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竞争力不强 本土种业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待提升 2011-12-06 10:26
作者:顾鑫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1-12-06 07:23:00 农业部日前公布2011年春季种子市场联动抽查结果和2010年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品种纯度结果,多家种业上市公司均出现在不合格名单之中,并引发种业板块持续回落。券商分析师认为,种业上市公司业绩所受影响不大,短期扰动不会改变种业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不过,一位从事种业管理工作长达30年的河北省基层种子管理站站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抽查结果的公布对于农民和经销商的购买行为不可能没有影响,如果企业不重视诚信问题,哪怕只是出现一次质量问题,都可能让一个种子品种或者一家企业毁于一旦。 我们在关注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农业部公布不合格种子对于上市公司明年或者更长期的业绩是否有影响?个别知名品种屡屡上榜应如何解读?中国本土种子企业到底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或将影响销售 根据农业部通报,春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14.9%,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神农大丰、荃银高科等上市公司出现在名单之中。通报明确指出,将依法从严处理不合格种子企业,对整改不力或无效的企业,要暂停其生产经营活动并重新审查生产经营资格。尽管农业部显示出了毫不手软的态度,但是券商分析师却大多认为这只是“过去时”,对于上市公司影响不大。 某分析师表示,抽检不合格并不影响相关优势品种的推广。首先,品种的大田表现才是影响品种推广面积多寡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实验室条件下对品种的发芽率、纯度和水分的检验,与实际大田环境下的生产存在巨大差异。 不过,上述基层种管站站长认为,如果不合格名单没有公布,对于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小,但是名单公布之后,对于经销商和农民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指标通过仪器甚至目测都可以检验出来,不应当出现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的情况。抽检不合格实际上反映了相关种子企业的诚信问题。 他说,对于基层经销商和农民而言,最重视的就是种子企业的诚信问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碰到种子有质量问题,农民可能十年都不会买你的种子。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口碑传播、媒体报道等因素对于农民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抽检结果的公布不可能没有影响。 据当地农民反映,近几年种子执法比较严格,碰到不合格种子的情况越来越少。但是前几年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种子播种之后欠收甚至颗粒无收。出现问题之后,村民集体去找经销商要求赔偿,并导致其无力继续经营。对于不合格种子肯定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为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农业部门对于种子市场的抽检力度这几年越来越大。在2011年种子执法年总结会上,农业部党组成员梁田庚表示,自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以来,不断加大种子检测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样数量,扩充检测内容。2011年部级监督抽查范围扩大到24个省、30多种作物,抽查样品1200多个。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