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美国家得宝2亿美元入主 东方集团就此咸鱼翻身?

    2005-04-29 22:31


    21世纪经济报道/明皓  



      家得宝2亿美元买东方家园49%股权。

      “东方家园确实已于2月份与美国家得宝公司签订了协议。根据合同,对方将以超过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东方家园49%的股份。”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



      不过,目前双方签署的仅仅是框架性协议,而且百安居也并未全盘撤退———它暂时还起着类似砝码的作用。

      家得宝随后即聘请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与海外投行,从3月初开始对东方家园进行为期3-6个月的尽职调查。据确切消息称,普华永道参与了这一工作。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双方正式合约将在6月底之前签署,东方集团(600811.SH,东方家园是东方集团的子公司)将对外发布公告。

      “现在尽职调查进行得如火如荼,比预想的要顺利,估计一个月后就可以结束。根据协议,2亿美元仅仅是家得宝对东方家园宏大注资计划的第一步,接着可能将东方家园分拆到海外上市。同时,双方要公布一项对中国市场投资额高达50亿美元的市场拓展计划,此项战略部署将按阶段分8-10年完成。”内部人士进一步透露。

      记者随后致电家得宝中国区上海总部,得到的明确答复是:“协议我们确已签署,但具体的金额和持股比例,暂不方便透露。”

      137块土地对50亿美元

      这是一场已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

      但最终令家得宝折腰的是张宏伟的独门秘器———手上握有137块土地储备。

      业界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是,当2005年中国零售业的大门正式向外打开后,摩拳擦掌的外资巨头们发现,他们面对的是金矿———规模达6500亿的建材市场———还每年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高速成长的中国却没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盖大卖场。

      百安居、欧倍德在中国WTO承诺全面开放零售业之前便频频出招,“看见红灯绕着走”,曲线杀入中国市场。但家得宝———这个在北美拥有1800家门店的行业老大却迟迟按兵不动。

      不过,家得宝早就把目光掠向了中国市场。1995年,家得宝组建了一个小组来中国考察,打算与杜厦的家世界合作,后来因杜厦意欲单干而破裂。

      接下来,家得宝辗转中国,一方面暗地寻求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地独自开店。对外界高唱“十年开千店”的东方家园随之进入家得宝的视线。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谈。但有个根本性的矛盾,家得宝表现得非常强势,要求绝对控股。而张宏伟的底线则是,必须保留51%的控股权,除此之外,随便怎么谈都可以。”东方家园某人士告诉记者。

      而对家得宝不利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家园不断壮大,从1998年位于北京的第一家丽泽店开业,到现在共拥有28家门店(包括在建项目),东方家园的讨价还价能力迅速增强。

      “此次谈判已经进行了一年零九个月。双方都在硬挺,一方面,张宏伟的东方家园这些年一直走得很艰难,开店需要大量资金,这两年张差不多把所有的钱都砸进去了。另一方面,根据WTO承诺,中国零售市场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家得宝在美国市场日趋饱和,进入海外市场的心情也愈发迫切,现在差不多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业内人士分析。

      对于大卖场来说,最关键的是位置,而对家得宝来说,面临的现实情况就是“地荒”。

      “事实上,目前所有的外资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空地都盖商品房了,美国建材超市的选址,包括店面,停车场,一般都是10万平方米以上,但在中国难以找到合适的地皮。”

      迅速找到适合开店的店面至少可以给企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对企业经营层带来极大的利益,盈利周期缩短,实现正向现金流。二是,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举个例子,当一家瓷砖经销商想要进东方家园,必须在每家店放5000元的货物。东方家园按照其产品的畅销程度不同,提取其销售额的13%-18%,作为管理费。无疑,当连锁店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可能下调到10%———这是东方家园梦寐以求的目标,甚至降到5%,店家仍然能保持盈利。

      去年年底,百安居甚至动用1亿元收购中国普尔斯马特的五家会员店,使其门店数量增长到26家。

      “这也是无奈之举。普马卖的是日用百货,百安居经营的是建材装修,虽然同是零售业,但两者的选址要求完全不同。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大家对土地是多么渴求。”

      张宏伟手中握着大量稀缺资源———137块土地。

      早在1997年,张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就将寻找地皮、迅速将连锁建材卖场规模化列为“基本原则”。

