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阿拉伯危机折射“币缘冲突”

    2011-05-30 09:52


    2011年05月30日02:4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1页:导致阿拉伯地区动荡的主要原因 第2页:为什么北非国家和海湾国家会不同 第3页:地区短期形势展望 第4页:危机长期演化趋势研判 第5页: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报告执笔人: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讨论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振岗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原所长

      王 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石小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吴冰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

      张晓东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所研究员

      李晓宁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近期发生在阿拉伯地区广泛的社会动荡,造成了多个国家政府的倒台,引起了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成为当今全球主要热点,其走势更可能对未来世界格局形成重大影响。认识这一重大社会变动的原因与实质,把握其走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们认为,要认清楚当前阿拉伯地区动荡的原因、现状,要实现对阿拉伯地区危机以及全球形势的展望,需要回答此次阿拉伯地区危机的三个问题:

      第一,在此次美、法、英等多国联合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中,为什么欧洲核心国家德国并不支持军事干预,甚至对法国的积极姿态持批评态度?

      第二,在利比亚军事干预中,为什么美国一开始积极参与,但随即抽身离开?

      第三,在此次阿拉伯地区动荡中,沙特、也门、巴林等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也出现了社会动荡,所在国政府进行了军事镇压,为什么得到了美国等国际社会以及国际媒体的忽略?

      然而,不论以意识形态优先的冷战思维框架,或是着眼国家空间分布的地缘政治框架,都难以解释清楚当今的阿拉伯地区危机。我们认为,只有同时解释清楚以上三个问题,才能真正认清此次阿拉伯地区动荡的根源、现在以及前景展望。

      我们认为,在虚拟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体系时代,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日趋金融化,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概念,用新框架去分析和认识正进入历史蜕变期的世界。

      1 导致阿拉伯地区动荡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危机向社会政治危机的转化,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先在希腊、法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大罢工,后在发展中国家层面继续发酵。但,由于大多数政治家会按照冷战意识形态看问题,因此,这种全球经济危机转化而来的政治危机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来临,人们并不清楚。当阿拉伯地区危机从突尼斯开始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埃及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美国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作为一个波及多个国家和牵动全球格局的社会事件,阿拉伯地区最近发生的动荡无疑具有复杂的起因。对于这场危机,我们可以归结为五大原因和背景。

      一是全球金融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深化。

      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是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深化的标志,是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嫁的表现。此次突尼斯、埃及等国的社会危机,客观上发源于国内出现的高通胀、高失业,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的失业,导致了这样一场没有明确组织动员和没有政党纲领的“街头政治”。

      2010年,埃及国内通胀率水平高达12.8%,列居中东北非地区通胀水平最高的国家。这其中,粮食价格一年间上涨20%,粮食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力。

      粮食价格上涨显然并非这些国家的“内生”因素导致。中东北非地区普遍无法粮食自给,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国际市场依存度非常高。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利比亚同样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食品。

      根据联合国粮农署FAO数据,埃及综合粮食进口依存度为19%,利比亚为12%,突尼斯为10%,阿尔及利亚达到20%,也门为25%。此前的2005~2007年,利比亚小麦进口量是总需求的25.2%。而据世界银行2011年初的数据,小麦价格在2010年上涨了100%,玉米价格上涨73%。随着全球食品价格飞涨,中东北非的粮食进口国遭受到了国际粮食出口价格持续提升的严重影响。

      因此,中东北非地区高通胀、高失业本质上并非本国“内生”,而主要是全球危机之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扩张所导致——以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代表。发达国家的信用扩张导致了全球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承载了发达国家危机代价的转嫁。

      在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下,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海湾国家的经济结构单一,分别依靠旅游、运河收益和石油收入,在高通胀、高失业率的冲击下,成为在全球危机中断裂的薄弱环节,爆发了社会动乱。

      上述分析可归纳为,“两高一单”的发展中国家易遭全球危机的打击。

      二是危机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三是伊斯兰文明背景下阿拉伯民族追求发展的躁动。四是新技术的战略性影响。五是区域化背景的地区主导权争夺。

        2 为什么北非国家和海湾国家会不同?

