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波
招商银行百亿转债风波目前已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9月12日,在招行2003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华夏、鹏华、长盛等7家基金公司联合递交了股东意见书和股东建议函。据了解,本周内,招行和中金公司相关人员逐一走访了京、沪、深等多家基金公司。各基金公司步调一致地推出了相同的融资方案———配股。对日前招行高层就发百亿转债有关情况作出的解释,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有话要说”。
回应一:市场承受不起百亿债
记者:招行有关负责人称再次融资100亿是出于银行发展需要,对此你们如何理解?
答:我们很理解银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瓶颈阶段,而且不止银行业,家电、手机等等很多行业都处于规模扩张阶段,适度利润前提下的规模最大化是目前的战略选择。我们理解招行的融资需要,但也需要招行理解目前国内市场现状,如此短期内的频繁巨额融资对市场造成了过重的负荷,小船毕竟不可重载。
100亿对市场是什么概念呢?是相当于一次性发行10家中盘股,相当于去年全年发行转债总和的3倍,相当于今年以来发行的所有增发配股融资的总和,影响巨大。尤其是在目前央行收紧银根、市场资金干涸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更有加倍的乘数效应。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有呵护和培育证券市场良好生态环境的义务。当二级市场股价跌到一定程度,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会自动丧失或损害,即便业绩出色也不行。我们每一个市场的参与者都要呵护资本市场尚且稚弱的生态环境,这是每一方面都必须要意识到的基本原则问题。至于以何种方式、何种条款、什么时间融资,则是其后的次要问题。
回应二:35亿足够招行两年需要
记者:招行负责人表示此次融资有相当的急迫性,对此你们有何观点?
答:招行目前资本充足率10.56%,是国内资本充足率最高的商业银行,这个数据工行为5.54%,建行为6%,农行等则更低,即使按照银监会年内可能出台的更严格的计算标准,招行也不低于8%。以招行如此的条件,且要以如此速度巨额融资,那么,将会给其它商业银行、上市公司树立起一个不良样板。
可以说,以国内的标准,招行完全不需要如此急迫,主要是事关招行多次提到的香港金管局的要求,这是招行此次巨额融资的直接原因。满足香港成熟市场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与境内银行监管要求的8%的资本充足率相比,意味着同样资产规模下要求增加25%的资本,或者说,在目前的资本规模下必须减少20%的资产业务空间,或者意味着对招行净资产收益率将有20%的负面影响。在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香港分行能够给招行带来更大益处之前,招行应慎重权衡开设香港分行的利弊和必要性。而且对如此重要的决策,必须提交股东大会立案讨论。
我们认为,在满足新标准的资本充足率8%,并且保证资产业务扩张前提下,35亿已足够招行至2005年底的需要。
记者:市场讨论的另一个焦点是招行的融资规模问题。招行提到,此次融资100亿仅占总资产的2.29%,所以融资规模过大是不成立的。你们如何看待这个观点?35亿元的融资额是如何得出的?
答:上市公司融资额多少,其基本依据不是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而是实际需要多少钱。我们为此仔细做了预算(详见附表)。按照招行过去几年每年30%的资产扩张速度,64.5亿已足够到2005年年底,超出部分不会产生效益,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银行资产每年30%的高速扩张并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过程,本身基数在加大,扩张速度在未来几年必会有所减缓。如果按照25%的资产扩张速度,则仅需要35.4亿即可满足到2005年底。2005年后其内部积累能否满足此后的扩张需求,需要在2005年做出判断和决策。
回应三:希望多方人士充分沟通
记者:此次融资方案也是市场讨论的焦点。对于采取哪种融资方式以及转债条款问题,你们有何倾向?
答:融资方案和条款是具体细节,我们前面谈到的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对此都不能达成共识的话,那么无论是增发、配股还是转债,都必定障碍重重。
既要满足100亿的巨额需求,又要把对流通股东的利益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要立足于今天的市场容量和法规限制,那么这肯定是无解。至于招行目前推出的转债条款,要商榷的地方很多,招行也表示这不是最后方案,还在修改和完善中。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案,我们认为都应站在尊重和保护流通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基本出发点上。流通股东是以10.5元的市场价格获得股权,而非流通股东是以1元获得股权,上市后非流通股东已经从流通股东手中得到了丰厚的净资产溢价收入。而且,毕竟真正掏钱的是流通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他们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基石。
记者:招行自公告后股价出现急跌,有人认为是基金在集体洗仓,是这样吗?
答:绝对没有。以手中筹码砸盘表示反对,是非常不理智并且是无益的行为。我们集体反对招行的再融资方案,但并不影响我们仍看好招行的未来发展。招行昨日也在媒体上提到,基金并没有洗盘,同时还有加仓护盘行为。招行自8月26日公告后,20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超过13%,在1200多家上市公司跌幅中名列前茅,跌幅远远超过同期大盘和其它金融股。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上看到,中小投资者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想象。我们衷心并真诚地希望招行能与多方人士充分交流沟通,慎重考虑并加以完善,为资本市场再融资提供一个典范案例,招行也具备这样的市场引导能力。(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