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回复投资者询问金凤科技(002202)和轻纺城(600790) (2008-05-17)
  • 回复咨询600460 (2006-05-08)
  • 回复zjgzh (2006-05-05)
  • 回复zlpzb (2006-05-05)
  • 回复张东成咨询580000、600328和000718三个股? (2006-05-05)
  • 回复caihua咨询之个股 (2006-04-22)
  • zhuan shi来信 (2006-04-22)
  • 答复nick咨询000930 (2006-04-20)
  • 再度回复bz600555询问580995 (2006-04-20)
  • 答复bz600555询问600970 (2006-04-19)
  • 新一代手机技术完全解读:什么是3G (2005-11-01)
  • 成功的捷径是成熟完善自己 (2005-10-11)
  • 技术过硬心理才能过关 (2005-08-12)
  • 权证的基本知识 (2005-08-10)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读者来信 >> 公开信

    国资委官员的素质,实在是令人大吃一惊

    2004-10-22 08:44


    作者:xiaopei2  整理人:xiaopei2  

    10月18日上午9时30分,人民网和《中国经济周刊》第2期“中国经济论坛”的访谈活动将在人民网举行。邀请做客论坛的嘉宾有: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发展部部长王志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李开发,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主任李建民等专家与官员。
    看到以上嘉宾的名单,我觉得这场讨论,一定会十分精彩。我企望着这些嘉宾,能与网友们擦出火花。但是,当我看到讨论的结果之后,部分嘉宾的素质,却令我大吃一惊。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大名鼎鼎的国资委的官员,竟然有如此的素质。以下我点评一下部分官员的发言,与网友们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李开发:打一个比方,这个企业最后评估是价格五千万,是机械制造企业,我们想可能有另外一家大型的机械集团兼并它,如果拿到这个以后,可能和整个的生产链条连接在一起,而且由于这个企业集团有很多的优势,刚好是搞机械的,对这个行业比较熟,他们出价可能是三千万,但是可能另外一家可能出五千万,但是出五千万可能是流通企业,也可能在这个地方投资,认真的开发什么新的机械产品,也有可能近一两年进行炒作,使资产升值起来,这样的企业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个企业到它手里面,资产会不会充分的发挥生产力的作用;

    点评:在上述例子中,如果企业评估结果大致准确的,那么不管如何炒作,都不会让企业的资产升值的。有些人在买入国有企业之后,之所以能来回倒卖,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当初的卖出价格极低,与实际的价格有一大段距离。只有出现这种情况,才有倒卖企业的可能。如果炒作能使企业升值,那些我们十三亿人,一起来炒这炒那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力气去办实业?
    企业评估,从根本看,绝对是不准确的。我不反对政府出售个别国有企业,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可能的制度:政府要买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政府要卖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公开拍卖。只有公开拍卖,才能彻底杜绝腐败行为,才能真正有利于政府和人民。
    例如,香港政府所有的土地,几乎全部是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来卖出去的。政府绝对不会理会,买者有什么身份。你买了土地,就是你的了,政府就同土地一刀两断,没有任何关联。而实际的效果就是,香港的土地市场,总体来看,发展得很规范,成为香港经济的最大支柱。
    我们再回到上述例子,如果说,由机械企业来买机械企业,比由流通企业买机械企业,有更多的优势,那么我们要问:难道全世界,只有一家机械集团吗?当然不是。如果政府认定,只有把国有企业卖给某某企业,或卖给某某人,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恰好就为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提供了一个侵吞国有资产的机会。因为他实际上处于垄断地位。政府说,这个企业只能卖给我,不能卖给别人,这不是给我一个随便砍价的机会吗?
    我万万想不到,国资委的官员,竟然会这样思考问题。


    李开发:在这个企业工作的广大职工,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会不会很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业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关心职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稳定。这时候政府的主管部门,不一定把这个企业按最高价出售,这样可能对职工的就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不利。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稳定发展,既会提供产品,又会向国家提供税收,职工得到了收入,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我们感觉就要认真的考虑,这方面可能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一定是最高价出售,这个过程往往人们感觉有猫腻,所以,各个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更好的提高透明度,更多的职代会和工会参与到进程当中,便于社会不认为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点评:有些人方所以大力宣传,要“国退民进”,最大的借口,就是必须效率优先,公平次之。国有企业的效率,不如私有企业,所以就必须私有化。但是,今天国资委的官员,在解释为什么要低价贱卖国有企业时,竟说这是为了兼顾公平。大家都知道,出售的价格越高,就越有效率。对于卖方而言,价格越高,国有资产的增值幅度就越高,这当然是越有效率。对于买方而言,买入的价格越高,就要求买方必须具有更高的能力,才使到这个企业发挥出效益。企业卖得越贵,就越显示出买方的素质更高。例如,有两个个参与企业拍卖,A先生能使这个企业,创造出100元的价值,B先生能使这个企业,创造出120元的价值,那么在公平竞争之下,这个企业就会被B先生,以101元的价格买走。企业必然会落在最善于经营的人手中。
    我们看不懂的是,一方面有人打着效率的旗号,来出售国有企业,但在出售过程中,却打着公平的旗号,来干出没有效率的行为。说句老实话,这种行为,说轻一点,是自打嘴巴,说重一点,是人格分裂。


