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姚景源谈2011物价走势:三件事一碰头通胀躲不过

    2011-01-13 18:39


    2011年01月13日04:2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剑红 陆娅楠
    陕西西安的一家餐馆挂出“免涨”牌,以过去量价的餐食,吸引了不少顾客。 人民图片

      当前物价不是全面上涨,也并非历史高位

      记者:2010年的物价涨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破3”、“破4”、“破5”,大家心里有点慌,中国是不是迎来了物价全面上升的时期?

      姚景源:虽然去年全年CPI可能不会超过3.5%,但确确实实,我们的价格是一个上升周期。对于这样一个通胀率,究竟应该怎样观察和分析?

      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物价水平是不一致的。因为发展阶段一致,我们可以在“金砖四国”范围内进行比较。2010年前11个月,中国CPI同比上涨3.2%,俄罗斯上涨7.6%,印度上升了9.6%,巴西增幅达到5.25%。在“金砖四国”中,20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0%,是最高的,而3.2%的物价水平又是最低的。

      再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改革开放30多年,CPI年平均涨幅大约是5.6%,现在的物价水平没有超过这30年的平均值。

      记者:您经历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才算全面的通货膨胀?

      姚景源: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通货膨胀是1994年的24.1%和1988年的18.8%,这两次是恶性通货膨胀,或者说是全面通胀,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很多人还会记得当年商店里抢购的情况,连转不动的电扇都有人要买。售货员说,“对不起,这是坏的,不转了”。顾客说,“没关系,我买回去修”。

      有人说现在市场上是“无一不涨”,这是不对的。你看工业领域,价格就是基本稳定的,有很多和大家关系十分密切的商品价格甚至是大幅下降的。比如汽车,上世纪90年代,一辆桑塔纳20万元,现在就几万元;42吋平板彩电10年前10万元,现在才5000元。所以工业领域价格还是稳定的,不是全面通胀。

    本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占大头,因此百姓感觉明显

      记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有一点温和的通胀并不可怕,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能不是这样,为什么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觉和反应更强烈?

      姚景源:这就涉及本轮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点。

      这一轮物价上涨是食品价格占大头。2010年11月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占了74%。汽车、电视虽然在降价,但是汽车、电视没有人天天买,食品要天天吃,蔬菜要顿顿消费。因此,食品价格的上涨冲击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冲击低收入群体。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也就是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城市在36.5%左右,农村是41.0%左右,比发达国家高20多个百分点。生活水平越低的人,恩格尔系数越高,受食品价格上涨冲击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这次国务院出台的16条,不仅有保障供给,整顿流通,维护市场秩序,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给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

      记者:最近网上有一个帖子,是杭州的一个网友和美国波士顿的一个网友把两地的21种食品和汽油价格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杭州有12种商品比波士顿贵,您怎么看这件事?

      姚景源:像青菜这样的商品,中美两国的保鲜、流通等很多成本都不一样,不好比。国际比较一般用购买力评价法,都是用标准规格一样的商品进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要比较一个国家的价格,还要看供给与需求。大家都知道美国科技是世界第一,其实美国农业也是世界第一,不光是产量,它的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都是世界第一。美国农产品价格占有一定优势是正常的,是人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我们农业基础太薄弱,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我觉得这种比较虽然没有太大的经济学的意义,但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今后还是要加强“三农”工作的力度。

      就拿农产品流通体系来说,全世界绿豆、大蒜都不会成为投资品,但我们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太薄弱了。大家都讲香港有些东西比大陆便宜,但香港的农产品都是大陆去的,为什么也会比我们便宜?这主要就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人家有一个完善的流通体系,环节少。

      党中央讲了这么多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次物价上涨真的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农业是重要基础,农业稳,天下稳,粮价稳,百价稳。

      如果粮食歉收、经济过热、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过量“三碰头”,则全面通胀可能出现

      记者:2011年我们的物价上涨压力大吗?请您分析一下压力来自何方?

      姚景源: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会大于2010年。这不仅是由于美国流动性过多,也要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尽管发达国家增速缓慢,新兴市场增速很快,需求也会很大。所以,国际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涨恐怕会大于2010年。这意味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我们的冲击会比较大。

      从国内来看,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三件事碰头,通货膨胀就躲不过去。第一是粮食歉收,第二是经济过热,第三是货币和信贷过量发行和投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的规律是5年一个周期,就是两丰、两平、一歉。现在连续7年丰收,打破了60年的规律,这是因为“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人努力,2011年都不会变,就是天帮忙有不确定因素。现在我们农业基础还是薄弱,真的遇到特大自然灾害,就会遭受比较大的损失,1994年和1988年的通货膨胀都首先表现为粮食减产。

      还有一个,我们要注意防止经济过热。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一些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要翻一番,翻一番意味着这些省每年增长速度要超过15%。如果大家都这样大干快上,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偏热,物价显然稳不住。所以,今年还是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就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

      还有流动性问题。去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做了很多工作,但回收流动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货币政策 “发了那么多票子”。如果退回到2008年,我们15%的企业被迫关门,20%的企业被迫减产,上千万人失业。那种状况下,如果不是果断地出台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计划,如果不是果断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不可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走出危机。我觉得,流动性过剩是我们为了战胜那场危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能指望今年通货膨胀率能迅速下来。

      今年控制物价上涨有利条件不少;还要力争收入增长“两同步”

      记者:今年控制物价上涨,有没有有利条件?

      姚景源:有利条件有两条。一个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国家库存充裕,即使歉收,随时可以把储备投放出去。重要农产品,比如粮食、肉、糖、棉花、食用油都有实物储备,蔬菜没有储备。所以,我建议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对没有实物储备的,比如蔬菜等,用它来给种植户、给流通企业贴息。一旦突发天气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还可以拿它给低收入群体补贴。还有一个是工业品总体供给情况良好,供给能力充裕,而且有不少行业和产品还是供给大于求。这两点是控制物价总水平的物质基础。

      另外,今年除了继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16条措施外,有关部门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供给、保障供给,支农惠农的力度会更大一些,这对今年稳定物价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是不是我们的经济逐步全球化,物价就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接轨?怎样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应对通胀的能力?

      姚景源:经济全球化,会使商品和人才向价格较高的地方流动,最后大家价格大体都是一个水平。随着参与全球化、国际化,我们在一些领域过去长时间的低价格状态会发生变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相信,大家的收入也会在全球化影响下,有比较好的增加。

      我觉得,如果说中国经济保证10%的增长,3%—5%的通胀率是正常的。因为,经济增长意味着需求加大,需求加大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拉高物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只要经济在增长,物价肯定在上行。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还有,就是让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如果做到了两个同步,而且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就是健康的、良性的,在这种状况下物价出现一定的上行趋势,是正常的。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12,290, 栏目计数: 5,770,55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