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并购重组分道制读秒 38家停牌公司谋划资产重组
2013-09-27 08:44
|
www.eastmoney.com2013年09月27日 05:24黄作金
9月份以来截至昨日,共有38家公司公告停牌谋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其中,云天化、北海港、重庆钢铁、云南旅游、莱茵置业、罗平锌电等6家公司已完成重组并复牌交易。此外,力合股份、廊坊发展、西部资源、运盛实业、黑牛食品、旋极信息、*ST黄海、华芳纺织、翠微股份、许继电气、猛狮科技、冠豪高新、星宇股份、利达光电、川化股份、渤海租赁、光华控股、辰州矿业、联合化工、华联控股、深天马A、闽福发A、梅花伞、明家科技、乐视网、中创信测、*ST联合、*ST祥龙、省广股份、汇冠股份、天泽信息、英唐智控等32家公司未复牌。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9月13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分道制并购重组方案成熟,启动工作已经具备,将于10月8日起在并购重组审核时实施。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越来越近,9月份A股市场再次掀起了并购重组潮。
统计显示,9月份以来截至昨日,共有38家公司公告停牌谋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其中,云天化、北海港、重庆钢铁、云南旅游、莱茵置业、罗平锌电等6家公司已完成重组并复牌交易。此外,力合股份、廊坊发展、西部资源、运盛实业、黑牛食品、旋极信息(行情 股吧 买卖点)、*ST黄海、华芳纺织、翠微股份、许继电气、猛狮科技、冠豪高新、星宇股份、利达光电、川化股份、渤海租赁、光华控股、辰州矿业、联合化工、华联控股、深天马A、闽福发A、梅花伞、明家科技、乐视网、中创信测、*ST联合、*ST祥龙、省广股份、汇冠股份、天泽信息、英唐智控等32家公司未复牌。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上市公司谋划重组的同时,市场资金也在热炒重组概念股。在新的重组制度推动下,32只未复牌重组股国庆节后的行情值得期待。9月份上市公司如此积极停牌谋划重组,主要原因是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制度即将实施。
据悉,10月8日开始,来自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并且符合三标准的公司将可以进入豁免或快速审核通道。证监会的重组分道制审核主要是对好的公司、好的中介、好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那么,重组分道制审核制度启动后,这些重组股的行情是否值得期待?对此,多数的分析人士持较为乐观的看法。
一位申银万国证券的投资顾问指出,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同时发布重组公告,未来不排除并购重组将是下阶段的市场热点。未来重组实行分道制审核,能获得优先通过的个股将主要集中在汽车、医药等传统行业,上述32只重组股中,可重点关注深天马A、汇冠股份、英唐智控、辰州矿业等个股。
事实上,重组股是A股市场的“常青树”,在公布重组方案后股价连续涨停的个股并不罕见,例如凯诺科技、银润投资、天舟文化。而9月26日复牌的云天化当然就以涨停报收,该公司拟以47.6亿元(较评估值溢价4%)向控股股东云天化集团出售CPIC92.8048%股权、天勤材料57.5%股权以及珠海复材61.67%股权,云天化集团以5.4亿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32.34%,其中无限售股定价9元/股、限售股定价8.55元/股)作为对价购买。
国信证券分析师则认为,从短期题材炒作来看,重大资产重组的股票为投资者带来短期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市场对于大部分资产重组行为都会在短期内予以正面的反馈。股价表现最为强烈的时间段为重大重组事项停牌前和预案发布复牌后,但是由于股价暴涨暴跌,可参与度不高。重大资产重组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多为一次性的增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资产置换,一种是资产注入,相比而言,资产注入可能对公司的盈利提升明显一点。
----------------------
上市公司四季度将扎堆重组
认股权证、优先股、卖方融资等方式渐行渐近
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专家洪涛透露,并购重组估值调整工具“认股权证”有望于下半年推出,此外,证监会还将研究推出可避险的定向可转换债券等并购支付方式,而未来或许还会择机推出优先股、累计可转换优先股、卖方融资、延迟支付债券等工具,而零息可转换票据等金融创新产品也进入了证监会视野。记者杨欣
认股权证:是一种特定的契约,持有人有权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履约价格)购买/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投资者有权决定是否执行履约,而发行者仅有被执行的义务。因此,为获得这项权利,投资者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权利金).