    李建民:按照我们的最新的统计,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这样,它的效率都不如民营或者私有化的公司,国家控制在25%以上,不如不控股,这个可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坷。

    点评:关于效率的问题,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两个企业,所有条件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企业的机器设备,都是自己投资的。而B企业的机器设备,是政府用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卖给他的。这两个公司的部分帐目如下:
    折旧成本 流动成本 工资成本 利润
    A企业: 50元 25元 25元 20元
    B企业: 25元 25元 25元 40元
    从表面上看,B企业的利润,比A企业高一倍,人们理所当然认为,B企业的效率,比A企业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两间公司的帐目,就可以发现,B企业的利润,有25元是来自于其折旧成本过低所至。如果其折旧成本与A企业一样,那么其利润只有15元,不如A企业。因此,B企业的效率,与B企业本身无关,是由于政府贱卖国有资产而产生的。
    这就是所谓的效率之迷。
    如果俄罗斯的私有化,真的很有效率,为什么俄罗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车臣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俄罗斯没有钱改善车臣人民的处境,车臣人绝大部分生活不下去,这才是恐怖袭击产生的真正根源。
    如果私有经济的效率,真的高于国有经济。那么今天的俄罗斯,其国力一定比前苏联更加强大。当年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已。这么说,今天私有化后的俄罗斯,其综合国力已经远远越过美国了?事实是不是这样,这个不言自明。如果所谓的效率,只停留在企业的帐目上,没有转化为投资、税收和工资,那么这样的效率,只不过是数字游戏,毫无现实意义。


    李开发:国有企业在中国产生了50多年,由于在改革前的20多年当中,国有企业的运转机制和模式跟现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相差很远,国有企业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指令进行生产,国有企业承担就业职工的生老病死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一方面来讲,以就业为主导,所以过份过渡就业的情况严重,常常叫“三个萝卜一个坑”,人浮于事,另外国有企业的薪酬机制也是比较落后的,也就是通常说的“干多干少都一样”,多少年才可以适当调整一级工资,也就是几块钱,然后大家都一样,又是多少年,这种机制没有任何激励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再就是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也是不完善的,比如说反映很迟钝,决策的程序比较多,打个比方,如果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起竞争一个定单,民营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调整它的价格,使它的竞争更有竞争力。但是国有企业就没法做到,因为他要有很多决策程序。如果价格调整过大或者是让利幅度比较大,或者是报价比较低,常常就会让人怀疑个人做手脚,谋取个人利益,作为经手人、经办人,为了避免这种猜疑,就让单位按照正常的程序讨论决策,所以他的反映很迟钝,然后常常的情况下就是定单已经被人家抢走了。再有就是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机制是比较落后的,也就是说职工不好好工作,你没有什么办法去惩罚或者制裁,也没有什么办法让他走,让他离开,一个企业有了几个典型案例,对于其它努力工作的员工就是一种不公平,所以负面作用很大。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企业,比如说100个人在工作,还有50个人在玩儿,那么另外工作的100个人也不会安心,而且在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的员工基本上不犯法、不犯罪,企业不能解雇他,他不好好工作也能享受一份工资,所以长此以往,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下来。再一个就是在市场竞争当中,人才的价值没法体现,在国有企业,一个有专长的工程师也许就是2000块钱的月收入,但是外资企业或其它民营企业可以出万元的月薪来雇佣他,这样子国有企业的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就会慢慢的流失了。再一个就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也有问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比如说每年有大量的就业任务,让国有企业承担;比方说政府主管部门希望企业新上项目,还有很多跟企业无关的会议、任务让企业领导人参加,这都耽误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国企领导人干得好与不好,跟上面主管领导对他的评价好不好有很大关系,领导的个人关系搞好了,工作没有搞好,他还可以继续在那个岗位上。所以时间长了以后有相当一些领导班子成员会把精力用来搞好关系,而不是搞好工作。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在这么多年来退休职工比较多,社会负担比较重,跟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此外还有相当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如果不进行改革,国有企业就没有办法发展下去,甚至生存都有问题。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些国有企业主要是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主要是指资本构成和技术构成比较低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困难特别多,需要加快进行改革。

    点评:上述这段话,如果在八十年代说出来,那么大家还要相信。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纪了,居然还有人抱着这样的思想,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上述所谓国有企业的敝病,以前我们一直以为,只有国有企业才会有。但是,随着西方关于管理方面的书籍,大量进入中国,令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上述所谓的弊病,绝非国有企业所独有的。凡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管是独资的、还是股份制,或多或少都会染上这类弊病。在管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大企业病。在很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呈经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都是患上大企业病,最终走上末路的。
    要防止大企业病,就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并不等于要把企业卖掉。事实上,要克服上述弊端,管理学上已经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方法,例如降低管理层次、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等等。在企业管理学上,从来就没有这一条:企业一有毛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把企业买掉。国有企业有一点毛病,就必须把它卖掉。那么国资委的公务员,如果有一点毛病,是不是立刻就要把他炒掉呢?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039,843, 栏目计数: 719,62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