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众人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3-12-31)
  • 适应消费降级背景之低调奢华: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9.11-2023.09.15) (2023-09-17)
  • 【周末专题】3000点有支撑否?对于政策面的期待有作用吗?什么样的思维才是出路? (2023-08-27)
  • 跌跌不休: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8.14-2023.08.18) (2023-08-20)
  • 山雨欲来“危与机”: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8.07-2023.0811) (2023-08-12)
  • 跌跌不休: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5.08-2023.05.12) (2023-05-14)
  • 淄博烧烤热看接地气逻辑: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4.24-2023.04.28) (2023-04-30)
  • 反省,加快转向: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3.06-2023.03.10) (2023-03-12)
  • 破除指数牛市幻想,注意美元上升信号: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02.20-2023.02.24) (2023-02-25)
  • 中价股靓丽、智神科技等成核心: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2月3日) (2023-02-05)
  • 悲喜交加、多空混战: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2.12.19-2022.12.23) (2022-12-24)
  • 岁末魔咒与跨年牛股并存: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2.12.12-2022.12.16) (2022-12-17)
  • 岁末魔咒与墙角搭梯:鲁晓云环球市场投资周报告(2022.12.05-2022.12.09) (2022-12-11)
  • 牛股基因、十倍牛股特征--今年谁能重温美梦? (2022-12-1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鲁晓云特别视点 >> 一般文章

    论“良知”(股市日记---2004年12月23日 星期四、上海,阴)

    2004-12-23 19:42
    鲁晓云


        今日读到一篇评说著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初看以为是为其歌功颂德的文章,仔细一看却发现文中的质疑态度。

        文章首先强调该经济学家的品性高洁,文章后面则说“他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成就了他在中国经济学家群体中的杰出。但不满,甚至有力量的不满,并不一定有质量,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就是科学。”即指出其不够科学和具有知识的结论。

        其中褒贬自有分寸,应是入木三分的!

        这里,我们也难分清一个大概。身处证券期货行业,本人自信眼光自然是具有水准的,但也难以弄清这篇文章眼前出现的背景因素?是否具有另外含义,也难以确切知道其观点意义的深浅。

        作为一种职业敏感,我惊诧于其中开头的一段文字:“在风硬叶颓之际,说起某某”----在特别的冬日是否仅仅具有年底文字的意义?“贞洁”,可能是委婉,“不够科学和具有知识”可能才是作者对其真实评价!当然,作者,也并未因此而贬低这位经济学家,因为最后,也这样的横向比较:“历史收藏了许多不朽。东西方留下的不朽,是大不一样的。西边留下的大多是科学和知识。笛卡儿、牛顿等等,让人记得的是科学和知识,他们道德如何后人并不大清楚。事实上他们并不高洁,甚至品性有些猥琐,但他们的知识至今让人类受益论是他具有道德却欠缺科学及知识”。可见,作者眼中对比的两种著名的人,一种是既有道德,但缺少科学和知识;另一种是拥有科学和知识,但却不一定具有道德感。

        我难以分清其中的涵义。看看编辑这篇文章的“编者按”-----“时值岁末,我们拿到这篇(略)评点经济学家(名字略)道德学问的文章。作者立论独特鲜明,可评可议,欢迎读者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编辑也保持一种中立,力主读者进行自我分析。

        如何评价一个人难易各半。就如我的生活经验-----打开米袋,我能一眼知道这种米的质量高低好坏,但却难以一下子判断出这袋米的准确斤两来;因为,前者须依靠的是眼光;而后者则是需要依靠具体工作的经验。假如我在米行工作一星期,相信,我也能弥补后一不足。

        所以,评价一个事物,定性容易,定量难。但一个消费者,既需要买好米,当然也需要买足够份量与所付之钱相当。所以,即便是好米,如果尽量不足,也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这说明,定量也对于定性具有指向作用。

        具有好道德,但不具有足够科学和知识的人,也能够成为好的老百姓;但若作为一个不一般的人,则会贻误害人;具有足够或者一般科学和知识的人,如果不具有好道德,不管作为何种身份的人,都会害人不浅(当然,我们不能具体到所指------指责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就不道德,这看其中用在何处)!

