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内各类钢材价格不断上涨,马钢股份的业绩预期也是可以解释A股股价的攀升,但谁敢说H股的狂涨不是重要因素
7月上旬,反映在港上市H股价格水平的恒生国企指数达到3000点,大大超过了香港恒生指数的涨幅。在此期间,表现最为耀眼的H股当首推马钢股份(0323,HK)。马钢股份的股价从今年5月上旬的0.5港元左右起步,在7月16日摸高1.84港元,成为了本轮H股上扬行情的龙头品种,并且有力地带动了其在A股市场的走势。5月下旬以来,马钢股份(600808,SH)A股亦步亦趋,也在7月创出了近三年的新高。
短短半年时间,马钢股份就从一只落落寡欢的低价股一跃成为了市场瞩目的明星股,投资者在惊呼其表现的同时,也在冷静中思考:到底是疯狂炒作还是价值发现?
■ 从困境到转机
翻开马钢的历史档案,会惊奇的发现,一只1994年4月就上市的股票,在各大证券研究机构的上市公司分析研究中,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直到今年的第二季度,随着其经营业绩的大幅上升和二级市场股价的上扬,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马钢股份从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也的确乏善可陈,无论在A股市场还是H股市场,都是绩差低价股的代表,在H股市场更是长期沦落为第一低价股,投资者也将公司股票看做是缺乏投资价值的典型代表。
业内专家分析,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长期低迷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受到国际国内钢材市场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疲弱,国际钢材市场低迷,使中国钢材出口难度加大,而进口钢材量进一步增加,给国内钢材市场带来很大压力。美国政府从2002 年3 月20 日起三年内对进口板坯、板材等多种进口钢铁产品实施配额限制或征收8%-30%的临时保护性关税,涉及中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国内生产所需的原燃料、电力涨价,使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多种因素造成了公司业绩长期处于微利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市改制时,公司采取了整体上市的方案,将经营性资产和部分非经营性资产都打包上市,公司的设备老化,缺乏竞争力,大部分设备属于淘汰范围,产品主要是普通线材和螺纹钢等,产品附加值偏低,公司在上市时产能仅为200万吨,产品成材率低,能耗高(上市时吨钢能耗超过1300 公斤标煤,而目前行业平均为830 公斤标煤)。
同时,由于改制不彻底,企业背负着沉重人员负担和其他社会负担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吴证券的一位研究员给《证券市场周刊》举了个例子:2001年末,马钢股份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近两万人,同时还负担着集团的医院、16所中小学校的等社会机构的运营,仅附属学校一项每年公司要出6000多万元的费用。
事实上,马钢股份真正出现转机在2001年。随着逐步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机制,设备和技术更新的完成,加上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战略(平均吨钢综合能耗达到890千克标准煤,比2000年下降了96千克标准煤),马钢股份很快提出加快“十五”钢铁主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步伐,推进以薄板项目为龙头的13 个重点项目全面实施。
目前,公司形成了车轮、轮箍、高速线材、H型钢、棒材等15条国际标准生产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热轧大H型钢和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形成了具有马钢特色的“线轮板型”产品结构。特别是H800×300大规模H型钢的顺利试轧成功,填补了国内钢材产品的空白,也成为了马钢股份日后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 变身机构钟情的灰姑娘
2001年末到2002年第一季度,由于世界经济的低迷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的钢材价格跌到了20年的最低点,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跌到了钢材价格开放以来近10年的最低点,2002年1月份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0.1点(CRU英国商品交易所发布,以1994年为基期,定为100%),国内钢材综合指数为74.65点。
2002年4月,以美国为首包括欧盟实施了钢铁保护措施,钢材价格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行情,北美板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国际钢价的上扬,也影响了国内的钢价,到2002年12月,国际钢价的指数为94.9点,升幅为24.8点,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为84.43点,升幅为9.78点。2003年第一季度,国内钢价继续快速上扬,平均涨幅在10%以上。
作为国内大型的钢铁生产上市公司,马钢股份明显受益于钢价的大幅上涨,加上反倾销案的胜诉,保持了稳产、高产,产品销售顺畅,货款回笼及时,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马钢股份第一季度取得净利润4.9亿元,每股收益0.076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进入4月份以后,钢材价格出现了分化,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用钢不断创出新高,从而成为钢材市场新的热点。“非典”过后,建筑用钢材价格持续了5月份以来的上升走势,目前上海市场6.5mm普线、20mm螺纹钢的价格已分别上涨到2768.2元/吨和2780元/吨,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线材螺纹钢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2%和25%;部分用于建筑市场的中厚板价格近期也保持了平稳上升趋势,目前上海市场中板价格为362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8%。
