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军工资产证券化是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2010-06-04 07:45


     

    作者李保平
    时间2010-06-03 21:02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兵导航控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保平

      20年历程峥嵘,数十载辛苦写春秋。转瞬间,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不同寻常的20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到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从股份制改造、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到军工资产证券化,其间虽然历经风雨,却也谱写了中国奇迹中不可或缺的壮丽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将发展证券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战略性产业决定国家的兴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国防力量的支撑。因此,依托证券市场,大力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从而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必将成为富国强军的正确选择。

      一、世界战争及单级世界的形成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世界战争的技术内涵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阵地战,使用的主要武器为坦克、潜艇、大炮、机枪、飞机等。其作战机理为物理性杀伤、半机械化战争。坦克成为新式作战平台开始使用。到战争末期,已出现了空军与地面部队协同的作战样式,即坦克、炮兵、伞兵、航空兵联合作战的原始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是完美的机械化战争。使用的主要武器为远程轰炸机、战斗机、原子弹等。其作战机理为物理性杀伤、机械化战争。以物理性杀伤为特征的作战,必然催生出具有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核威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很大程度上是原子弹的出现。美国成为二战的最大获利者,直到今天,这种核威慑的力量还一直存在。

      上世界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了以“信息化和精确打击”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战争。这种有别于机械化战争的高技术战争旨在通过精确重点打击敌军事目标而使敌人迫降。其“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的作战特点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使传统军事理论的概念、范畴和话语体系顿显苍白无力,从而促成了继核威慑力量之后的第二种威慑力量: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确打击力量。

      2、未来战争发展推衍

      高新技术催生战争作战理念和军事理论不断更新。在我们尚未研究透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战争的内涵时,美军又在研究制定并大胆实施新的未来作战新创想。按照拉姆斯菲尔德的“10-30-30”模式的军事构想,美国在一年之内可以连续打赢五场战争。2006年底,美国国防部又指出“一小时打遍全球任何目标的计划”。如果美国建立了这种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最高境界就会出现。

      如果说一战体现的是半机械化战争,二战则是近乎完美的机械化战争。如果说近期发生的战争体现的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以战场感知与精确打击为核心的高科技战争,那么未来战争的趋势则是体现在:信息化/精确打击/无人作战/网络化。

      (二)单级世界的形成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最大获利国。基于政治信仰和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大军事阵营对峙,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通过核竞赛与太空争霸竞赛,成功的拖垮了苏联的经济,继而迫使苏联解体,从而单级世界形成。可以说,如果不是苏联解体,绝对不会有后来出现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肆无忌惮的向全世界进行军事势力的扩张。

      总结两国发展国防的模式,苏联单独依赖国家计划与行政拨款,而美国则采取军工资产证券化与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冷战期间,美国通过核竞赛和星球大战竞赛,成功的拖垮了苏联的经济继而促使苏联解体,从而成就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我国发展国防的方式类同于前苏联,必须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

    二、军工资产证券化成为必然趋势的几大缘由

      (一)财富是需要保卫的,没有强大国防力量的保护,物质成果乃至文化传承都难以守住。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数国人都在沾沾自喜,认为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强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世界形势日益复杂,中国在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中障碍重重,要保卫取得的成果和持续发展,必须要建设强大的国防,经济利益博弈的背后,永远都是国防力量的博弈。

      (二)军工资产证券化是军工企业集团整合重组与发展的需要

      基于国防高科技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武器装备系统越来越复杂,需要进行跨行业集团的协调,这些因素促使我们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与资产重组。同时,资本市场的资本具有双重性,其不仅具有“钱”的作用,更具有改革推动力的作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火制造集团正是以军工资产证券化为手段,通过不断的重组整合而成就其伟业的。

      (三)军工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必然发展趋势

      从国民经济战略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支撑我国GDP的主要产业为房地产、烟酒和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制造业,这些并不能算的上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决定国家的兴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国防力量的支撑。因此,将军工产业作为支撑国家GDP的战略性产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新一轮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体已经失去投资价值,而新兴产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并未形成规模,因此将资本投向军工资产既可以实现爱国情结又可以实现避险逐利,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三、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结论及几点建议

      (一)结论

      1、经济利益背后的支撑永远是国防力量的博弈。

      2、军工资产证券化是应对世界复杂格局的一种需要,更是确保国防经济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3、资本市场的资本双重性是医治当前军工企业固有顽疾的良药。

      (二)几点建议

      1、规范、建立军工资产证券化审核流程与认可标准。

      2、时代呼唤涌现出肩负国家使命与民族自豪感,具有崇高道德与情操的基金与基金经理群。

      3、需要更多既懂实体经济又通资本经营的专家补充到各机关部门,掌控风险、提高效率。

      中国军工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正在经历着由试点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军工企业上市的公司,也正在努力探索着国防证券双线化的发展道路。近两年,中兵光电在中国兵器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原国防科工委、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相关政策,抓住国际军事斗争形式加剧的机遇,用良好的管控能力和产品,将上市公司业绩从20个亿上升到100个亿,这充分体现了广大投资者和股民对我们的认可。未来,我们将会把这种认可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用最好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和股民。

      作者简介:李保平,1964年11月生,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高工,

      中兵导航控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国务院国资委“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等称号。曾担任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总师、副总师、项目负责人,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荣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暨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20位最具影响力上市公司领袖奖”。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18,843, 栏目计数: 6,329,292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