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深发展重启65亿混合债发行 董事长上书求放行 2011-01-17 09:02
作者:李鹤鸣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1-17 08:29:00 本以为平安重组后能解脱资本监管束缚的深发展,由于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合并一事迟迟没着落而无法补充资本金,正陷入一场新的困局。 继民生银行等3家银行宣布进行再融资后,本周市场又传出深发展意欲发行不超过65亿元的混合债计划。南都记者从深发展有关方面获悉,发行混合债计划2009年早已有之,只是由于发生与平安银行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而临时搁置,此次重拾发债计划,主要是考虑到在平安银行与深发展的合并案获批尚需时日,而深发展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已经严重制约该行各项业务的正常运作。 不过,由于混合资本债早已被监管叫停,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建议监管层对深发展重启资本混合债发行计划予以放行。“中国的银行市场每年都有着一定的增长。作为一家稳健经营的银行,跟上市场发展速度,保持适当的市场份额,不仅是对股东负责,也是银行保持充足流动性、安全经营的需要。” 资本重压下重提发债实属无奈 备受业内关注的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案目前仍等待监管部门的正式批文,而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深发展资本充足率告急已经成为市场上“公开的秘密”。早在民生银行定向增发计划公布时,就有不少券商研究员表示,深发展很可能是下一家宣布再融资计划的上市银行。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就表示,早在2010年一季度,深发展就曾因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红线而被监管层点名,随后该行董事会曾作出发行80亿元混合资本债的决议,并曾成功发行了15亿元混合债。 尽管如此,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到2010年9月末时仅有10.07%,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只有7%,双双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据深发展内部人士透露,2010年年底资本充足率即使保持在10.09%,到了今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时将分别下降到9.97%和9.85%,将跌破监管层的10.5%监管红线。 2010年6月底,深发展与保险业巨头平安集团突然宣布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随后于当年9月份宣布了以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为主要目的的重组预案。根据预案,深发展将以17.75元/股的价格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16.38亿股,而平安集团将以所持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及26.9亿元人民币现金认购,交易所涉资产金额高达290亿元;与此同时,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在公告发布1年内,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将完成合并。 “深发展的资本补充来源主要是平安集团,一旦合并案获批,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将猛增290亿元,彻底告别资本监管束缚。”沐华表示,“一方面合并案还在走程序,另一方面深发展的资本已经难以为继,再提发债应属迫于无奈。” 董事长上书陈情 尽管深发展的融资需求迫切,可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期间不能公开再融资;再融资的启动时间必须在重组交易完成后至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以后。如此漫长的等待深发展自然是无法承受的,可如果不融资会出现何种结果?有银行业内人士解释,如果某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红线要求,监管层将停止该银行新业务的准入审批,诸如贷款发放、网点扩张、信用卡等等都将受到限制。 为此,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近日致信管理层,大声疾呼:“如果我行不能及时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在2011年跌到监管要求以下,从而进一步带来存款和业务的大量流失,使我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对我行业务正常经营、产品创新、市场形象和股东回报等都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他还建议监管层对深发展重启资本混合债发行计划予以放行。“中国的银行市场每年都有着一定的增长。作为一家稳健经营的银行,跟上市场发展速度,保持适当的市场份额,不仅是对股东负责,也是银行保持充足流动性、安全经营的需要。” 深发展新任行长理查德·杰克逊也表示,2010年深发展有较好的盈利,可以补充部分资本,另外发行混合债计划如果监管层批准,短期内可以作为资本补充,其他股权形式的资本补充须监管层的审批或等到交易完成后。 “资产重组期间不能进行股权融资,次级债额度也已经用光,发行混合资本债是补充次级资本比较现实的办法。”接近深发展高层的人士表示,如果监管层批准,混合债的发行对象会尽量避免银行同业,而将混合债卖给更多的非银行投资机构。 根据银监会2005年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混合资本债期限在15年以上,发行之日起10年内不得赎回。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