据权威媒体报道,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专家、宏源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并购私募融资部总经理洪涛周二透露,证监会正研究各类混合型融资工具等金融创新支持并购重组,其中并购重组估值调整工具认股权证有望于下半年推出。业内普遍认为,新规将刺激上市公司在四季度掀起并购重组的高潮。
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实施
证监会近日也表示,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于10月8日起正式实施。按照证监会规定,来自九大行业、符合三条标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可以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即将展开。
目前上市公司收购主要采取自有资金或以定向增发为主的股份支付形式,公司债、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等手段因操作审批难度大、周期长,几乎很少被使用。由此,如何创新发展重组支付手段一直是分析人士热议的话题之一。
“并购方发行认股权证、可转债换购目标企业股东的股票是目前国际并购两种主要的支付方式。”深交所博士后张晓凌认为。他进一步解释说,以认股权证为支付手段可使并购方延期支付股利,且原目标企业股东将成为并购后公司的潜在股东,利益实现捆绑。
现金充足公司并购获批希望大
截至9月17日,IPO暂停已经超过十个月,将拟上市公司、投行、PE的耐心一点点消磨殆尽。而在证监会公布重组分道制审核制度消息后一周多时间里,沪深两市已有25家公司紧急宣布停牌谋划重大重组事项。在上市公司谋划重组的同时,市场资金也在热炒重组概念股。
23日,廊坊发展、申华控股、昆百大A、旋极信息4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公司股票停牌,原因是公司正在筹划重大重组事项。据资讯数据,进入9月份以来,两市共发布229份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的公告,平均每天约13份。仅9月16日,就有20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重组公告。
从并购重组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属于机械设备、房地产(行情 专区)、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
相较IPO而言,并购具有交易时间短、成功几率大等优点,而根据以往规律,年底通常是重组概念趋向火热的时间窗口,因此,在新规实施后,四季度迎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潮将是大概率事件,多家企业或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分道制审核制度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涉及发行股份的,将直接豁免审核;涉及发行股份但符合相应等级要求的,将实行快速审核通道。这对于符合并购方向、现金流又非常充足的公司而言,审核效率将大幅提高,无疑将受益良多。从这个角度看,部分业绩优良、资本负债率较低、现金流含量充裕的上市公司或存在较大机会;而绩差股、信披不规范、T族公司等由于不能享受相关“红利”,在日后并购重组中所占比例或将出现下降。
重组公司股价出现分化
9月以来,沪深两市涨幅居前的十大个股中,有5只个股均为重组概念股,股价的累计涨幅都在60%以上。
以凯诺科技为例,9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为86.8%,在两市涨幅榜中位列第二;银润投资在重组方案公布后,股价从8月28至9月10日的10个交易日里,连续涨停;天舟文化,在8月27日公布收购北京手游公司的定增方案后,股价上演连续10涨停;中国重工,在9月10日公布完军工资产注入消息后,股价出现连续四个涨停。
虽然并购重组通常能够为相关公司带来想象空间,但也并非一定意味着公司资产状况的改善。以国机汽车(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为例,公司6月29日披露重组预案,由于所购资产属于国家政策限购范畴,行业前景存疑,因此,市场并没有给予本次并购以“掌声”。公布预案当日,公司股价反而暴跌7.7%。(广州日报)
3个月17家公司欲借壳闯A股 复牌最高涨幅超200%
6月以来,一股试图依靠借壳登陆A股市场的潮流蔚然成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24日的3个月时间,已经明确借壳上市的公司已高达17家,一场炒作垃圾股的盛宴再度来袭。
表面来看,借壳上市的好处多多:对买入绩差股的投资者而言,壳价值的存在避免了血本无归的风险;对借壳方来说,可以规避IPO的严格审查,快速实现上市;对壳资源所在的地方政府来说,保住壳资源不被退市 ,则政绩仍在……
但资金追捧垃圾股,没有流向更为优质的公司和行业,无疑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背离设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借壳上市的普遍存在,是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主要推手,这对A股市场的深层次负面作用远远超过其带来的短期“甜头”。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每日经济新闻》深入采访业界资深人士,以图找到答案。
一股借壳上市浪潮正席卷整个资本市场,时值9月,这一趋势似乎未有停歇之态。A股市场,正以自身独特的方式,通过盘活大量垃圾股,使其让出壳资源,来实现这一中国式的“优胜劣汰”。
A股借壳上市井喷
9月17日,预估值为18.14亿元的天楹环保拟借壳*ST科健(行情 股吧 买卖点),而后者曾一度陷入破产边缘,并历经近两年破产重整;同日,川化股份亦计划通过资产置换 “卖壳”;9月24日,金丰投资公告透露绿地集团存在向其借壳的意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初步梳理近期公告发现,自6月以来抛出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已高达十七家,重组规模、密集程度堪称史上之最,一股借壳上市浪潮正呼啸着席卷整个A股市场,而这一趋势目前似仍未有停歇之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计划借壳上市的公司便达8家:8月1日预估值为30.83亿的陕汽集团拟借壳博通股份 ;8月2日作价约30.17亿元的神州信息拟借壳*ST太光;8月5日,估值为56亿元的济川药业拟借壳洪城股份 ;8月9日,估值为22.9亿元的长城影视拟借壳江苏宏宝 ;8月14日,中钢设备拟借壳中钢吉炭 ;8月16日,景峰制药拟借壳*ST天一;8月17日,合计约为24.94亿元的华夏视觉和汉华易美拟借壳*ST远东;8月28日,预估值13.11亿元的晨光稀土拟借壳银润投资 .
