济模式,转嫁这种成本上升的能力并不强,受高油价的冲击将更大。
从高油价带来的各行业生产成本及传导产生的产品价格上涨来分析,高油价首先影响以原油为源头的石油化工行业,其渐高的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伸,从而产生“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其中,石油开采企业直接受益产出品———原油的价格上涨而得到好处,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的石化企业的主要产品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价格传导具有刚性,而国内较低的自给率使其在行业景气时暂不受负面影响,但持续高油价带来的负面作用将很快显现,在高油价带来的经济阴影下该行业也并不能独善其身。
对于下游的纺织、轮胎、塑料及橡胶制品行业则因为成本上涨过快而举步维艰。
另一类与柴油、汽油、橡胶、化纤等与石油直接相关的行业的利润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民航、公交、运输则因油价高涨而挤压盈利空间。
重新度量行业估值
灼伤汽车工业
光大证券 赵雪桂
世界汽车业有史以来的两次衰退,主导因素都是石油危机。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5倍,最高近34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1974年、1975年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1979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2倍,最高近37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过滤季节性因素折合成年)1979年—1981年连续三年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2%、30%、0.01%。经测算,1973年10月—2004年6月间,美国汽车产量与原油价格负相关,其值达到-0.42。
石油危机从两个方面影响汽车产量,一条途径是:石油危机出现,汽车燃油价格上涨,用车成本上升,汽车销量下降,汽车产量下降;另一条途径是:石油危机出现,宏观经济减速,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汽车销量下降,汽车产量下降。经测算,1977年1月—2004年8月间,美国汽车产量与其消费者信心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8。
2004年,发改委已三次上调油品价格,年内汽、柴油价格年内平均涨幅13%-15%,创下4年新高。目前,消费者对汽、柴油价格的上涨只是感到“长安米贵”,已购车者依然需要消费。因此,短期内对中国汽车消费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
但如果出现长期高油价,我们预测,中国汽车业将迎来低谷,私车消费萎缩难以避免。加上本已开始的国内汽车降价风潮,人们持币观望意愿浓厚,我们认为高油价对于国内汽车业无疑是雪上添霜。汽车评级还应下调。
航空翅膀沉重
天一证券 高世梁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航空业也渐渐走出低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04年全球航空业将盈利30亿美元,不断攀升的原油价格又一次打碎了航空公司的美梦,预计将亏损30亿到40亿美元。
因为增加的客货运量、上升的单个旅客收入和民航客座率抵消了航油成本的增长,国内航空业一枝独秀。据计算,民航客座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直接抵消200元/吨左右的航油价格成本。我国去年上半年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60%左右,今年上半年达到66.6%,7月份更是高达77%。但是,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飚升远没有结束的迹象,所以不排除发改委再次提高航油价格的可能性,国内航空公司对航油提价没有话语权,航油价格上调成本完全从油料总公司转嫁到各航空公司。
由于国内较高的油品开采炼制成本和运输成本以及不合理的航油价格计算方式(按新加坡航油价格为基数计算),国内航油价格一般高出国际水平30%左右。此外,我国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一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30%左右,也高出了国际上15%-20%的平均水平。
因此,不能因为国内经济发展、旅游等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航空业的景气,就忽视航油成本带来的压力。相对于年初而言,航空业的盈利预期应被调低。
建材处境不妙
兴业证券 潘建平
高油价带动了其他相关及替代能源价格的全面上扬,这对于像建材这样的高能耗行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水泥、化学建材处境更为不妙。
水泥行业能耗最高。虽然水泥生产没有直接以石油为燃料,但油价上涨带动了与其形成替代关系的煤、电价格的上升,而煤、电是水泥生产的主要燃料和能源。以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为例,每吨熟料(水泥半成品)煤的消耗量约在130-150公斤,电的消耗量在100千瓦时左右,两者的合计消耗成本占到水泥生产成本的接近50%,因此由油价上涨引致的煤电价格的上升将对水泥企业产生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平板玻璃生产中用到的重油(用作燃料)、纯碱(用作添加剂)等化工品都与石油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必然引起包括重油、纯碱等下游化工品价格的上升。按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浮法工艺)约消耗9公斤重油和12公斤纯碱计算,其成本差不多也接近整个生产成本的40%。此外,陶瓷的生产也有部分使用石油的加工品作为燃料,油价上涨对玻璃和陶瓷的生产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塑料型材、管材等化学建材来说,由于其大量使用PE、PP、PVC等化工品作为生产原料,而这些原料价格就直接与原油价格相关,油价上涨必然导致这些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扬。化学建材行业因为自身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低迷,原料价格上涨无法传导到下游时,化学建材面临的窘境就可想而知了。
塑料加工景气更低
第一证券 方夏虹
作为石油产业链中的下游子行业,塑料加工行业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
一方面,塑料加工行业主要以合成树脂为原料,原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作为中游行业的石化工业,由于供需不平衡以及寡头垄断,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因而合成树脂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如2004年8月份国内聚丙烯同比涨幅达到31%。因此,塑料加工行业对原油价格上升的敏感程度较高,油价上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
由于塑料加工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且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由于国内产能迅速扩张,产品已供过于求,塑料加工行业缺乏相应的产品价格转嫁能力。
2004年上半年,塑料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却只有0.8%,由于原油价格继续攀升,预计下半年塑料加工行业景气度将更加低迷。
