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两部委共推水泥新政新项目“不批、缓批、限批”

    2009-08-01 10:33


       “还差几个省的材料没有上报。”7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正在拟定的水泥政策尚未最终定稿。此前的2月24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委托中国水泥协会牵头组织进行《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评估修订工作。

      “下周开会讨论修订稿。”同样在29日,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证实,此次调研修订稿多达十几条意见,内容涉及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技术要求、能耗指标、财税支持和风险控制方面。

      不仅如此,国家发改委也组织调研队伍奔赴全国31个省市调研水泥投资情况。有消息称,调研结果将促使发改委可能“从严、从紧”审批新的水泥投资项目。工信部、发改委均对水泥行业展开调研,是因为在GDP增长的重压之下,各地热火朝天的“水泥投资”热情至今尚未消退。

      7月22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断言,水泥行业是“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的典型。工信部给出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78.6%,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但增产不增收。

      如何解决水泥产能过剩?“工信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兼并重组’,而发改委则倾向'严审新项目’。”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两大部委正在联合相关部门,为60家重点水泥企业的整合创造条件。

      相关政策在一个月内或将落地——而今两大部委的调研已经结束,正在征集企业对加快推进水泥行业重组整合的意见,并将出台相应措施。

      两部委调研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吕桂新说。今年初工信部下发的《关于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产业政策工作的通知》,强调重点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兼并重组。

      7月2日,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水泥结构调整进展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将调查结果于7月20日前上报。“通过对《产业发展政策》进展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反映水泥工业发展状况中若干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孔祥忠告诉记者,根据水泥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对该政策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适时对《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客观评估和修订已非常必要。”工信部相关官员告诉记者,这将为水泥工业中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遏制各地热火朝天的“水泥投资”热情。

      除工信部以外,发改委也展开了水泥调研工作,调研组由7人组成,成员包括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处长刘明、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和秘书长孔祥忠、中国建材工业规划院院长刘长发等。

      “中小企业过多,行业集中度低,前10家大企业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1%。”刘明指出,目前落后水泥产能有40%需要淘汰。刘长发也认为,目前政府正对水泥产业投资和布局进行思考,有望“铁腕”限制水泥项目的盲目投资。

      “对新项目将一律从紧。”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发改委有可能“不批、缓批、限批”新项目。对于新项目的审批,同时参加两大部委调研的孔祥忠仍然担心:“很多新项目的核准,是企业找到省市领导直接安排的。”

      孔祥忠说,此次最主要的建议集中在总量控制方面,尤其是产能的总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水泥产业有超过120条新线投产,今年还有超过100条新线要投产。水泥协会统计,上半年的水泥投资增长更为惊人,同比增长78.58%。

      记者查阅统计资料发现,广西、安徽、陕西的水泥投资还在继续走强。“水泥行业投资过快应引起警觉。”专家认为,2009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在2010年底释放出2亿吨以上新增产能。

      酝酿水泥新政

      《华夏时报》记者从工信部得到的消息称,工信部推进结构调整工作曾提出五点措施,即:一是要严格新上扩能项目,控制好总量;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优化存量;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四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五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这些措施需要进一步细化,否则执行起来难度很大。”吕桂新说,这也最终导致工信部挥出调控之剑,此轮整顿的一个明确方向,便是推动兼并重组。“过快的产能增长会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冲击。”工信部称,钢铁、水泥和造船已“严重过剩”,警告盲目投资可能导致巨大风险。数据显示,国内水泥总产能目前达到17亿吨,而市场需求只有14亿吨,有3亿吨过剩产能。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解释,当前在一些被指产能过剩的领域里,企业投资热情依然不减,原因主要是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推动。“即便中国缺少衡量产能过剩的标准,但政府要做的是合理引导。”汤敏说,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结构性问题、体制改革问题和整个增长模式调整的问题。

      孔祥忠更是建议,在环保指标上应该从严,新上项目可以考虑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省市环保标准,“对已核准的项目,如果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应收回项目核准。”

      江苏省经贸委副主任戴跃强却提出异议,企业兼并重组是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兼并重组的进程中会受到地方保护的阻挠。“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拉动GDP较大的水泥项目就上来了。”

      “新的水泥发展措施出台至少需要一个月。”多位专家向记者表达的观点是,正在酝酿的水泥发展政策,各方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275,391, 栏目计数: 6,205,95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