此外,8月7日,海航资本以16亿元入主亿城股份 ,被外界解读为“买壳”;9月2日,估值130亿元的海澜之家拟借壳凯诺科技 。在此之前,亦分别有多家公司遭遇借壳:6月3日,评估值为24.87亿元的宝鹰股份拟借壳*ST成霖;7月5日预估值约37.37亿元的鑫海科技拟借壳万好万家 ;7月23日,预估值为27.92亿元的昌源水务拟借壳香梨股份 ;7月25日亿帆生物及亿帆药业拟借壳鑫富药业等等。另外,业内还传言9月初IPO撤单的水星家纺可能借壳上市,创业板 IPO撤单的炫动传媒等公司也在寻觅壳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上市公司公布借壳重组方案后,其股价短期内便会接连暴涨,上演一出出造富神话:期间涨幅第一为江苏宏宝,8月复牌后连续12个涨停,股价从6.03元飙升至18.90元,涨幅高达213.43%;其次,8月底复牌后的银润投资连续10个涨停,最高涨幅达185.52%;*ST太光复牌后连续15个涨停,8月最高涨幅140%;9月复牌后的凯诺科技则连续8个涨停,最高涨幅达135.48%;洪城股份8月连续6个涨停,月内最大涨幅达118.4%……此外,远东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 、亿城股份8月也分别录得77.07%和57.09%的涨幅。
背后的利益链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场A股借壳上市潮,这样的趋势究竟会持续到何时?
曾先后供职于两家内资券商 ,参与数起借壳上市方案制定的Ken先生,向记者勾勒出了一幅当前借壳上市井喷背后的众生相:在ken看来,外界热议的IPO停滞仅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因为从多数借壳案例来看,大量企业均因存在瑕疵而难以通过IPO审查,无论开闸与否,难以通过IPO方式实现上市。但这些企业可以在支付一笔“借壳费”后通过借壳实现上市,这样不仅可以绕开发审委的严格审核及700余家IPO排队大军,且相比IPO动辄两三年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借壳上市前后历时仅约一年时间。同时,对被借壳公司及其大股东来说,在得到一笔不菲报酬的同时,也避免了公司退市的风险。
其次,在整个借壳上市环节中,地方政府往往起到关键作用,Ken指出:地方政府辖区内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不仅是脸面问题,还会被纳入其政绩考核范畴。因此,地方政府对当地存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的“保壳”行为往往会给予各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上证所和深交所2012年出台并生效的退市新规,由于监管措施和退市指标的完善,在2015年A股市场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波退市高峰 。“现在开始保壳的时间段正合适,越晚则变数越大,而在借壳重组中,地方政府都会向重组(借壳)方提出不准迁址的条件。”Ken表示。
再则,不可忽视的还有中介及投资机构的作用。“IPO暂停后,投行业都在寻找出路,并购重组成为其不错的发展方向,并且政策也有明显倾斜,不少券商都已组建专门从事并购的团队。”Ken谈道,与此同时,借壳方的创投 PE们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主导作用:例如企业与PE可能签订过包括盈利、上市期限等对赌条款,违约的话就要回购股份;还有一些PE出于基金存续期、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考量,希望尽快获得退出渠道从而会给企业施加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曾经折戟IPO的海澜之家便留守着挚东投资、江阴晟汇、国星集团和万成亚太4家PE,其持股比例合计18%。而借壳江苏宏宝的长城影视股东名单中潜伏着横店控股、惠风投资和蓝山投资等8家PE,持股比例合计14.69%。另外,诸如景峰制药若借壳成功,则包括私募大佬郑伟鹤在内的多家PE可望全身而退。而从上市公司投资者角度来看,也乐见重组之后股价短期内的暴涨。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大量借壳需求的产生,盘活了存量壳公司,也“解决”了大量壳公司的退市问题,并避免了来自地方政府、投资者等方面因股票退市而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压力。
从借壳方到壳公司再到投资者,从券商到创投PE再到地方政府,这似乎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圈。而眼前A股的借壳上市潮,也正是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中国式的“优胜劣汰”。
