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绩优股为何滑进退市深渊——华信股份退市透视 2005-07-08 08:29
新华社记者 周梦榕 已连续四年亏损的武汉华信高新技术股份公司7月4日正式退市了,成为武汉市30多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家退市的公司。 这家曾以“小盘绩优”、“高科技”风光股市的上市公司,不仅让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已沦落到连房租都交不起而被告上法庭的地步。这只绩优股变成退市股的历程,暴露出我国股市大股东占款、大量对外担保、虚假重组等普遍存在的“顽疾”。 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提款机”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底华信股份的货币资金为1868.7万元,加上2001年初配股资金9905万元,公司货币资金应超过1.17亿元。但是2002年底公司报表中的货币资金只有285万元,公司银行借款高达2.41亿元。数亿元的资金转眼间化为亏损,2002年年报中,公司亏损额高达8363万元。 巨额现金到哪里去了,是谁抽走了华信股份的“资金血液”? 2003年6月,中国证监会武汉证管办对公司巡检的整改报告显示:公司募集资金后长达几年的时间中承诺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实施,2000年配股所得资金9905万元有8617万元被挪作他用。2001年3月,公司就将2月份刚拿到的配股资金中的近一半4700万元借给控股股东华信集团下的一子公司。 截至2004年底,控股股东华信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过1.3亿元,其中仅2001年配股当年就占用1.03亿元。据*ST华信董秘涂飞舟介绍,华信集团2003年曾制订还款计划,但并未兑现承诺归还欠款。 此外,华信股份在与辽宁东江集团的资产置换中,严重高估东江资产价值,导致7千多万元资金打水漂。在这场资产置换中,华信股份支出8386万元,置入实际开发费用为1223.9万元的网络系统,多付出7100多万元。监管部门认为,东江虚假资产置换案属恶意侵吞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 受大股东控制的大额担保更将华信股份拖入债务深渊,并引发大量的诉讼事务。到去年底,公司对外担保金额高达1.4亿多元,现已全部到期。最早的担保贷款始于2001年,由于承担连带责任,上市公司每年要付的利息就接近2000万元。在大股东的操纵下,所有这些担保都没有设立反担保条件,其中仅为深圳世纪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担保就高达9700万元。就在已连续两年亏损的2003年1月,公司还在发布为山西诚泰实业担保的董事会公告。这些大额对外担保给*ST华信带来了10项重大诉讼事项。 华信股份一方面债务深重,另一方面又对债权“慷慨地”置之不问,直到退市对占用其大量资金又不履行还款承诺的华信集团及其子公司没有提起过一起诉讼。 迟到的稽查凸现监管“软骨症” 令人奇怪的是,有着如此明显严重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行为的华信股份,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从2000年至今年退市,长达五年时间里,证券监管部门只是在一份巡检报告中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没任何处理意见。 直到今年3月,证监部门地方稽查局才以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相关法规决定对华信股份正式立案稽查,对于问题早已明明白白且退市已成为定局的华信股份来说,这无疑是迟到的稽查。 证券监管机构监管缺位,中介机构又不认真把关。一直为华信股份提供审计服务的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是湖北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然而,这家事务所对华信股份2001年和2002年明显的资金流量异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监管机构在事后发现的配股时的诸多违规行为也没有丝毫反映。 由于华信技术一股独大,一些小股东有心无力。华信股份董事李和平在2003年6月当选为董事后曾多次在董事会建议、给当地政府写信,建议清理公司资产,对追讨欠款及解除对外担保等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但都未被采纳。(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