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印度股市两年大幅上升110%,带给中国股市的启示

    2005-07-21 21:23





      编者按:当世人们习惯于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之时,全球的许多基金经理却开始格外关注另外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这就是印度。

      进入2005年以来,印度股市保持强劲的牛性。2005年6月20日,星期一,占印度股市总值约80%的孟买证券交易所(BSE)SENSEX指数突破了7000点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印度股市大幅上升110%。两年前,该指数仅处于3000点水平。

      眼下,中国股市在为解决股权分置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最大难题而焦头烂额,相邻的印度股市却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在亚洲股市普遍不甚景气的今天,印度股市却“大放光芒”。

      中国股市“熊性”弥漫,积重难返;印度股市“牛性”十足,举重若轻。印度,这个有着130年历史的股市,为什么能够重新焕发青春?它崛起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对中国股市有什么样的借鉴价值?印度这个人均GDP只有中国一半的南亚国家,为什么我们的股市连印度都不如?




       孟买证券交易所(BSE)是印度的主要股市,成立于1875年。英国殖民者开辟了印度股票交易市场,这是亚洲最古老的股市,甚至比东京证交所还要早3年。
      印度股市步入正轨是1957年的事,那时的印度才有了《证券法》和监管机构。然而,印度股市真正完善起来则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但是中国直到1990年才有自己的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成立。

      目前,在印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量是在中国的4倍。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初衷,是为解决长期困扰决策层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质量低劣、管理落后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个功能,中国股市从出生落地,就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国企为核心为基础的市场。

      有人借此总结中国股市的诞生过程--生的无奈,长得凄美。如果身临其境,就更能体会到这八个字的深层次含义了。




       2001年印度股市出现一波大熊市,正值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灭之时,一年半之内印度股市总市值损失69500亿卢比(约1470亿美元),下跌到50500亿卢比(1070亿美元)。这也是印度股市历史上下跌最快的一次。2004年5月17日再次大幅下跌,下跌幅度创下该国历史之最,出现该国股市自诞生129年以来最大跌幅。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繁荣和股市的衰微背道而驰。2000年至2004年的四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53%,而股指却下降了三分之一强,4年以来沪综指的表现与全球其它股市股指近乎天壤之别。

      印度股市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基金,他们借机分享到了丰厚的回报。外资普遍看好印度股市的同时,华盛顿邮报开始明确警告美国企业到中国进行投机性投资,也加重了世界对中国股市走向的疑惧。

      中国的股市会不会反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面,股市会不会如印度一样,走出历史的低谷?




       印度中央银行2005年4月底称,本财年印度经济成长率将达7%,这种增长速度在区域市场内屈指可数。与中国常人所称的"股市GDP相背离"相比,印度飙升的股市更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

      与印度相似,中国连续多年取得8%以上的经济增长,高居世界之冠,然而中国资源消耗型经济促使全球资源一涨再涨后,以制造业领军的中国遇到煤电油运等瓶颈,还遇到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等各种派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基本与印度无关。

      中国过去10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7%-10%之间,但是股市在这段时期并未走高,且波动剧烈。市场已经崩盘,几乎整个证券行业都已萎陷,这与该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

      到2004年底为止的12年间,亚洲股票市场只有香港和印度股市的回报率高于美国存款利率,而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4个市场则成为价值的净摧毁者。其中中国大陆股市的情况尤其严重,2001-2004四年间GDP分别增长7.3%、8.3%、9.3%和9.5%,对应的上海A股综合指数的回报率是-20.62%、-17.52%、10.27%和-15.4%。

      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股市却没有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股市晴雨表功能尽失,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悖论。也许,这只有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才会有这等奇观。





       高质量的企业也只有在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中才能脱颖而出。印度股市的异军突起,与印度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增长息息相关。
      2005年6月,花旗集团发表了一份研发报告,预测印度上市公司2005年业绩将增长17.5%,2006年增长14.7%。这给了投资者极大的信心。