      为此,张曾在2002年12天内穿行于6个省的8个城市,半年内,跑马圈地137块———当初的目标是150块,每块地皮占地5万-8万平方米。

      不过,付了定金后,张的钱也差不多用完了———从买土地到盖房子,引进软硬件,培训人才,建店,到最后实现赢利,对于建材连锁大卖场来说,万里长征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张从未停止与家得宝和百安居接触。在这场历时很久的“三国演义”之中,张原本倾向于百安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百安居“比较好谈”,不要求占控股地位,符合张的基本原则———只出让49%的股份。二是在中国百安居有超过20家连锁店,一旦与东方家园联手,便有超过50家建材超市,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不过,家得宝随即抛出的50亿美元“中国攻略”让张宏伟心动不已——今年,家得宝计划用于开新店和更新设施的费用高达37.5亿美元,这正契合了张“2010年实现集团销售收入1000亿”的“战略目标”。

      据说,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张私下谈及此事,兴高采烈,反复张开他的巴掌,冲朋友们直嚷嚷,“我的盘子至少值50亿美元。”

      “目前看来,大家都没敢把话说死。但是合同基本已经定了,百安居很大程度上是一只用于博弈的重要砝码。”

      张宏伟能赢吗?

      张最初的愿望就是复制“中国版家得宝”。

      当1978年美国的伯涅·马库斯和阿瑟·布兰科合伙创建了家得宝时,远在大洋这一边的张宏伟也开始了创业历程。不过,前者仅用了15年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

      一则关于张宏伟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994年,张在华尔街亲眼目睹了依靠资本的神奇力量,一家资产为2000万美元的小公司,10小时之内一脚跨入“十亿美元俱乐部”,当时他一言不发,蹲在地上抽了两小时的烟,回国后便立即决定涉足金融领域。

      另一则故事却鲜为人知。同是发生在1994年,张来到美国劳氏公司的总部———这是仅次于家得宝的全球第二大建材连锁超市,去年销售额超过340亿美元,参观其位于匹兹堡的仓储系统。这是一个边长2公里的正方形大仓库,高达数十米。“里面全是机械手,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的就是星球大战,似乎已经进入了未来世界。这样一个方圆4平方公里的大仓库,工作人员只有6人。”一位当时的参观者回忆。

      据说当时张宏伟看得热血沸腾,“我们也回去建一个吧。”张按捺不住。

      容易被人忽视的是,相比普通零售业业态,建材超市的利润更加丰厚诱人。在2003年财年,世界500强排名首位的沃尔玛,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美元,纯利约为60亿美元。而根据最新的2004年年报,建材超市的行业老大,美国家得宝实现销售收入731亿美元,但净利润却高达50亿美元。

      不过,对于零售业来说,在业绩爆发之前长久的静默期令人难以忍受。家得宝直到成立第6年才开始有微薄的盈利,第10年,也就是1989年,门店数目达到93家时,才取得1亿美元的净利润。随后家得宝正式步入利润快速成长期,5年后,进入世界500强,去年,净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峰,突破了50亿美元。

      同样,为了应付扩张所需要的资金,东方集团也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得手。1997年,张宏伟将配股所得的3.56亿元资金的2.1亿元投到了建材连锁超市上;2000年又通过配股,筹集了4.3亿元用于东方家园的扩大投资。可是,2002年当东方集团再度打算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应付大规模建店带来的资金需求时,该动议却被证监会否决了,通过股市融资的空间狭窄了。

      张只有通过银行贷款与金融拆借来维持东方家园的发展,连续减持民生银行(600016.SH)、新华人寿股权,还准备出售锦州港(600190.SH)。去年年中,张曾计划将旗下每年盈利数千万的东方卫星出售,力图维持主业的健康发展。

      对外张坚持声称:“东方集团营业利润降低,完全源自东方集团战略性调整。从2000年开始,我们将资源聚合于金融和流通两大产业。特别是近3年,从发展战略上明确核心主业之后,加速了产业结构重组,大规模放弃与主业无关的一些盈利性公司。东方家园一部分店已进入盈利期,还有一部分新开店正在市场培育期,这是这种业态的行业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两大核心主业从未因资金问题影响正常的经营发展。”

      “此前,大家都知道沃尔玛,家乐福,但是建材流通几乎是一个庞大而几近空白的市场。”IBM业务咨询部资深顾问康炳华告诉记者,“这里的潜力很大,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至少目前看来还是兴旺发达,由此带来的建材市场还会进一步繁荣。”

      “东方家园的先行网点优势以及在内地多个城市开店的先行经验优势与国外巨头的渠道优势、资金优势和先进管理经验优势嫁接后,东方家园必将成为未来的行业龙头企业。”上海交大副教授阎峰评论。

      张宏伟拥有的东方集团已经沦为垃圾股许久了,这一次,他能“解套”吗?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785,587, 栏目计数: 5,430,29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