      前文全景式的描绘出当前阿拉伯地区危机的五个背景和原因,对这样一场复杂的社会运动,若不认识其复杂的背景,无疑将失之于简单和浅薄;但是,若停留在背景的罗列,只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亦将失去重点而让人无从判断。

      很显然,上述背景因素的叠加,仍然回答不了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同样都存在单一经济结构,也同样存在着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甚至同样有着令人觊觎的石油和天然气,北非国家与海湾国家的命运却不同?

      为什么同样是所谓“独裁政权”,同样存在腐败和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同样都开枪射杀了示威民众,巴林和沙特等国就没事,就能够被西方媒体“善意忽略”,而利比亚就被军事打击?

      这说明,背景因素只是阿拉伯国家会发生动荡的必要条件,还不是事变发生和延续下去的充分条件。历史曾经证明,现实还在证明,西方大国的干预——才是引发阿拉伯地区动荡并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这种分析不是陷入某种“阴谋论”,而是要指出,在蕴藏着工业“血液”和现代社会基础能源、连接着欧亚大陆的阿拉伯地区,主导着全球体系和世界秩序的西方大国具有核心战略利益,同时,他们也具有维护这一核心利益的决心与力量。处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边缘地带的阿拉伯地区是个巨大的炸药包,点燃炸药的导火索也到处存在,只要火星一迸发,危机管理程序就开始启动。能够点燃什么与引爆什么,要受到外部力量的强势干预。正是阿拉伯地区的复杂内因加上西方国家强势干预的外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阿拉伯地区动荡的发生、发展和走向。

      尽管最初埃及的动乱超出了美国预计的框架,但随即美国就进行了危机处理,果断与穆巴拉克进行切割,并通过保持对埃及军方的影响力,实现了对埃及变局的危机管理和控制。

      对埃及,美国不仅有总体构想和具体政策,而且也在长期进行战略经营,与埃及政府、军队和领导反政府示威的4月6日青年组织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努力推进控制埃及各个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

      对出现动乱迹象的沙特、巴林和也门等海湾国家,美国并没有去支持寻求民主、自由的民众,而是极力维护政府的稳定,对其开枪镇压的举动也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但是对于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则采取了军事打击的干预政策。显然,在西方大国对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的对策背后,有着各自精准的利益算计。

      对美国来说,防止埃及失控是以色列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沙特和海湾地区不仅是其海外石油的主要供应地,更重要的还是石油美元的支柱,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此外,与传统的“地缘”格局不同,在当今的全球货币金融格局之下,美国作为经济高度金融化的虚拟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构建了“美元币缘圈”。

      从“币缘”的角度看,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一个垂直分工体系,美国作为经济高度金融化的虚拟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体系的高端,其下是半制造半金融化的日本,中韩印及东盟等国是位居中间的制造业国家,而海湾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则是资源国家。这三类国家以美元货币体系为核心,彼此交换相互补充,构成了环太平洋、印度洋的美元币缘圈。维护美元币缘圈的稳定,是美国最重大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必须极力维护。

      在欧洲和环地中海区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欧元币缘圈”,利比亚是属于欧元圈的资源类国家。

      对于全球格局来说,虚拟化的美元可以通过其国际货币地位,置换其币缘圈的实物利益,这既表现为贸易逆差,也表现为能源资源获取。而全球在生产和能源资源层面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实体利益的有限性,国际货币地位因此具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性。

      在目前的国际货币格局中,既表现为美元与欧元对于国际货币地位的竞争,又表现为美元与欧元对全球实体经济利益配置的竞争性。

      这种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对于美国来说,欧元圈体系如果受到某种冲击,即可以放大美元圈竞争优势,对美国就愈加有利。正是看清了这一点,美国在推动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后,很快交出指挥权,并退出对利比亚的轰炸行动。

      美国这一基于币缘政治考虑的转变,将缺少军事能力的欧洲架到了火堆之上,在世人面前充分暴露了欧元缺少强力支撑的短板。在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与竞争中,这客观上已经削弱了欧元挑战美元主导国际货币地位的能力。

