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股改财富效应彰显 2005依然是个好年景

    2006-04-28 08:30




        业绩含金量提高 回报股东意愿增强

        已披露年报的1248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55元,与上年基本持平;618家G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2元
      
      记者 张德斌 北京报道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截至4月27日21:30,已披露年报的1248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55元,整体业绩与上年基本持平,明显好于人们的预期。其中,618家G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2元。

      200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含金量”明显提高。已披露年报的1164家非金融类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值达到4174亿元,比2004年的3537亿元增长18.01%;经营性现金流入总计44363亿元,比2004年的37070亿元增长19.67%。

      年报显示,股权分置改革给上市公司2005年经营带来了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公司股本扩张冲动减弱,回报股东意愿增强,股东股息收益率提高。

      业绩:高“质量”才算高增长

      2005年,由于受宏观调控影响,外部经营环境比较严峻,上市公司销售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个别大公司或因非经常性收益的增加,或因非经常性损失的减少,来自经营方面的不利影响得到部分抵消。不过,若考虑中国石化在年内获得了100亿元财政补贴这一因素,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要打个折扣。

      分行业来看,主营收入增幅最大的5个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化工、黑色金属、交通运输和采掘业,增幅分别为35.72%、31.21%、30.43%、30.41%和27.36%。同时,房地产、综合和家用电器等3个行业毛利率出现增长,增幅分别为15.02%、5.99%和1.88%。就净利润而言,增幅最大的分别是农林牧渔(421.48%)、家用电器(168.94%)和纺织服装(113.59%)。从增长的绝对值来看,家用电器以40.64亿元名列榜首,有色金属(增长23.63%)、机械设备(增长14.73%)、纺织服装和采掘(增长13.13%)的增长都在8亿元以上,这些行业也是对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

      截至4月26日,已披露年报的1167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值达4002亿元,比上年的3537亿元增长13.15%。经营性现金流入总计41538亿元,平均每家35.59亿元,比2004年提高12.05%。截至4月26日,已披露年报的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342元,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0.5632元,后者超过前者140.46%。经营性现金流净值增加,表明上市公司现金回收及存量状况良好,业绩增长“含金量”较高。

      经营性现金这一指标的行业差别比较明显。最高的是采掘业,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1.15元,最低的房地产业仅为0.16元。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充足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

      回报:股息收益率逐年提高

    在股改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红明显增加。截至4月26日,已披露年报的1167家公司中,621家公司提出了20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累计向投资者分配红利782.84亿元,占当年实现净利润的43.48%,比上年42.3%的比例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随着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愿增强,股东的股息收益率逐年提高。以年末股价计算,2005年加权股息收益率达2.83%,比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高0.58个百分点,创出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而且,这一比率是在部分公司因股改而暂未提出分红方案的情况下实现的,若将上述因素纳入计算范围,则股息收益率会更高。

      初步统计显示,有590家上市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占1167家公司的50.56%。这些公司拟派发红利727.31亿元,与上年同期全部上市公司派现额相比,增加了2.41亿元。

      在现金分红成为潮流的同时,一度鼎盛的股本送转不再受到上市公司青睐。2005年,上市公司拟送红股55.53亿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53.52亿股,股本扩张总量同比下降了29.88%。

      股改仍在推进之中,但以全流通为预期的财富效应已明显表现出来。据测算,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持有公司股票市值达356351万元,位居G股个人投资者市值榜首。苏宁电器的另一位股东陈金凤、G安泰董事长李安民则以持有股份市值为89087万元、80223万元,名列第二和第三。排名前100位的“大富翁”中有54人是中小板上市公司股东。

      清欠:以资抵债打头阵

      年报显示,2005年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加速推进,大部分公司的清欠都比较顺利,清欠方式依然以资产清偿为主。

      自从证监会下发《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打响全国范围“清欠战役”以来,集中清欠至今已近一年,目前离清欠最后期限只剩半年多。业内人士指出,在清欠后期,清欠的质量比速度更加重要,有关各方要加强内外监督,保证占资顽疾得到根治。

         截至4月26日,共有272家公司年报披露存在现(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截至报告期末,这272家公司合计要清理的非经营性占资约236.81亿元,平均每家占资为8706万元。272家公司中,除了*ST联谊等少数公司表示尚不能明确保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清欠外,其余公司都表示将在今年底之前解决占资。

      清欠方式依然以资产清偿为主,具体包括现金清偿、红利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以股抵债清偿、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资产清偿等。不过,现金还款仍占少数。目前,272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在年报披露日已完成清欠工作,大都为现金清欠。值得关注的是,清欠工作相对难度较大的公司基本上将清欠的攻坚阶段安排在今年下半年。

      这272家公司中,非经营性占资最高的为四川长虹。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长虹集团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为12.12亿元。四川长虹以向长虹集团定向回购26600万股国有法人股的方式解决了占资问题,回购的款项用以冲抵长虹集团约11.95亿元占资,剩余部分由长虹集团以现金偿还。目前,四川长虹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已彻底解决。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上市公司中,占资最少的是伟星股份。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占用非经营性资金0.73万元,伟星股份称这些资金将在今年5月前清欠完毕。(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604,381, 栏目计数: 5,401,13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