而马钢股份是我国最大建筑用钢材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第二条H型钢生产线也将于2004年投产。H型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2%,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的承重结构,需求旺盛。
2002年公司产品先后被三峡水利、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海上石油平台、扬子石化65万吨乙烯工程、中华世纪坛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采用,还成功拿下国家首列高速铁路时速达270公里的秦沈线世界一流高速车轮招标项目。马钢股份的国际贸易涉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18个国家,在海外市场获得大笔订单。
公司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随着建筑钢材价格的上扬,马钢股份也调整了产品的出厂价格,6月份线材、螺纹钢、中板的销售价格分别上调80元/吨、100元/吨和80元/吨。公司于6月20 日发布了7 月份销售政策,在6 月份基础上,线型材、螺纹钢、中板和带钢价格分别又上调170元/吨、200元/吨、120元/吨和80元/吨。
因此,多家投资机构调高了对马钢股份的评级,其中一家著名的投行对马钢股份的评级从4月3日的回避上调到4月23日的中性,到6月4日和6月27日的连续两次评为推荐。而此时马钢股份的H股股价连连上涨,一时间马钢股份成了众多投资机构向往的“灰姑娘”。
■ 涨声中的冷思考
两个月以来,香港H股市场牛气冲天,马钢股份不仅有效地突破了2001年6月11日的前期高点1.25港元,在2003年7月16日摸高1.84港元,成为了本轮国企H股的领涨品种。
A股市场上,马钢也一改以前“丑小鸭”的形象,于6月4日,也就是业内著名的投行报告调高其至“推荐”的当天报收涨停,并在7月17日创出了近3年的新高4.49元,成为继凌钢股份(600231)和韶钢松山(000717)之后钢铁板块的龙头。
著名投行京华山一更是大胆地预计,马钢今年全年有望取得15亿元人民币的利润,而公司去年的盈利仅为3.8亿元,增长幅度可见一斑。
有分析师表示,近期香港股市高位震荡,市场对后市看法出现分歧,但马钢股份仍处于相对高位的盘整之中,很可能在良好中报的预期下,走出新一轮的上攻行情。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随着整个钢铁行业步入复苏期,加上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马钢股份凭借稳定增长的业绩和优异的市场表现,会彻底摆脱以前的市场形象,成为新生代蓝筹股的典范。
不过有关专家指出,马钢股份今年的优异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钢材市场的复苏。因此,下半年钢材市场的价格趋势将对马钢未来的业绩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多家权威机构的分析,今年三四季度的钢材价格将难以出现进一步的上扬,走势相对平稳,不同品种的价格走势将产生分化,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的价格将出现回落。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国内钢铁生产快速增长,今年1-5月份全国产钢8456万吨,同比增长20.2%;期末的钢材库存为339万吨,比去年增长30万吨。5月平均的日产量为59.5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次,进口钢材对国内市场有一定冲击,2003年1-5月,进口钢材1502万吨,同比增长60.3%,净进口增长61.80%,上海、广州、江苏等钢材消费和集散地的港口和社会库存较往年高出1倍。
马钢股份董事长顾建国也曾公开表示,虽然今年首季钢材价格上升,估计下半年钢材价格会有所回落。
东方证券的钢铁行业研究员蒋云龙告诉记者,央行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总体的思路是适度收紧房地产信用贷款。在这一特殊时期出台这一政策反映出央行对房地产贷款收紧的明确导向,这无疑对今年下半年的建筑用钢的需求和价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马钢的经营业绩。
此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马钢股份从上市以来,一直都在享受地方政府的退税优惠 。2000年公司的公告称:鉴于本公司为首批在境外上市的9家股份制规范化试点企业之一,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997年3月10日财税字(1997)38号文件规定,继续按15%的税率计缴所得税,与纠正地方自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无关。2002年公司依然先征后返,基本所得税率为15%。而国内其他钢铁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率大都为33%,因此,所得税率能否继续享有优惠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公司今后业绩的重要因素。
凯基证券日前的报告则指出,第二季钢材价格由高位回落,因内地新房策出笼,料下半年钢材价持续受压,价格会再跌5%-10%,建议减持近期急升的马钢股份H股。而联交所资料显示,在6月10日还增持逾1455万股马钢股份H股的摩根大通(持股量达8678.4万股,占5.01%),已于6月26日减持了1315万股马鞍山钢铁(0323.HK)。(戴亮 记者 王凯/证券市场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