     3 地区短期形势展望

      阿拉伯地区是世界主要国家重大利益的交集点,除了当事国本身矛盾运动和力量变化之外,外部力量干预方式和干预力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形势的发展与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紧密相关。

      短期展望之一:苏伊士运河以东“稳”、以西“乱”。

      北非地区属于“欧元币缘圈”,该地区的动荡符合美元、美国的利益。对美国来说,发生在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是一个意外事变。但如何利用危机,把“危”演变成“机”,不仅是对美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应该承认,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混乱后,奥巴马政府很快就重新找到了美国利益的核心——维护美元的霸权、削弱美元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于是,美国在政治、军事力量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强调卡扎菲必须下台,而是大量减少美国军事干预的程度,使阿拉伯地区动荡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对于美国利益而言,如果能够在地中海地区给欧洲保留一个长久流血的“溃疡面”,对欧洲经济基本面产生长期的消极影响,对保持国际资本持续流向美国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是北非地区,包括南欧、东欧,以及支撑欧元圈的制造业国家和资源类国家,美国均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指导政策态度。这将对欧元和欧洲大为不利。

      因此,美国将会以拥有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划界,首先,防止埃及政治重建中出现反美的激进政府;其次,往东,维护海湾产油国家的稳定,以保住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基本战略框架和核心利益;再次,往西,对利比亚等北非国家,美国则采取放开的态度,选择逐步淡出的策略。

      此外,在处理阿拉伯地区动荡的危机管控中,美国还存在着地缘政治目标,即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部分地缘政治目标,比如叙利亚、伊朗,则采取相关政策方针,放大这类地区的危机,借机推进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

      短期展望之二:号角不定的欧洲将陷入困局。

      阿拉伯地区的动荡再次证明,欧洲依然是“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侏儒”。2010年前,在北约所有成员国的军事开支中,美国占了一半左右。如今这个比例已经接近75%。在过去两年内,欧洲成员国的军费缩减了450亿美元,削减规模相当于德国全部国防预算。

      在有可能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面前,欧洲又一次表现出“锣齐鼓不齐”的毛病。

      急于要展现大国雄心的法国和不愿退出大国舞台的英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实施军事干预的过程中表现出超出以往的热忱。这其中当然有觊觎利比亚丰富石油和更加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因素,也有试图重返非洲、建立区域权力中心的企图,其间也有政客选举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在法英积极干预利比亚的背后,还存在法德争夺欧洲领导权的意图。

      近年来,德国在东欧国家的经济扩展顺利,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链,使其在危机中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因此被欧洲国家视为经济火车头和真正有救援实力的领袖。而法国和南欧等国因经济形势不好,在欧洲的发言权也受到了影响。而与美国拉开了距离的英国,也只有与法国捆绑在一起才可能制衡德国。因此,法英两国采取了积极干预的政策,以保持自己在欧洲安全和其他事务上的影响力。

      但在德国人看来,欧洲的基本目标是保持欧元区的稳定。因此,德国极力要把对抗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作为欧洲的主题,而不希望在利比亚事务上另生枝杈。法德在利比亚事件上的不同态度,已经给欧元区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并可能给美国打击欧元区留下了可乘之机。

      然而,现时的法、英、意等欧洲国家,还只见干预之利而未见干预之害,将会勉力维持在利比亚的军事压力,争取达到瓦解卡扎菲政权的目标。当他们发现军事干预利比亚最终难以为继的时候,欧洲的境况就将大不妙。欧洲的基本目标应是保持欧元区的稳定,并建立更具政治性、更具整合性的欧洲经济政府以对抗危机,这个欧洲主题已经受到了利比亚战争的冲击。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先后下调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主权债务评级,欧洲债务危机也将继续发酵,这或许已经在预示,欧元区的新危机正在临近。

      短期展望之三:非盟和阿盟力争发挥影响。(略)

      短期展望之四:利比亚的前景——妥协或分裂。(略)

      短期展望之五:进入“政治孵化期”的埃及。(略)

