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访谈节目,是采访著名股神巴菲特。
他拥有巨资,在国际上也有很到高的声誉,最近还成为世界首富的上司--将比尔盖茨收进自己的董事会, 绝对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也有资格对成功的含义进行圈点。当人们问他,成功的定义是什麽时,他不急于用一句话作出解释,而是谈起他的一位朋友。
那位女士今年70多岁了,从德国的死亡集中营中逃生。 当年,多亏有人掩护她,才得以活下来。 巴菲特感叹道,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能够不惜个人安危来帮助你,那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当你年龄一大把,还为家人所爱,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
当你不是以金钱,而是以人格魅力,结交了许多知心朋友,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令人惊奇的是,他谈到的成功的标志是, 幸福家庭,身体健康,拥有友情, 独独没有提到的,倒是那些人们通常公认的成功标准--拥有巨资和事业有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人们总是推崇那些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拥有巨资,金钱对他们来说就不具有吸引力了,不过是一种数字概念。每天还要为一日三餐而辛勤打工的人,事业和金钱总是有无穷的诱惑力。疾病缠身的百万富翁,羡慕体格健壮的打工者。而一无所有的平民百姓,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拥有巨资的富人。
对多数人来说,财富和金钱虽有诱惑力,但不是无限的。常言说,广厦千间,夜晚也只能占一席之地,家财万贯,每日也只能一衣一饭,若水三千,能饮的不过是一瓢。当人们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后,同其他的东西相比,过多的金钱和物质就不那末重要了。
长期以来,我国推崇的人生目标是, 一切听从召唤,甘当螺丝钉,拧到哪里都行。但人们心底,有意无意,总隐藏着一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