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TCL李东生的“底线辩证法” 2003-06-11 08:27
厚道,不是那种为人老实而任人欺侮的意思,否则,如何会有TCL的今天?李东生认为,他自己的特点就是“底线”把握得比较好。 在生意场上,关于“底线”的最彻底解释应该是:将利益扩张到对方利益的最底线,以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但李东生说,他的做法正好相反:“设定好自己的底线——这是我不能放弃的,所有的事情就能化复杂为简单。” “对不起,我可以吃一点饼干吗?”李东生的态度谦和而真实,他抱歉地解释说,这几天特别忙。 据称,集团上市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也正在洽谈之中。而5月27日这一天上午,联想总裁杨元庆来到TCL,据李东生透露,国内几家大的电子信息企业,正在筹划制订国内电子产品的统一标准。“这一做法的目的不言自明,是为了以此为纽带,结成一个利益联盟,这对中国电子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下午,TCL集团高层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收购的德国品牌“施耐德”的运作。而另一个重要的消息是,TCL正与飞利浦公司洽谈新的合作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TCL又想“干点什么”,“这一次的目标是国际市场,这是TCL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点。”李东生说。 中小股东利益第一 李东生毫不避讳TCL的集团上市:“在国内,有多少公司提集团上市了?中国上市公司一般都是从集团中剥离一部分上市,这样很难避免关联交易,很难避免暗箱操作。在国外恰恰相反,真正的跨国公司,都是集团上市,然后再有部分内容剥离后上市。集团上市,公司的动作便必须在公众视野下进行,如果别人不敢,我TCL敢。” TCL集团上市,已风传了一年有余,但至今还在云雾中。各种说法与议论均有,TCL内部的人承认,本报2月17日所作的《TCL集团密谋“换股” 上市大小股东利益博弈能否“双赢”?》报道见报后,证监会将TCL有关人员招去说明情况。TCL内部人士认为,“如果这篇报道内容属实的话,不难看出,TCL在设计集团上市中是充分考虑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但他又说,“TCL集团上市依然还在进行中,但绝不会只有一个方案,最终结果是什么,现在谁也说不清。” 购并乐华,也是TCL当前的一个热点,一般人认为,这是TCL直接集团上市的方案受阻后,TCL想通过买乐华的壳而“曲线救国”。李东生的回答是,既然是购并,首选考虑的是双方的资源整合,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且与公司的文化是基本兼容的,至于是否卖壳为集团上市服务,李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但是,李东生说:“TCL走集团上市的路是坚定的。TCL走到今天,已经到了正式迈向国际化大企业的时候了。集团上市,当然需要融得更多的资金,这一点对集团发展很重要,同时也不排除TCL将来到国际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但是,TCL集团上市,是为了将TCL改造为一家符合国际规范的大公司,这才是核心。 对TCL的集团上市,李东生充满信心。他认为,他没有理由失败,一方面,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可以为中国的企业做一个表率;另一方面,集团换股上市的方案,会充分考虑到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不会作出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情。 底线与避风港 TCL的有关高层认为,这表现了李东生经商的“厚道”。在TCL,员工们对李东生最具特征的印象,就是“厚道”。 厚道,不是那种为人老实而任人欺侮的意思,否则,如何会有TCL的今天?李东生认为,他自己的特点就是“底线”把握得比较好。人们愿意 议论李东生,而李东生,类“MBO”也搞了,(李东生断然否认TCL搞了MBO,事实上,TCL搞的是以期权激励的形式使管理层获得股权,而非“管理层收购”。李东生认为,MBO在中国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但也是一个很坏的词,“被人们搞坏了”,但他并不由此避讳“MBO”,而是TCL的管理层持股确实不应该称作MBO。)但是,李东生不仅仅没有遭到人们的非议,甚至于1997年前便订立的管理层持股激励计划可以在5年后多变的中国得以实现,这不啻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李东生的解释是:“我有一个开明政府的大力支持。”李一再强调,“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当年,惠州市政府搞产权制度改革,充分放权企业自我设定方案。李说,他与管理层们开了许多次会,请来律师等等,研究有关政策与法规,最终才确定了方案。“这个方案的底线就是,我们可以让出的利益都让出了,所有的条款都符合有关规定,所有可能承担的政策风险都避开了。所以,方案报到政府,一下子就批了,没有任何反复。” 李东生特别提到,其中有几个关键之处,第一个当然是现有国有资产的处置,作为“未花国家一分钱”的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员工要得到补偿也是应该的,但对此无论如何操作,都难避“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所以最终确定为存量不动,在增量中合法获取。