然而,看似多方受益的背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实则对证券市场长远利益以及运行机制已形成不利影响。(每日经济新闻)
274家IPO撤单公司转向借壳:长城影视海澜经典样本
传媒与手游版块,并购重组热度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给的估值也很高。
IPO大门一关,挡住了涌进资本市场的洪流。
财务专项核查风暴,带来的“借壳”的躁动。
长城影视、车网互联、沧海重工、中技桩业、吉安集团、滨海水业、神州信息、景峰制药、宝鹰股份、海澜之家……毅然“变道”,跑在借壳重组上,为了朝思暮想的“资本梦”。
借壳故事一遍遍地上演,反复昭示:谁先上市,谁是赢家。
乌鸡变凤凰 PE寻退出
目前有633笔VC/PE资金投入到IPO排队企业中。深创投 、IDG资本、红杉中国、优势资本最多,分别为47、14、14、11笔。
自IPO核查信号灯亮起,撤单企业不在少数。9月初,继水星家纺撤材料后,又有两家等待无望,自行撤单,分别是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至此,IPO终止审核企业增加至274家。
IPO大门不开,但企业加入资本市场的心不死。并购重组成另一条出路,“借壳潮”在今年变得流行。
“我干并购3年了,2010、2011年是IPO的鼎盛期,但最近一年半下来,借壳重组的需求增加,这块业务多了”,上海一名券商并购人士称。
长城影视、车网互联、沧海重工、中技桩业、吉安集团、滨海水业、神州数码 、景峰制药、宝鹰股份、海澜之家等多家企业,从IPO跑道上,“转道”借壳重组。
据悉,仅8月,宣布借壳上市的公司就有5家,分别是中钢吉炭 、江苏宏宝 、亿城股份 、洪城股份和ST太光。此外,博通股份在7月31日宣布陕汽集团借壳上市的计划。
“IPO暂停后,不仅仅只有企业着急,PE也在寻路子,有部分PE在打听壳资源情况”。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8月底,共有633笔VC/PE资金投入到IPO排队企业中。深创投、IDG资本、红杉中国、优势资本投入的笔数最多,分别为47、14、14、11笔。
然而一向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今年似乎栽了跟头,寻路退出。
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则为一例。据重组草案显示,长城影视背后潜伏了许多强势创投机构。如龙马科技投资19.75万元、山创投资1000万元、横店控股投资500万元、士兰创投投资500万元、赛伯乐晨星投资2991.42万元、惠风投资997.14万元、蓝山投资997.14万元、菲林投资715.15万元。
据江苏宏宝财务总监顾桂新表示,IPO闸门迟迟不开,长城影视创投方施加压力,他们只好寻找借壳上市的途径。
另一起PE退出案例,发生在上海莱士(行情 股吧 买卖点)收购邦和药业。
据邦和药业2012年9月披露的上市计划显示,邦和药业拟在创业板发行2167万股,募集资金18533.96万元,投向3个医药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项目。其中1亿元投入“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独立生产线及凝血因子中试场地改建项目”,3533.96万元投入“质检中心及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及5000万元投入“现代中药、保健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其第一大股东是傅建平,持有46.53%的股份;肖湘阳持股21.64%,为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是机构投资者——九鼎投资,其旗下的盈泰九鼎、河南九鼎、昆吾九鼎、金泽九鼎分别持股3.08%、3.08%、2.61%、0.72%,即九鼎投资的持股比例合计共9.49%,据悉,4只基金分别于2010年起先后进入邦和药业。
然而去年年末,邦和药业放弃IPO。
7月2日,上海莱士发布公告,拟以18亿元的价格并购邦和药业。其中,向控股股东科瑞天诚、新疆华建、傅建平和肖湘阳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邦和药业100%股权。
九鼎一位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邦和主营业务本身特点决定的,无论是否IPO,邦和的持续增长都需要通过并购方式实现。
他进一步表示,此次并购是邦和大股东发挥主要作用,九鼎在其中主要发挥协助作用,并购方案的议定和实施则是主要股东,包括各机构股东共同决策的结果。在IPO暂停情况下,能够有合理资本回报并同时嫁接更大平台进行长期发展的机会,从产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来说是股东非常理性的选择。
据悉,九鼎投资在2010年进入邦和药业时,成本平均为13.85元/股,而此次退出的价格为27.69元/股,回报仅1倍。
业绩压力下的借壳
