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9月9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 (2025-09-09)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长三角电力“饥渴”

    2003-05-25 09:49





        经济发展“腿长” 电力供应“腿短”  

      “三峡来电将如一场甘霖”,浙江一官员喜忧参半,“但还不能完全解浙江的电力‘饥渴’啊!”据悉,入春以来,杭嘉湖、苏锡常等地因为缺电,已早早有过拉闸记录,而整个长三角今夏的电力缺口将达到一个高峰。缺电,已成为高悬长三角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

      早早拉电闸

      “燃眉之急”,浙江省某高层领导如此形容今年的用电形势。 1月份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用电增长 14.7%,日最高统调负荷 1262.8 万千瓦,已超过去年夏季最高负荷。因此,以往要到夏季才不得不使出的“撒手锏”———拉闸限电,今年也早早“亮招”。前两月,浙江拉电 7889 条次,损失电量 5423 万千瓦时。
      浙江电力公司电力营销部主任王文明说,连续四年高位运行,浙江用电“高处不胜寒”。据介绍,去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 1010.7 亿千瓦时,今年预计增长 13%,用电缺口在 40亿千瓦时左右。江苏也与缺电狭路相逢,以前无锡电量不足时可从安徽等地买进,今年是“买都买不到”。
      “ 2009 年以前,长三角都将受此困扰”,专家们普遍认为前景堪忧。据预测,今后四年浙江的电量缺口非常大: 2004 年缺 120 亿千瓦时, 2005 年缺 130 亿千瓦时, 2006 年缺 135 亿千瓦时, 2007 年缺 135 亿千瓦时。缺电即意味着经济损失,虽没人对此做过统计,但一业内人士指点迷津:“简单算, 1亿千瓦时电能产生多少  GDP ,再相应加减乘除就一目了然!”

      经济“晴雨表”

      换一视角,电力需求好比经济增长的“晴雨表”。长三角人人叫紧的用电现状,折射出该地区咄咄逼人的经济态势。
      “缺电是坏事,也是好事!”看苏南,原先的乡镇企业“改头换面”后,生产力大解放,去年苏州个私经济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甚至小胜外资;瞧浙北,个私经济、块状经济活力看涨不看跌,规模初具的民营企业竞相迈出“二次创业”步伐。
      江苏经贸委副主任顾瑜芳说:“从我省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占的比重较大,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将稳步增长。”这话也适用于整个长三角。无论是苏锡常还是浙江,都亮出了制造业基地的旗帜,入世效应拉动部分行业迅速上扬。 2002年浙江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 76.42%,医药、化纤、机械等制造业的用电增长率都超过 20%,纺织的用电增幅甚至为 28.22%。与用电增长比翼的是经济增长,今年一季度,长三角 15个城市 GDP的平均增幅为 14.4%,苏州增幅更是高达 18.4%。
      这生发出一个有趣的现象:用电量的增长成为考核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新指标。

      盼望三峡电

      巧的是, 2009年长三角的用电缓解正好与三峡完全建成发电的时间相重合。专家分析,因为三峡最终年发电量可达 846亿千瓦时,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东的用电。但是,这与一个省就是上百亿的缺口相比,却也是僧多粥少。
      国家电力公司电网研究所一专家认为,长三角电力吃紧的原因有二:结构失衡是“病征”,一些地区输配电网不配套,有电送不出、用不上,出现“瓶颈”;电源不够是“病根”, 1997年以来,国内能源界普遍认为能源供应紧张已成历史,因而在电源建设上多讲优化,少讲发展。浙江原“十五”电力规划测定电力增速为 7%,与现实的电力增速相差甚远,进而导致浙江今明两年可投产的机组寥寥无几。因此,“改造现有电网、加大电源建设,乃当务之急。”
      据了解,一年 8760小时,真正超出电网承受极限的往往只有十几个小时。因此,采用节电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日益受人青睐。有关人士特别提醒,“侧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平衡利益,如“挫峰平谷”,低谷用电的价格要足够优惠,否则削峰只能是“一厢情愿”。
      长远来看,打破区域壁垒,培育成熟的全国电力交易市场势在必行。(记者谭新政/解放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3,305,445, 栏目计数: 6,438,627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