第二是增量中对管理层的奖励部分,“集团净资产增长率如果超过10%,其超出部分按一定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给管理层”。“这个10%的增长率的依据,一是当时彩电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为5%,将其乘以2,二是当时中国上市公司净资产回报率为10%。”第三点则有些波折,按照惯例“红股”是可以不交税的,但TCL一直请示到国务院相关部门,最终确定还是交税为妥。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不交税,5年后在兑现股权时便有一定风险。 经过5年,管理层及员工持股达到42%,国资部分下降到58%。李东生透露,目前,TCL管理层持股25%,但李东生还不愿透露自己的股权比例。 以退为进 在生意场上,关于“底线”的最彻底解释应该是:将利益扩张到对方利益的最底线,以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但李东生说,他的做法正好相反:“设定好自己的底线——这是我不能放弃的,所有的事情就能化复杂为简单。” 去年,TCL新近引进了六大战略投资者,他们分别是南太电子(深圳)有限公司、Philips Electronics ChinaB.V.、lucky Concept Limited、Regal Limited、东芝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它们先后从国资股中获得TCL18.38%的股权。记者提出疑问,这几家战略投资者受让的股权,价格似乎是比较低的只是比净资产价高些,按TCL的发展前程,它的市场价应该是比较高的啊,是不是卖得太便宜了?李东生马上提醒道:“出让的是国有股权,我只是在其中做些具体工作。” 李东生话题一转,出让部分股权,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这几家公司都与TCL有战略合作关系,重要的意义不在卖股权,而在于双方的战略关系的巩固。李说,这些公司在谈判时,一般都冲着要控股而来,而这,正是他的底线:“永远不将控股权交给外资,一定要将TCL打造成民族品牌的跨国企业。你的资本要进来可以,但你不可以有发言权,连一名董事的名单也不会给你。” 李东生自叹,国外大公司的谈判技巧非常高超,办事也极为严谨,而TCL在这方面确实没有经验。比如与飞利浦公司,双方有多年的来往与合作关系,但要谈判收购股权,对方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所以,他采取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先确定一个底线,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再如何谈这个底线绝不突破。” 出让了部分股权,双方就有了联姻关系,合作就紧密了许多。李东生透露,去年开始,TCL与飞利浦的合作大大提速,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去年以来,TCL利用销售网络的优势,为飞利浦在国内5个省铺货,使飞利浦产品的销量增长了30-50%,而飞利浦将其一个品牌的彩电给TCL做ODM,销往美国市场,订货量为100万台,目前已销售了30多万台。“在这样的谈判中,我很简单,先告诉你,我要什么,这是我的底线,你必须在满足我的最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谈判。而且我对他们说,在前面的谈判中,我们在某某某方面是亏了点的,这一次你可要考虑补偿给我。所以说,好的谈判是一个可以持久的过程。”但这是否暗示TCL在原来的股权谈判中是有点亏了?李东生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李东生还透露,与飞利浦公司的合作今年“将还会有更大的合作,双方在技术、品牌、人力成本、销售网络等优势方面等将会有更多的合作”。但李东生不愿透露具体的方案。 李东生谈判喜欢“直白”式的。比如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这一百年老店的世界知名品牌公司,是在法院宣布破产拍卖后,TCL才进入的,“这样的公司就很清爽而简单,资产、品牌的价格比较清晰,谈判就要方便许多。为收购施耐德,TCL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设计一个符合TCL基本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方要求的收购方案。而最终,尽管TCL的收购价低于与TCL竞争的一些公司,但德国方面还是接受了TCL的方案。 李东生透露,收购施耐德已经8个月了,工作进展顺利。“收购时的存货部分价格为300万欧元,但现在已收回了500万,但这绝不是收购施耐德最大的利润与发展空间,我们更主要的是看中施耐德的品牌价值。一个世界知名品牌200万欧元,我们可以把它发挥到什么地步呢?这才是根本。” TCL不仅要在施耐德传统的电器上做足品牌文章,目前正在将施耐德品牌“移植”到手机上,施耐德手机目前已经上市。如果顺利,还会在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开拓。而TCL也会在充分利用施耐德技术优势的同时,利用TCL的成本优势等,将TCL的产品“置换”进入施耐德产品中。“以这种方式挖钱,这是聪明人赚钱的思维方式。”李东生说。 李东生认为,TCL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亟需面对的就是国际市场,“如果抓住了机会,TCL又将步入更快的发展阶段。”李东生认为,TCL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一贯的“中规中矩”的行事风格,“这是比较好的与世界对接的标准接口”。(记者 朱平豆/21世纪经济报道)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