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先斩后奏违反程序 上市公司不应“越位”环评 2005-02-19 09:58
记者 立昂 就在一个月前,国家环保总局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其中涉及了包括国电电力、中孚实业、粤华包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 日前,国电电力、粤华包相继发布公告称,被叫停的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核通过。昨日,中孚实业董秘姚国良也向记者证实,该公司于2月1日已从国家环保总局内部获悉,公司的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也被放行。有媒体还报道,那30个项目里,目前有26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通过审查。 从停工到审核通过,只间隔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说明上述这些项目,大都只是程序违法,即环保总局的正式批复文件还未下发之前,就已开始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而工程本身,并没有违反环保规定。 然而,为何这些一向表现还算中规中矩的大型公司,明知程序上有问题,却仍要“越位”呢? “我们拖不起这时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一语道破天机。他说:“过去,我们一个项目报上去,走一遍程序往往要一两年。而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实环境下,多耽误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天损失。我们知道公司的项目在环保上肯定没有问题,因此就想打个擦边球,在批文正式下来前,先把通水通电等前期工作给做了。” 这位上市公司高管所说的,自然有他的道理。不过,法律毕竟是法律,容不得任何越界行为,否则法律的威信便不复存在。尽管上市公司各有各的苦衷,国家也不能允许“先斩后奏”或者“边斩边奏”的发生。 这场“环保风暴”不可能将所有违法违规行径刮个干干净净,不可能使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但社会因此看到了国家严格环境管理的决心。所以,这次“环保风暴”出台后,尽管众说纷纭,但叫好声无疑是主流。社会还期待,这场“风暴”能够强化方方面面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理念,最终使《环境评估法》等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 当然,那位上市公司高管所反映的少数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不够高,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不过,环保总局整体的效率已在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这些项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批就是明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所有的公司都不必因环评时间拖得过长而苦恼了。(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