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年报利润大增 地产上市公司现融资躁动

    2006-04-09 18:42




      近期,各大房地产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年报,大部分公司的利润普遍比上年增长30%~50%。由于各大公司都在增加土地储备,房地产企业普遍表现出强烈的融资冲动。

      利润均实现增长

      各公司的2005年净利润比上年基本上都实现了增长,具体的利润额和增幅,不同公司间差别相当大。万科(000002.SZ)、中海地产(0688.H K)的利润额远高于其他公司。万科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53.8%。中海内地房地产业务税前盈利为13.95亿港元,同比增长54%。金地(600383.SH)、G招商局(000024.SZ,下称“招商”)、复地(2337.HK)、华润置地(1109.HK)、G华侨城(000069.SZ)等公司的净利润额均在3亿~6亿元之间。

      以上公司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2005年全国房价的上升。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宇表示,房地产公司去年的结算面积,只要不是集中分布在上海及周边区域,利润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增长。

      从年报显示的数据看,房地产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较高的达到40%左右。

      至于销售额,有的公司实现大幅增长,有的公司则比上年下降。例如,万科发布的2005年销售额为139.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2.3%。而金地、招商等公司发布的销售额比上年有所下降。金地2005年销售额为25.75亿元,同比减少18.9%,它2004年销售额为31.75亿元。金地表示,销售额减少的原因是,受宏观调控影响,在上海的销售收入出现较大下降,它在北京的两个项目已基本销售完毕,新的项目尚未销售,导致在北京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其他地区销售收入的增长无法弥补以上2个地区销售收入的下降。招商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6.62亿元。它表示,当年结算面积为21.12万平方米,比上年结算面积29.27万平方米减少了27.84%,但销售单价略有上升,最终报告期内销售收入下降幅度为23.31%。

      再融资冲动

      为了不错失机遇、在最有利的时机买入土地,房地产企业普遍表现出强烈的融资冲动。招商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为把握市场机遇,公司逐步加大对房地产业务的投资,因此也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按照资金使用计划,招商预计2006年产生的资金需求约为25亿元,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为争取成功发行16.5亿元可转债,另外,银行贷款净增8.5亿元。

      日前,金地集团总裁张华纲在上海透露,计划在国内A股市场定向增发,并将在不久后首次尝试跟境外机构的项目合作。此前,金地已申请发行10亿元短期融资券,尚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批结果。万科也表示,计划在2006年进行一次股权融资。

      张宇表示,2006年房地产股的整体走势看好。他的依据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民币升值因素,二是股市处于一个新的启动期,三是在房地产行业整合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房地产企业多了资本市场这一融资渠道,融资能力更强,也更具有竞争力。

      融资能力也成为今年各优势企业之间比拼的最主要因素。

      一些公司已发布2006年增加土地储备的计划,而资金成为计划能否实施的前提。例如,中海表示,计划2006年度新增土地储备300万平方米以上。而万科表示,公司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预计2006年将新增土地储备1000万平方米左右。万科预计2006年用于土地和工程等支出约200亿元。

      对宏观调控、行业整合带来的机遇,各优势企业早已形成一致的判断,2006年,它们都希望在“抄底”行动中分一杯羹。为了支持新增土地储备的计划,它们将利用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在资金实力上增强自身的“装备”。除了区域布局、项目运作水平之外,融资能力将是最能体现公司之间竞争力差距的因素。(丁小莺/第一财经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16,327, 栏目计数: 6,327,257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