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中信证券 探寻中国投行发展之路

    2009-06-02 08:42



    作者谢闻麒
    时间2009-06-02 01:51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倒闭,而我国股票市场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之一。内外交困中,我国证券业却打破“一轮行情毁掉一批券商”的魔咒,全行业实现净利润482亿元。中信证券更是戴上了2008年度金牛百强榜冠军桂冠。

      中信证券2008年实现利润73亿元,保持了14年持续盈利纪录。同时,公司经纪业务、股票主承销、债券主承销、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债券销售交易、股票销售交易、资产证券化等多项业务市场份额当年均居行业第一。截至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369亿元,净资产达552亿元,为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券商。

      均衡发展抵御风险

      无论国内国外,“靠天吃饭”永远是证券行业的特征,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使得中信证券与行情高度相关的经纪业务和自营收入也大幅减少,并成为导致净利润较2007年同比下降41%主要原因。

      “中信证券业绩下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在受影响最大的经纪业务方面,公司依然实现了逆势扩大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较2007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达到8.56%,连续第四年保持第一。当年,中信证券还获得《亚洲金融》杂志评选的“年度本土最佳经纪行”称号。自营业务方面,截至2008年末,自营业务持仓90%已为国债、央票和金融债。

      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信证券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业务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2008下半年IPO暂缓发行,中信证券A股及可转债承销金额依然达到684亿元,市场份额第一。公司共完成4家IPO主承销,其中中国铁建为当年A股和H股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并担任太钢不锈、东方电气、招商地产等7家增发项目的主承销商;完成中石化和宝钢可转债项目。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28个,融资总额765亿元。资产证券化业务完成项目规模约178亿元,市场份额66%。

      投资管理业务也为中信证券贡献巨额利润,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夏基金2008年净利润达12亿余元,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

      “从海外近些年的实践来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导的卖方业务和以投资管理为主的买方业务已经成为海外证券公司并驾齐驱的两个发动机。”中信证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博明的一席话道出了中信证券业务均衡发展,提升赢利能力的方向。

      中信证券能够在数轮牛熊转换中屹立不倒,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其基础正在于将“稳健经营”的原则落到实处。

      1999年,中信证券启动“大项目”战略。定位于高端融资客户,主攻各大行业前三名的龙头公司,将长电、中行、工行、武钢、鞍钢、国航、中石油等大公司上市及再融资项目收入囊中。2007年,中信证券股票承销和债券承销分别占据行业第二名和第一名,“大项目”战略开花结果。

      在股市步入熊市的背景下,中信证券从2002年开始陆续收购万通、金通,组建中信建投,确定“大网络”战略,完成了熊市中的低成本扩张。目前公司下属9家控股子公司,在境内合计拥有186家证券营业部、42家证券服务部。

      在反思公司“卖方强,买方弱”特点的基础上,中信证券于2006年开始推动“大平台”战略。加强资产管理、自营、资金业务;收购华夏基金,合并华夏基金、中信基金;成立金石投资,开展直投业务;牵头发起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创新……2008年,买方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公司主要利润增长点,抵消了传统业务利润下滑的影响。

      国际化或成新优势

      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之路,必然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走向世界,伴随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共成长,是中国证券公司的不二选择。中信证券,无疑是本土券商国际化的先行者。

      2005年,中信证券在香港注册成立分支机构,同年主承销IFC人民币债。2006年开拓H股主承销,并增资香港公司收购中信集团在港证券承销、经纪及期货三家子公司。2007年,完成中信银行A+H同步发行,完成熊猫债主承销。

      但2007年底险落贝尔斯登陷阱,却成为了中信证券国际化过程中最惊险的一役。中信证券“继续走下去”的脚步并未放缓。

      2008年,中信证券向其香港分支机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继续大幅追加投资1.6亿美元,是2007年投资额度的三倍,中信证券国际成为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还表示,尚余的2.65亿美元的增资额度,也将陆续完成。

      同年,中信证券国际在香港、维尔京群岛和美国成立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分别开展种子基金投资、资产管理控股、资产投资管理、资产投资顾问等业务,凸现中信证券海外布局的迫切。

      2009年3月,中信证券国际又与美国投资银行Evercore Partners共同成立合资投资公司,其业务将专注于中国与海外市场之间的并购咨询服务,并将推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业务上中信证券明显走在了国内券商的前面,在快步国际化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望成为中信证券在“上市优势”逐步被削弱后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投行向何处去?

      2008年华尔街投行的惨败让不断壮大的中信证券一度陷入不安。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吕哲权将其称为“基准困惑”,“在讨论证券业发展方向时,我们多年来把同业的先驱者们作为基准(benchmark)。现在,华尔街老师们惨败了,我们该向谁学习?”

      中信证券所关心的是中国投行走向何处。

      吕哲权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发展经验,依然是可参照的基准。吕哲权表示,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行遇到的问题是经营范围过宽、负债杠杆过高、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环境过松等情况,而中国证券公司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正好与之相反。而且,华尔街五大投行,没有一家是败于投资银行业务的。独立投资银行、综合性金融集团的中介性投资银行业务,仍将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所以,“中国与美国的同业,处在几乎极端的左右两端,面临截然不同的课题,中美两国的投行们,理所应当地需要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一份内部报告中,中信证券将近40年美国投资银行的时代环境与商业模式分为四个时期:机构投资者时代,创新的时代,全球化、交易驱动的时代,去杠杆化时代。中信证券认为,中国券商也将走过上述路径,并会同时迎来前三个时代。“这将成为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和机会。”

      2008年度上市公司金牛百强日前揭晓,中信证券、苏宁电器、万科等业绩“尖子”继续位列榜单前列,而金风科技、天马股份、九阳股份等中小板公司则成为新的亮点。中国证券报自即日起推出《金牛百强公司巡礼》,对20家公司进行深入报道,希冀通过一个个成功案例的剖析,能给投资者和经营者些许启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785,095, 栏目计数: 5,430,06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