        总之,越是著名及成就突出的人,道德与科学知识二者之间更密不可分的,至少从完美无缺的角度看是如此。因为只有道德和科学知识一致高水准的人,才能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善意办坏事,或者无心结果却办坏事。或者本身道德有问题,只不过掩藏较深罢了。

        另外,看待一个人,不仅看自己如何说,他人如何评价,以及是否被公众舆论关注或捧红,关键看其言行之后,是否对于市场产生好坏之影响。

        本着这个假设前提,我们容易评价一个人的“功德无量”或“高低如何”了!

        假如,一个自称不懂股市的人,却能够直言批评股市连“赌场”都不如;结果只能“一言毁市”!因为后来证明其言论左右了公众媒体、视听印象,甚至政府行为,因为他的实际影响,结果,中国股市查庄家、整机构、抨击上市公司、整顿中介机构,等等;“好坏一锅端”的结果,一切照搬西方之国际化、市场化的结局,是使得规范股市目的没达到,反而是股市问题积重难返、越揭越多,甚至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整个中国股市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无数“财富基础和效应”灰飞烟灭,中国股市10多年的成绩再也看不到,市场内外看到的只有“邪恶和欺骗”,这场类似于“股市大革命”,相信若干年后人们会总结是一场“浩劫”或“天灾人祸”。请注意,这里,我们丝毫不掩饰中国股市自身存在的问题。但任何问题都必须一分为二,凡是绝对,必然是谬论。

        或者,一个自称是“平民”经济学家,且对于“权贵资本主义”深恶痛绝的人,却观点和声音同海外利益集团一个调子,又如何叫人平静看待其观点的公允性或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呢?

        -----极力倡导市场经济;多年主张市场化改革(比西方观点更西方,但过分市场化必然使得老百姓饱受各种压力之苦)、事后指责房价太高、却施加影响力主加息、紧缩银根(这些其实真正是特别有利于“有钱人”或者海外资本的“中国套利”,或者更代表“权贵资本”想做的事情)!在一个经历长期宏观调控(从1993年开始,直到2002年结束,期间银根松动,因遭遇东南金融危机、中国特大洪水,全球新经济泡沫破裂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疲软不堪状态),好不容易刚见好转,马上进行“急刹车”式的紧缩或调控------中国经济本来是先长期通货压缩、再短期通胀,却如此“急转弯式”调控或紧缩银根,甚至加息,事实上,等于将“老百姓”“吊”起来,再“勒”紧脖子!?

        -----尽放“马后炮”:临到煤电油运紧张,物价上涨势头稍猛之后,才想到极力反对“重化工业”,指责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试想一想: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需不需要进行工业基础的建立;又想一想:为什么国家“九五规划”时期确立“重化工业发展战略”,那是因为中国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在现代化起飞前夕,建立各种硬件设施,我们难道不需要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矿山等大型工程项目;没有“重化工业”,中国的工业具有发言权吗?没有“重化工业”中国今天的经济能够腾空而起吗?所以,脱离历史环境反对“重化工业”,脱离世界经济周期或国际复杂环境看价格变化,单纯指责“重化工业”抬高了物价上涨显得如此肤浅。确实不够科学和严谨。

        当然、也许,人家是好意,但老百姓能够感觉这种好意和效果吗?

        口口声声说代表“平民利益”的人,实际效果却是在做不断损害“平民利益”的人,才真是“权贵资本”的代言人。是科学精神不足、知识不丰富那么简单吗?他们的道德又到哪里去了呢?打着反对“权贵化”的旗子,却对于“平民百姓”生活构成严重影响的人能够叫着有道德的所谓“家”吗?

        经济学家“道德”和“学识、科学知识”缺一不可,且“道德”比“学识、科学知识”更重要!合起来才能称为“良知”!

    (后记:评价一个人既难也易,是非曲直,只能以客观效果加以检验。 )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16,311, 栏目计数: 1,213,438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