      若按市盈率计算,印度股市市盈率2002年为31.5倍,2003年为22.9倍。若以2006年预测盈利计算,可预期市盈率(Forward P/E)将仅有12.2倍,若以2007年计算,可预期市盈率则降为11倍。因此,尽管印度股市目前上涨了许多,但投资者仍然会认为,股市的投资价值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印度上市公司之所以有良好的质量保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印度有让私营企业在证交所上市的悠久历史,上市公司有为股东价值负责的股市文化。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甚至还远未起步。

      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由国企改制而来,相当一部分效率比较低下,目前大多仍由政府控制。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这些企业没有绩效是不能上市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上市,取决于政府当初对股市的定位,上市是为国企脱困服务的。

      这是一个悖论。如果国企经营得好,符合上市的条件,那么就不需要上市;如果企业要上市,那么必然经营得不好,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但是企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所谓的分拆,二是所谓的包装,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联手包装上市。不管分拆也好,包装也罢,融资的去向首先就是填补大股东的无底洞,否则,上市的动机也不会这么迫切。

      上市指标的分配,直接导致整个市场失去辨别是非的标准。红光,郑百文,蓝田股份,亿安科技,银广厦,东方电子……骗子公司比比皆是。




       印度股市有一个特点,就是监管部门对于申请上市的公司审查非常严格,更重要的是,法律赋予了监管部门很大的监督管理权。正是由于非常严格的审查,印度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优良,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谋求进一步壮大发展,而不是圈钱。这一点是和中国股市的最大不同。
      与中国相比,印度股市市值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投资功能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2001年,印度股市的IPO规模只有3.1亿卢比,2004年却高达87亿卢比。

      在中国,上市公司圈钱"打劫"无处不在。他们高价发行,高价增发,高价配股。清华同方46元增发,ST托普价格28.91元增发,用友软件价36.60元发行,海信电器配股价12.18元……还有一个口口声称不缺钱的宝钢股份。

      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圈钱时,面对着股市的制度漏洞,谁都抵挡不住数以亿计的人民币的诱惑。只要有机会圈钱,谁都会为之疯狂。我们没有看到过1400家上市公司在圈钱时,认为自己多圈钱不合理而主动还给市场。

      政府始终将股市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提款机。中国的地方政府把当地的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上市公司则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在圈钱冲动的背后,隐藏着地方政府、各大部委与上市公司的合谋。

      不但如此,几乎所有的中国上市公司有挪用募集资金的偏好,并美其名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在香港上市的创维集团,因为挪用资金投资房地产,黄宏生背上了"挪用资金"的罪名,此前他被拘捕并四次过堂。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严刑峻法,挪用资金只是违规,并不犯法,最多也只是谴责了事。如是,我们又能对上市公司苛求什么呢?




       从2003年以来,印度股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态势,是世界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市之一。2003年、2004年印度股市开户数分别增长了21%和29%,达到600万户。
      在新兴市场中,印度股市近两三年来的高投资报酬率,反映印度股市已脱离停滞不前的窘境,进入快速成长期。孟买目前股市本益比水准只有13倍左右,投资者认为投资回报颇为可观,是值得参与的高成长市场。

      投资回报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者买到了没有良心的公司的股票就会被欺骗,股价就必然会不断下跌,就不会有投资回报。中国的股市缺少吸引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鲜有投资回报。

      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6月6日,沪指在股民们闪着泪光的眼里走回了久别八年的一幕: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穿越1000点至998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印度私营经济历史久远,上市公司中很多都是私营企业,股票均为流通股,公司治理能力较高。印度60%的上市公司中没有政府持股。随着国有企业私有化和重组进程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没有政府持股。
      但是,不当是中国,印度股市也有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印度也有不流通的股份。印度政府规定必须"实行国有股减持",以筹集发展资金,并使公共企业负起责任、提高效率。

      印度的国有股减持计划受到政府"施政基本纲领"的制约。这个纲领由政见不同的联合政府协商达成,其中有一条政策规定值得我们注意:对于赢利的国有企业,政府出售的股份不能超过50%。

      印度国有股减持启动以来,除第一天有所下跌外,以后基本上走出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就是印度财政部门宣布:凡是赢利的国有上市公司控股不得少于50%,不足50%的还要增持股票,同时国有股具有流通权。由于市场消除了大扩容的担心,加上国家的确对绩优股动用资金购买股票,增强了投资信心,带来股市向好。

