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吴晓灵:中国尚未进入加息周期

    2010-10-22 07:27


    作者:黄淑慧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0-10-21 20:00:00


      中证网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21日出席“2010中欧—华安锐智沙龙”时表示,央行10月19日宣布加息,向市场释放了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意图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但这仅是一个信号,并不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

      货币政策应回归稳健

      吴晓灵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表现出回升向好并转向稳定增长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加,中国经济政策应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货币政策应该回归稳健。而回归稳健的策略是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近两年过度宽松和适度宽松政策产生的过多货币供应,“2009年实际执行的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是17%,但预计年底时会在18%以上”。

      她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表现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调整幅度相适应。如果“十二五”期间把经济增长速度定在7.5%—8%,考虑到经济转型时期需要理顺资源价格,3%通货膨胀率偏低,可以将通货膨胀率目标控制在4%以内,那么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将设定为12%,再算上1-2个百分点的宽裕度,也就是13%—14%的货币供给量增长。但中国还需要消化近两年过多的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应增长目标还要设得更低一些。

      价格工具使用空间被挤压

      吴晓灵同时指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面临的挑战在于:首先,在外部环境尚有不确定的时候,出于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心,统一思想会有一定的难度,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阻力;其次,美欧日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挤压了中国价格工具的使用空间。

      这也是她认为中国并没有进入加息周期的原因。如果进入到加息周期,在国际低利率和中国高利率的悬殊之下,再加之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将吸引国际游资涌入,同时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她同时表示,市场对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程度的误读。在就业率不高、经济增速不稳、银行不肯放贷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以替代商业银行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但美联储加大基础货币的吐出将不会产生乘数效应。而市场认为,只要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意味着货币供应的宽松。事实上,流动性泛滥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而是金融危机前多余的流动性。

      对于2011年货币政策,她则建议:首先,交替使用央行票据和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抑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其次,放开企业债券利率,让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第三,鼓励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开展中介业务,减少对信贷的压力;第四,稳妥开辟人民币回流渠道,促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为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创造条件。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363,950, 栏目计数: 4,927,941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