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央行加压 工行农行股改放缓? 2004-10-24 18:26
记者 石朝格 尚晓阳 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已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集体闯关”的最关键因素。中行、建行在获得注资后,不良贷款水平基本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其上市工作已步入攻坚阶段;而工行、农行由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不容乐观,股改上市之期仍然悬念丛生。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公开场合表示,国有银行目前的息差收入已经足以弥补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央行将不再提供任何额外的金融援助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减轻坏账负担。周的这番表态,无疑给未获注资的工行、农行处理不良贷款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原本就充满变数的股改计划更为扑朔迷离。 行长用心良苦 周的用意何在? 目前,坊间已流传出至少三种版本,大意是:一是不少海外投资者正给中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从建行回购不良贷款,周小川的言论是为了回绝这种无理要求,并非不给四大行提供必要的援助;二是针对建行、中行的问题,央行已经出了那么多钱,相信再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是有改制希望的;三是央行不再直接给四大行提供任何援助,可能会采取其它变通的办法。 尽管这三种说法各自有成立的理由,但并不一定代表周小川的真实意图。 一位接近周小川的人士认为,从其“沉稳务实”的办事作风来看,此番一定另有深意。他分析,周小川自上台以来,一直奉行“彻底改革”的强硬政策,希望国有商业银行能找到一条自我拯救之路,但现实又决定了政府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今年年初,央行给中行、建行外汇注资450亿元之后,外界纷纷揣测央行注资的下一个目标以及注资的具体金额,“好像只要一注资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正是针对国有银行改革对央行的依赖有所滋生的情况,“周行长希望能及早根除国有银行的‘恋母情节’,可谓用心良苦”。这位人士告诉记者,股改上市不是目的,商业银行自身应该“多做文章”增强“造血”机能,在保证息差收入上升的同时多开发中间业务。 央行研究局一位研究员认为,当前四大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已没有100%的信用保障了,央行不可能无限度地提供再贷款。而国内银行资金被作为财政资金使用的巨大惯性,使得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处处受制,央行很难摆脱作为银行“托底人”的影子。因此,从根子上治住银行业,尤其是根除四大行的“恋母情节”,就成了央行无法回避的选择。 “近两年,国有金融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没有任何‘退潮’的迹象,央行以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承担一切应该承担与不应该承担的改革成本。”这位研究员形容,央行必须彻底改变左手抱着“亲儿子”———四大行,右手拿着奶瓶的慈母形象。银行金融机构有很多,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实体领域,如果都注资根本不可能。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注资并不是前提和必备条件,不是舍此改革就不能进行。很多人把国有银行改革集中在表面看似很重要的问题上,比如注资、上市,其实这些都不能根本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国有银行要实现市场化运营,首要的是国家把政府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从政府的公共管理及宏观调控职能中分离出来。这样,国有银行才有可能把盈利和安全第一作为经营的惟一目标,实现市场化经营。这是比注资和上市更为根本和重要的。 股改节奏放慢? 有迹象表明,如果央行不施以援手,对于中行、建行的上市进程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目前两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5.43%和3.08%,已完全符合上市要求。而工行与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19.6%及27%,单凭自身的努力弥补不良贷款损失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上市要求。 上述央行研究局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央行曾经考虑过一种思路:原则上,工行自身消化一部分不良贷款,农行也适当剥离损失,尽可能减轻政府负担,四大行上市施行“一行一策”的办法。他表示,由此推断,管理层有放缓工行、农行股改节奏的意图。 工行的一位高层人士认为,工行占有全社会融资的五分之一,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央行不注资,尽管工行有信心也有实力依靠自身的实力用6年左右的时间彻底完成股份制改造,但是如果政府在解决不良贷款与补充资本金方面施以援手,工行可以在3年内全部解决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风险拨备等历史难题,实现2007年整体上市目标。 这位人士进一步指出,工行的股改应该“赶早不赶晚”,否则会错失良机。离中国金融业的完全开放只有两年多时间,如果不在这段时间完成改革,工行将丧失发展的大好机遇,甚至有可能无法适应国际化金融竞争而陷入经营困境。 虽然农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盈利,其业绩也有目共睹,但如果离开政府援助,农行的股改工作可能被长期搁置。农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坦诚相告,若靠息差收入来实现股改目标,至少要往后延迟10年。 这位人士说,“农业银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负担最重,网点达五万多个,列全国之最,相当一部分亏损缘于政策上的原因,农行承担了很多专项贷款业务,如扶贫贷款等,这些业务的贷款收益非常低。”农行要完全走商业银行的路子,要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就必须从政策性的金融业务中脱离出来,同时正确认识历史问题,争取用多种途径解决。 詹向阳对记者说,国家注资可以强有力地帮助银行在短时间内解决历史长期积累的问题,工行也在极力争取,这是国家必须支付的改革成本之一,因为国有银行的历史问题是在非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是改革成本的转嫁。 “现在是到了该解决银行问题的时候了,否则会拖累整体经济体制向市场的转轨。”詹相信,国家对四大行的政策会是一致的,不会把工行和农行放在一边,“也不一定完全表现为注资,给政策也是一种支持。”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说,“按现在情况,银行自身进行很好的组织结构调整,强化内控机制,转变作风,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逐步消化不良资产,可能是5年或10年,也可能更长。但银行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比如农行,去年到今年全国存款增长最快。” 救助方式生变 基于工农两行的现实情况,众多金融专家预计,央行将一改以往“直接注资”的做法,采取变通的方式给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救助。 “如果捉襟见肘的公共资金不能为银行业改革提供维系生存的注资,那么政策救助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觉得,至少有三种政策救助方式:存转债、存转股、发金融债。 其实,存转债就是允许银行发次级债,目前已经取得突破,像工行目前正在酝酿发行这种债券;存转股是改存款为股权,通过制度创新让民间资本参股到国有银行,如给储户一个类似期权的选择,避免了直接在沪深两市上市造成的动荡;发金融债,不见得就是政策性银行的“专利”,国家应该给国有银行开这样的“口子”。 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则认为,工行、农行应更多采取自我救助的方式,预计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开始两年内资产质量可能良好,盈利能力较强,但其未来长远发展则视改革力度及其可持续性而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可能要等到2006年以后。 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工行、农行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一是很难在海外资本市场吸引投资者,其二是沪深股市的情形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四大行不可能都整体上市。因此,“两家银行要摒弃部门自身的利益,通过分拆,让好银行的一块争取尽快上市取得外部融资。” 另外,银行要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通过金融创新挖掘息差收入的潜力,开发多层次的中间业务。 谈到央行注资的问题,巴曙松指出,目前汇金公司已逐渐“淡化”了央行色彩,并最终将与央行彻底“划清界线”,其发展方向有两种选择:一是成为管理金融资产的国资委,类似于管理国有工商企业的国资委;二是成为类似新加坡那样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国家投资公司。 汇金公司的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汇金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银行改制、增强竞争力。目前汇金公司已经开始计算对两家银行的投资回报,随着战略投资者的到来,以及中行、建行上市完成,汇金公司将通过适度出让所持有的两家银行股权来收回部分投资,因此,汇金公司很有可能进行其他新的投资,而工行、农行自然就成了首选对象。 来自建行的信息显示,从今年1月1日到9月15日,建行的全部税后利润都是汇金公司的投资收益,这是一笔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巨资。 “不出两年,汇金公司将持有至少上千亿元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将投入到工行与农行,但这种投资与原来央行的外汇注资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汇金公司将更加注重投资收益。”何德旭如是说。(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