      中国股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政府制造的一个畸形胎儿,当股权分置这个畸形胎儿长了十多年后,结成了巨大的恶果,投资者正在为这个巨大恶果付出代价。

      上市公司数量庞大的非流通国有股,长期以来一直是笼罩在中国股市上方的巨大压力。投资者担心一旦大批国有股上市,再加上对价补偿并不到位,使得本已非常低迷的中国股市进一步遭受重创。

      此外,中国股市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多,这些国资背景的企业,按理说持有绝大多数股权的大股东对股票的价格是应该非常关心的。但是,在中国,大股东从来不关心股票的价格。这更加深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扭曲与错位。




       近年来,印度股票市场准许并鼓励境外投资银行的参与。外资的涌入使得印度股市交易活跃,有多只著名国际基金在孟买投资股市。2003年印度股市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达70亿美元,是继台湾、韩国之后吸引外资最多的股市。
      印度股票型基金是外资最直接的投资管道,可直接投入印度股市,海外投资者今年已经在印度股市投入了50亿美元。

      而中国的法规严格限制此类银行的介入。政府限制此类银行进入市场,以保护国内的证券公司。在中国,除了少数几家证券公司,其余的大多数不再具备任何竞争力,即使得到挽救苦苦支撑也是枉然。

      中国证券公司的传统三大业务,承销业务实际上就是财经公关,经纪业务实际上就是摆场子收场地费,而自营业务实际上更像是"坐庄"行为。因此,如果没能吸引更多的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到这个市场,证券市场即使再注资、再贷款,也只能是"免费的午餐"。

      中国QDII远未推出,QFII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是个壮举。对于中国本土股市投资者来说,大概只有到了QFII进来了,才真正遇见国际的资本大鳄。眼下,中国股市对QFII开放的畏手缩脚,在于监管层的保守与短见。由于种种限制性条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鳄并没有到来。




       监管印度股市的部门--印度证交会(SEBI)是1992年开始运作的,这个组织运作与官僚组织不同,有着相当的工作效率。
      与中国相比,印度资本市场近年来在相关法制建设,上市公司管理,交易监管与交易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其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法律体系有利于吸引和保护投资者(设有投资者保护基金)。这些都有利于股市的健康成长。

      再加上严惩一切违规者的监管,给了投资者很强的信心和很好的保护。在过去数年中,印度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是放在稳固市场架构、优化市场制度以及强化上市公司治理。

      由于印度股市透明,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其私营企业比中国同行更具优势。中国股市则不同,则打上了深深的政策烙印。中国股市的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无不折射出中国股市制度缺陷和监管乏力。

      中科创业崩盘,庄家吕梁跳了出来,主动约媒体访谈,结果吕梁自谋生路,无影无踪。亿安科技事发,证监会开出8.98亿的罚单之后却根本找不到可以执法的单位,因为罗成已然逃之夭夭。东方电子业绩造假,证监会对高管开出区区几万元的罚单和短短的几年监禁……在中国证券市场,数不胜数。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制度不好也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在美国,世通公司造假,动辄几十年的最高监禁,华尔街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儆效尤。难道就不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现在我们必须非常清楚,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


       通观中国证券市场,政府高度管制,监管层疲于奔命,近几个月以来利好措施无数,然而中国股市极度萎靡,融资功能严重丧失,股市行情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甚至崩溃的地步。投资者气急败坏,谣言漫天飞舞,监管层心急治市,却又力不从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思,股票市场的发展真正需要什么?从印度的成功中能够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坚强有力的监管不仅不会遭遇市场冷眼,而且从本质上说,这其实也正是健康市场的渴求和期待。

      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亚洲新兴市场,印度股市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悟出的这份理性,应当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鲜明镜鉴。无人讳言,中国股市问题不少,这种现状逼迫监管者必须有所作为。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需要外向的眼光和远见的卓识,也许印度的证券市场,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比照与启示。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58,318, 栏目计数: 4,921,35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