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金融IC卡芯片发行临近爆发点
    国产化路径孕育巨大商机
    2012-02-28 09:22


    作者:陈静 傅豪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2-02-28 00:30:00


      按照央行时间表,国内各大银行自年初起纷纷加大了金融IC卡的发行进度,随着POS机、ATM机受理金融IC卡的改造工作逐步深化,金融IC卡发行呈现出放量的趋势。

      具体到智能卡行业,在业务逐步放量的背景下,恒宝股份(002104)、东信和平(002017)、天喻信息(300205)、易联众(300096)、达华智能(002512)等制卡企业有望在此过程中首先受益;而从整个金融IC卡的制造环节来看,芯片是最为核心的环节,有关部门正呼吁采取与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类似的做法,实施金融IC卡芯片全部国产化,这样一来,国内上市公司大唐电信(600198)、晶源电子(002049)、国民技术(300077)等几大芯片厂商将会明显受益。

      IC卡发行临近爆发点

      银行卡从磁条卡向芯片卡的EMV迁移不可逆转,将使得金融IC卡业务空间逐步释放。另外,我国推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也将促进EMV迁移的进程。

      业内人士预计,仅社保卡的发行在未来四年就将带来近10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银行IC卡的市场总额则更为庞大,在业务逐年放量的背景下,恒宝股份、东信和平、天喻信息、易联众、达华智能等制卡企业有望在此过程中首先受益。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各大银行纷纷加快发展金融IC卡业务。据了解,进入2012年,各银行对该业务的推行力度再次提升,随着POS机、ATM机受理金融IC卡的改造工作逐步深化,金融IC卡发行呈现出放量的趋势。同时,我国推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也将推动EMV迁移市场的铺开。

      资料显示,EMV迁移的概念来自全球三大银行卡巨头欧陆卡(Europay,已被万事达收购)、万事达卡(Master-Card)与威士卡(VISA)发起成立的EMVCo组织,从欧洲开始在全世界推行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一位银行人士表示,“芯片卡比磁条卡安全,不容易被复制,且比磁条卡存储空间大,具有运算能力。现在使用的磁条银行卡都将换成芯片卡,欧洲国家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国内也正加快进程。”

      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给出了国内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的实施时间表: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政储蓄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回顾我国EMV迁移进程,金融IC卡发行受制多种因素而未能大规模展开,除卡片本身成本较高以外,银行后台系统改造以及金融IC卡使用环境等环节的成本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比如POS机、ATM机的改造。一位建设银行人员表示,“更换一台POS机将增加银行成本,也有部分商家由于怕麻烦等原因而不愿意更换POS机,给芯片卡的使用环境带来一些不便。”

      但总体上看,金融IC卡受理环境近年来获得较大幅度改善。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金融IC卡已实现可在全国九成商户POS(包括全部直联POS)使用,2011年实现交易近60亿元,银联还按照计划协助推进了ATM机的受理改造,给金融IC卡的发行奠定了较好的受理环境基础。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御银股份(002177)和广电运通(002152)等ATM机生产及运营商了解到,厂商在几年前就开始ATM机的升级,新投入市场的产品均能受理金融IC卡,而以往布局的产品改造也很简单。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金融IC卡发行总量累计达到2300万张,2011年新增发卡约1400万张,同比增长超过1.5倍。而2012年金融IC卡的发行量将呈现成倍提升成为业内共识。一位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内部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去年底开始,该行在发行金融IC卡业务上加快了速度,2012开年后推动的力度则将有更大幅度的提升。齐鲁证券研究员朱嘉在近期报告中指出,单纯的银行IC卡方面,2012年工商银行IC卡发行量有望达到3000万张,而其他银行总体可达2000万张,全年银行IC卡发行量预计将达5000万张,是2011年发行量的3倍多。

      另外,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国人民银行的计划,未来社保卡将加载金融功能,即在社保卡上加载银行业务应用,这种金融社保卡就是芯片卡的一种,将带动芯片卡的规模发行。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99亿人,比2010年底增加9600万人,2012年计划发卡量为1.5亿张。长江证券的一份报告分析,根据人力资源保障部的“十二五”规划,全国统一社保卡到2015年末发卡数量将达到8亿张,未来4年将新发放6亿张社保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

