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郑俊怀及伊利身系五大谜团

    2004-12-21 09:20





      悬 念

      证监会立案调查结果是什么?
      内蒙古检察院掌握什么涉案证据?
      政府如何接管没有国有股权的伊利?
      现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如何应对政府接管的尴尬?
      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可能遭受多大损失?

      一切是如此的突然。
      对54岁的郑俊怀而言,以被刑拘的方式来迎接乙酉新年,始料未及。五高管一起被刑拘,同样出乎伊利股份投资者意料,但一切都是真的。
      昨日经过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得到证监会内蒙古特派办和伊利股份证实,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伊利股份相关高管人员因涉嫌经济问题目前正在接受调查,并已督促公司尽快对投资者作出信息披露。新华社证实说,因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总监张显著、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业部经理郭顺喜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但消息甫出,已经引起明暗机构投资者、中小股东、原独立董事、现任大股东等高度关注。但对投资者而言,如何面对调查事件所带来的投资风波,证监会立案调查结果是什么?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已经掌握怎样的涉嫌犯罪证据?政府如何接管没有国有股权的伊利股份?现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如何应对政府接管的尴尬?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可能遭受多大损失?这五个方面问题将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证监会调查导致检察机关刑拘

      伊利股份(600887)昨日开盘突然跌停,并且在9:25分成交了一笔后就再没有成交,以1299.45万手卖盘稳固地封住跌停,随即被紧急停牌。
      “包括郑俊怀在内的公司高管,以及主要财务人员,目前已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问询。”昨天下午4:30,伊利集团党委副书记伊利股份监事会主席杨贵透露,“大约涉及10个人左右,检察院方面已正式展开调查。”
      证监会内蒙古特派办亦证实郑俊怀等伊利股份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调查,监管机构对伊利股份的涉案情况也“正在核实中”,并已督促公司尽快对投资者作出信息披露。今年七月份监管部门对伊利股份的立案调查工作已经完成,但据他们所知,正式的结果还没出来。但证监会内蒙古特派办没有透露,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是否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调查有关联。
      晚间新华社证实伊利集团董事长等人违法挪用资金问题暴露。目前,检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郑俊怀等人的问题。
      市场相关各方对此消息的反应是如此迅速,据调查,一直高度关注、曾经重仓持有伊利股份的某券商昨日表示担心,称部分基金重仓,应该已经遭到持有人赎回的压力,政府已经不是大股东,如何实现接管?原管理层究竟干了什么损害企业的事情?中小股东是否可以紧急联合起来,召开股东大会?而常年负责伊利股份法律顾问的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已经由该所主任接管对伊事务。昨日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也在紧张收集有关信息。

      “独董事件”导致证监会介入

      如果追溯1996年以来的伊利股份历史,年年现金分红的伊利股份堪称少有的绩优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同样称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发生过不属于违规的炒作自己股票行为后,基本上没有暴露任何违规违法事实。但一切在2004年6月发生改变。
      发生在伊利股份的“独董事件”最终揭开了伊利股份的另一面,因公司主要高管同独立董事俞伯伟等交恶,于2004年6月17日公司公开罢免俞伯伟独立董事议案,俞伯伟与另两个共同签发声明的独立董事王斌、郭晓川遂公开对伊利股份信息披露方面问题提出质疑,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国债交易问题。在公开质疑的同时,俞伯伟等独立董事将相关质疑资料同时送达交易所等监管单位。
      2004年7月21日公司披露,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证监会对伊利股份立案调查。据报道8月中旬,调查组正式进驻伊利,9月中旬调查工作结束。
      据市场人士分析,如果涉及到上市公司问题,证监会本身也有行政处罚权,但如果涉及个人犯罪则一般移交检察机关处理。但目前尚不知证监会调查结果。
      但一个简单事实是,如果郑俊怀等涉嫌违法挪用资金,则问题应该发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4月,通过财政部批准,一直是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呼和浩特市国资委将所有股权转让给金信信托,国资全部退出。如果是2003年4月以后的涉嫌犯罪行为,则应当由现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等举报或提起诉讼,但本次事件明显不是金信信托所为。

      接管难题与金信信托尴尬

      政府接管伊利集团已经确实,改组伊利股份也将进行,问题是早在2003年4月国资都已经退出,政府又如何实现对伊利股份的改组尚不得而知,一种可能是金信信托进入伊利股份另有隐情。
      在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后,金信信托并没有派任何人参与公司管理,高度信任并授权郑俊怀等原管理层管理。但民间一直传言伊利股份曲线MBO,但至今没有公开证实,本次事件或将澄清曲线MBO之说。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金信信托不参与伊利股份日常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在对郑俊怀等原管理层信任基础上,在没有郑俊怀的日子里,金信信托如何面对政府接管下的伊利股份,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更为尴尬的是明暗中的机构投资者,因为伊利股份一直是市场中绩优股,众多机构投资者云集伊利股份流通股股东中,该事件对股价的风险尚无法确定。同时昨日集合竞价成交的200多万股伊利股份如何处置也是新的问题。

      郑俊怀与牛根生的新年

      不知道郑俊怀是否会在孤独和忧郁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昔日部下蒙牛集团掌门人牛根生的新春肯定充满欢乐,6个月前的成功上市,让牛根生坐拥亿万身价。时光无法倒流,不知道如果当年作为郑俊怀心腹的牛根生不毅然离开伊利自我创业的话,牛根生乙酉新春也会快乐吗?(记者李烨/证券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21,118, 栏目计数: 6,331,244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