      短期展望之六:沙特将在软硬兼施中寻得稳定。(略)

        4 危机长期演化趋势研判

      此次阿拉伯地区的动荡,被人们普遍看作是冷战结束后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认为其发展将会改变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格局,并将对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们看来,阿拉伯地区的动乱不仅是地缘事件,更是币缘事件,它是世界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深化的标志性事件。要对其长期趋势进行准确的判断,就需要认识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把握变化之中的世界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第一,世界基本矛盾决定了全球性危机将继续延续。

      “世界有限资源和资本无限攫取”的矛盾,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此次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就是世界基本矛盾的体现。

      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本质正是由于世界基本矛盾引发的危机,而不仅是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这种危机同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制危机,还是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性危机。因此,资本主义体系要渡过难关,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和改变。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传导,高通胀、高失业会向越来越多的国家蔓延,将继续引发多个国家普遍的社会抗议和政治运动。可以预见,金融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危机远未结束,通过国际货币信用过度创造引致的高能源资源价格,通过全球通货膨胀的机制,发达国家仍将在彼此间,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而高通胀以及失业加剧,将随时可能引爆社会冲突。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各国间的贸易争端、货币争端也将成为新的动乱源,使全球危机不断向其他地区扩散,在极端情况下也将引起军事冲突。

      综合以上可以判断,全球危机的疮口还在发展深化,尚未进入收敛期。

      在阿拉伯地区,所有导致阿拉伯地区动荡的因素并未消失,危机也将继续延续。同样悲观的是,由于阿拉伯地区的高通胀、高失业的“外部传导输入”性质,其民生领域的通胀和失业问题,将并不会因为政权的改变而得到解决。

      对于中国来说,同样也会受到全球危机的冲击,特别是会面临全球大宗商品暴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多重困扰。

      第二,未来的动乱将主要围绕美元圈与欧元圈的争夺展开。

      在由虚拟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获取金融利益是资本赢利的主要方式,谁能够控制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为打破美元体系对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的垄断,11个欧洲国家在1999年推出了欧元,组建了欧元区。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扩大到17个,组成了有近4亿人口的欧元区。在欧洲以外,还有主要是西非国家的22个国家的货币与欧元直接挂钩。这些以欧元为货币的国家以德法为核心,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从事制造、提供资源的一体化垂直分工体系,成为可以与美元圈进行全面竞争并分享全球货币体系收益的欧元圈。

      欧元圈的出现,打破了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形成了全球金融货币领域“两分天下”的世界币缘格局。根据目前的统计,美元占国际收支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比例为66%,欧元则约为24%。与以往为争夺殖民地,宗主国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一样,当今为争夺金融与货币利益,在虚拟主义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重大矛盾,而这主要表现为美元圈和欧元圈的矛盾。

      要特别指出的是,两者之间竞争的焦点不只是份额大小,而是对全球货币体系主导权的争夺。由于美元圈和欧元圈占世界经济的权重均很大,而美元圈和欧元圈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不止于金融货币领域,并不断向政治、经济和地缘格局等方面扩展。因此,美元圈和欧元圈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

      对美欧双方来说,要让自己的核心区、产业区、资源区保持稳定,而要让对方的核心区、产业区、资源区存在动荡。在这近乎“零和”的博弈最终走向新的币缘秩序出现以前,我们将看到围绕美元圈和欧元圈的争夺、动乱会不断地发生。

      可以预计,在阿拉伯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都将会出现以美元圈和欧元圈划界的稳定区和动乱线。

      在近期,美国将会极力让北非和地中海形势复杂化;随后,将可能把祸水引向东欧地区,或直接在欧元区腹心地带制造麻烦,以打击欧元的基本面并撼动其基础。

        5 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略)

      (本文摘编自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战略思想库《危机深化与全球转型——阿拉伯地区动荡原因及走势研判》研究报告,联系方式:zhanlue@yicai.com。中国战略思想库于2010年10月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发起设立,致力于构建跨学科平台,推进中国中长期战略问题研究。中国战略思想库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16,346, 栏目计数: 4,906,53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