炼油水涨船高
西南证券 张鹏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无疑会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则由国家发改委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期货交易市场加权平均价格作为中准价,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如果这三地的平均价格起落幅度超过8%,国内也将随之调价。因此,相对于炼油企业进口国际原油瞬息在变的价格,有些滞后。但应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在3月30日、5月18日和8月25日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也在内部数次上调了炼油厂的成品油出厂价。与以往相比,今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随行就市了许多,一定程度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8月份世界原油价格基本在40-45美元,9月到10月初原油价格在45-52美元之间,国际油价涨幅又超过了8%的警戒线,国内成品油价格今年第四次向上调整成为可能。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高油价已对国内交通运输等下游行业带来沉重压力,油价刺激CPI引发加息也是大家所不乐见的。因此,中短期而言,预计我国成品油价格将保持在一个有利于全社会经济均衡增长,上下游都能接受的适度水平,炼油行业的利润将继续增长,但“暴富”的可能性不大。
水运公交平稳运行
江南证券 姜昧军
市内公共交通由于其价格受到管制,需求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高油价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将极大地侵蚀其业绩,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补贴或者减税等扶持措施。
干散货运输因为煤、铁矿石和粮食的等大宗货物运输的旺盛需求,可以有效地把油价上升增加的成本转嫁到需求方,自身业绩继续增长。
油运行业相比之下要逊色于干散货运输,目前国际油运价格相比去年全年的价格增长10%左右,而原油成本增长了20%以上。我国进口原油上半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由于沪甬宁管道的铺设,沿海运量的增长将小于我国进口石油增长速度,原油运输子行业业绩将受到冲击,盈利能力出现小幅下降,但业绩仍然可以实现增长。
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等一些资源垄断型行业,相反却能够充分享受到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产业机会。
“石化景气仍将延续”——访齐鲁石化副总经理宋力航
记者 徐玉海 山东淄博报道
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不禁引发了人们对石化下游产业成本压力加大、效益下滑的担忧。而齐鲁石化(600002)72万吨乙烯扩改工程适逢此时建成投产,更使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油价上涨对石化企业盈利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扩改项目究竟是赶上了产业扩张的黄金期,还是产业周期的转折点?齐鲁石化副总经理宋力航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石化企业景气周期仍将延续。
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记者:作为石化企业,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其影响程度如何?
宋力航:由于发改委尚未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成本压力还没有体现。对石化企业盈利能力可能造成的影响,我认为,关键取决于油价波动周期的长短。
短期内,油价上涨会刺激下游产业对石化产品提价的预期。10月份以来,齐鲁石化主要产品聚乙烯、PVC等价格分别了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并由此结束了9月份出现的短暂价格调整。但也应看到,国内石化产品进一步提价的空间不大。目前齐鲁石化线性聚乙烯、PVC已分别处于12000元/吨和9300元/吨左右的历史高位,合成橡胶则维持在12000-14000元/吨的高位区间,使得下游建材、塑料制品、轮胎等行业的经营压力过大,部分行业实际已处于亏损状态。石化产品的进一步提价,将必须考虑下游产业的承受能力。
行业景气周期仍将延续
记者:如果国际油价在较长时期内持续走高,国内石化行业景气度和盈利能力是否会受到明显影响?
宋力航:石油价格如果持续上涨,石化行业由于遭受成本压力,盈利空间将难免缩小。但我认为,由于油价上涨直接影响到工、农、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内油价上调幅度不会很大。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走高,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明显滞后,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油价上涨给石化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不会很明显。以齐鲁石化为例,在72万吨乙烯技改项目完成后,月消耗乙烯原料将在20万吨左右,以成品油价格上调100元/吨计算,大约增加原料成本2000万元左右。而公司由于技改项目产能提升70%左右,预计年增加销售收入85亿元,完全可以消化油价上涨的影响。
从需求来看,在经历了1995-1998年的调整期后,国际石化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上升周期,加之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因此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目前,国内石化产品供给缺口仍在50%左右,预计到2006年前后,石化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将不会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上涨实际上封闭了石化产品的降价空间,也就保证了石化行业较高景气度。
由于产业构成不同,企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也不同。由于上海石化、齐鲁石化等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有基本化工原料的定价权,因此可以通过转嫁成本降低受油价上涨的影响。目前石化行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利润分布格局,单纯的深加工企业受基本化工原料涨价的影响,利润空间将可能收窄。
记者:除了油价上涨外,目前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石化企业经营环境?
宋力航: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收紧银根的影响,部分基础行业投资放缓,将可能致使石化产品价格出现小幅波动;二是目前国内能源、电力短缺局面的影响,江、浙等地区企业出现生产受限、开工不足情况。三是上半年国内运输紧张、运费上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石化产品销售。但总的来说,石化行业的景气程度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中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