      芯片国产化呼声高

      从整个金融IC卡的制造环节来看,芯片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考虑到国家金融安全,有关部门正在呼吁采取与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类似的做法,实施金融IC卡芯片全部国产化,这样一来,国内上市公司大唐电信、晶源电子、国民技术等几大芯片厂商将会明显受益。

      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此前就呼吁,考虑到国家安全,金融IC卡应该尽量实现芯片国产化。“无论是信息化应用还是建设,必须立足于国内自己的产业,以本国产业为主,芯片化进程一定要立足于国内芯片产业,也一定要考虑国家安全,这是国家利益所在。”

      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元庆也表示,金融IC卡主要采用CPU芯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储存能力,芯片是最为核心的,有关部门应该站在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鼓励推动芯片国产化。

      业内更愿意将金融IC卡芯片与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相提并论,二者都涉及到国家安全,在最为核心的芯片环节实现国产化,对整个产业和国家安全都是有利的。

      事实上,目前在金融IC卡芯片方面比较突出的几家芯片公司,也是过去几年在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公司,如大唐电信旗下的大唐微电子、晶源电子控股子公司同方微电子、中电华大、复旦微电子以及新进入者国民技术。

      国外芯片厂商主要是恩智浦、三星电子等公司,恩智浦在智能识别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三星电子智能卡芯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金融IC卡能够处理复杂数据,可以在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使用,在当前各行业提升服务能力的大背景下,这种跨行业的运用正在国内持续升温,对于中国13亿人口来说,金融IC卡应用于任何行业都对应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空间巨大。

      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之后,卫生部日前也发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提出,居民健康卡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同时具备身份识别、电子病历和费用结算等功能。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社保、医疗、交通等行业加载金融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金融IC卡芯片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社保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社保卡发行量将达到8亿张,按照芯片单价10元计算,未来几年的芯片市场空间约为80亿元。

      不过,芯片厂商最为看重的还是我国已经发行的28亿张存量银行卡,如果全部更换成金融IC卡,按照每张芯片10元测算,对应的市场空间是280亿元。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几家芯片公司的研发能力差距不大,芯片设计、COS开发和个人化制作等环节是社保金融IC卡的核心技术,我国可以自主完成,而模块封装和卡片封装等环节不是核心,一般都可以外包完成。

      东兴证券分析师表示,此前市场较为担心的是社保IC卡和金融IC卡芯片市场巨大,而国产比重较小。目前看来,国产化程度有可能像第二代身份证一样做到100%,而且,国内芯片公司的技术和产能均不是问题,如果参照第二代身份证的市场份额分配,估计每家企业能够获得20%左右的市场份额。

      EMV认证进展缓慢

      国内芯片业人士透露,尽管市场对芯片国产化有着较高的期待,但事实上国内已经发行的2000多万张金融IC卡均是采用进口芯片,国内芯片商并未实现供货。其中主要阻碍就在于EMV认证进展缓慢,国内金融IC卡产业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满足各种标准。

      未来我国将以自主标准为主导,并实现自主标准与欧盟标准的兼容。据悉,在金融IC卡的标准方面,最主要的是2005年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即PBOC 2.0标准,该标准增加了与EMV标准兼容的借/贷记应用,为我国银行卡芯片化奠定了基础,确保我国银行卡芯片化实现联网通用和安全性。

      此外,大唐微电子、同方微电子等公司也在参与EMV认证,如果通过该认证,则意味着国内芯片公司也能为海外的卡商供应符合EMV标准的芯片,从而走出国门。

      大唐电信相关人士透露,公司在EMV认证的技术测试已经通过,下一步就是获得认证的技术评估报告,这将意味着公司在金融IC卡芯片的技术上已经完全合格,可以依据技术评测报告与客户进行金融技术沟通。

      有银行证券分析师认为,国内EMV迁移慢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芯片厂商难以通过EMV认证,但从长期来看,EMV迁移符合银行卡整体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金融安全提上日程以及央行推行力度的加大,金融IC卡将是大势所趋。

      此外,在国内产业界暂时还未通过EMV认证的情况下,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也有助于国产金融IC卡芯片厂商实现大规模商用,为今后更大市场空间的EMV迁移积累经验。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12,133, 栏目计数: 6,323,708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