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工行 从“信贷大行”走向“信用大行” 2007-10-25 07:54
以“工元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为契机 “要从信贷资产的持有人转变为信用产品的发起人、交易商和做市商。而资产证券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说:“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贷款发放后简单地持有到期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要逐步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变为可以分层、转让、交易和流通的债券资产。我们要加快实现从‘信贷大行’向‘信用大行’的转变,要从信贷资产的持有人转变为信用产品的发起人、交易商和做市商。而资产证券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工行成为我国首家提出要从“信贷大行”向“信用大行”转变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实际上,工行也是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2004年,工行就试点开展了宁波分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近日,工行发行了其首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工元一期”。记者日前采访了工行项目的相关参与方,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深入剖析。 “分层”设计 据了解,此次“工元一期”入池的信贷资产全部为正常类企业贷款,产品分为四个档次,其中优先A1档、优先A2档和优先B档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具有较高风险和较高收益的档面是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的。优先A1档、优先A2档和优先B档证券采用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发行,高收益档证券采用定向方式发行。 “工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为40.21亿元人民币。其中,优先A1档发行规模是21亿元,优先A2档发行规模是12亿元,优先B档发行规模是4.95亿元,高收益档发行规模是2.26亿元。 本次产品的结构设计具有不少创新之处,首先是对AAA档证券进行再次分层:A1档证券为“固定摊还”的还款模式,相比之前国内市场中的过手型证券,该类产品的本金偿还具有较高的确定性,有利于投资机构进行定价和回购交易,提高了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本期产品提供了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不同产品类型的选择,兼顾了不同投资人的需求;此外该期在准备金设置、高收益档期间收益、利率调整期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较好地考虑到了投资人的利益。 从发行情况看,本期产品认购踊跃,整体认购倍数接近两倍,是近期国内同类产品中认购倍数最高的一期。 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池的现金来自于不同的贷款,就整个资产池而言,可以根据历史掌握和尽职调查的数据,算出一部分现金流按期偿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定期拿到预期的利息和本金。而整个资产池里会有另一部分可以测算出风险相对较大、按期偿还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整个现金流偿还的可能性通过“分层”以后就会构成不同的证券“分层”。 通过结构化的“分层”,包括现金流测算技术,能够把资产池里相对比较稳定的现金流,从整个资产池里提取出来,实行不同的结构“分层”。有的可以得到AAA级的评级,有的得到A级的评级。 不管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是优良资产证券化,都有“分层”的结构在里面。国际上比较成功的资产支持证券都是“分层”的。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化市场上,“分层”设计是一种惯常做法,满足了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机构对风险和收益的多元化需求。 对接信贷与证券 基于优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具有稳定现金流、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充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产品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同时,也由此使银行从一个信贷提供机构转变成一个信贷服务机构,由靠借贷利差盈利的模式转变为靠贷款服务收费盈利的模式,在资产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收入结构和盈利结构也得到优化。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是商业银行普遍运用的手段,能主动调整银行的信贷风险。以前银行发放贷款只是被动地持有到期,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多了一种手段分散风险,商业银行多了主动管理风险的手段。长期以来,工行信贷资产存在部分行业或区域集中度较高的现象,加快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信贷资产的风险与收益,为存量信贷资产提供市场出口,降低贷款集中度,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近年来,银行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趋势明显,信贷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十分突出,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银行很难完全驾驭期限错配形成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对一部分中长期贷款实施证券化,可使银行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显著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创造更具流动性的市场,有助于改善我国流动性过剩状况。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银行存款形态、期限结构的改变,将使银行面临资产负债结构性错配的潜在风险。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市场上的可流通证券,实现了信贷体系与证券市场的对接。 开启业务转型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工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为40.21亿元人民币,而工行有3万多亿贷款,即使今年也有3000多亿的新增贷款,所以工行开展本项业务应该不是为了发放更多贷款,而是有着更加深远的考虑。 国有商业银行经过IPO之后,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目前并不是问题,发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打通管理信用风险的渠道,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适应创新需要。这是银行经营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信贷业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利用银行的专业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将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工行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服务商为证券化资产提供管理和服务,获取服务报酬,同时可借机开拓结算、托管、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强化金融服务中介功能,获取无风险、稳定的非利差收入,促进盈利模式的转变。 工行资产支持证券将从内涵和外延方面作更大扩展。内涵方面,会更多地考虑不同资产的选择。现在资产选择的是公司类贷款,将来会考虑个人、消费类贷款,甚至信用卡类的贷款;外延方面,会进一步开展新的产品,规模逐渐增加。(李梅影/国际金融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