“IPO审核标准固然严格,但并购重组要求也不低,券商与壳公司都会关注置入资产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在一名北京会计师眼中,IPO停闸,就是要让企业知难而退。
在其看来,“好公司”要有5年以上的真实业绩 ,才能“等得起”,否则消耗成本过大,同时业绩无法维持。
在2012年4月披露招股说明书的沧海重工,似乎因为业绩压力,而与恒顺电气 “闪婚”。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沧海重工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7亿元、5.58亿元和5.99亿元,同比增长44.69%、7.92%和7.33%。不难看出,营收增长速度逐年下滑,表现出乏力趋势。而到了2012年,营收下跌,只有4.97亿。
从净利润看,2009-2011三年分别为4481.06万元、7047.30万元和7568.46万元。但到了2012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仅为4740.56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亏损,净利润-276.79万元。
此外,应收账款情况也让人不安。2009-2011三年间,应收账款分别为1.74亿元、1.28亿元和2.04亿元,占同期营收33.73%、22.92%和34.12%。尤其在2011年,“营收增速”远远不敌“应收账款增速”,分别为7.33%、59.76%,资金链摇摇欲断。
还未上市,业绩下滑。沧海重工今年因未提交自查报告而申请“中止审查”,2013年5月23日,其IPO状态已变更为“终止审查”。
然而,还在IPO排队时,沧海重工已另有打算。
“终止审查”3天后,5月26日晚,青岛市恒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以定向增发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沧海重工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恒顺电气拟以7.03元/股的价格,向11名原股东发行不超过6548.36万股,购买沧海重工99%的股权,子公司青岛恒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沧海重工股东赵德清,支付现金,购买沧海重工1%的股权。同时,恒顺电气还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以不低于6.33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2448.66万股以募集配套资金。
同样让人担忧业绩情况的,还有海澜之家。
2012年因关联问题被踢出资本市场外的海澜之家,今年逆袭借壳凯诺科技 ,继续冲刺资本市场。9月16日,凯诺科技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海澜之家存货数量分别为1303万件、1725万件、3393万件,报告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37%。同期,存货价值分别为13.05亿元、15.93亿元、38.6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高达50.21%、44.41%、56.02%。
与同行相比,贵人鸟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2011年,三年的存货金额占总资产比例稳定在10%-11%间。
从存货周转率看,海澜之家在三年间,分别仅为0.79次、0.88次、0.77次。同期,贵人鸟存货周转率分别高达6.40次、8.62次。
在大背景下观望,今年男装行业并不景气。如七匹狼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3%,瑞银证券研报预计其下半年业绩下滑幅度将比第二季度更大;而卡奴迪路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0.4%。
高库存、低周转,海澜之家持续盈利能力被拷问。
“达不到IPO审核标准的,才会选择去借壳”,前述北京会计师表示。
前述上海券商人士表示,部分撤单企业确实存在带病借壳现象,“IPO审核标准固然严格,但并购重组要求也不低,券商与壳公司都会关注置入资产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同样行业处于萧条状态的,还有家纺行业,据悉,逾半数处于亏损状态。
9月初撤单的水星家纺,是其中一个“不愿再等下去”的IPO排队企业,其保代表示,即使IPO立即开闸,排队也要等两三年。
目前,业界人士揣测水星家纺大有可能“借壳上市”。
TMT行业“借壳”最热
华南一券商并购人士表示,传媒与手游板块并购重组热度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今年TMT股价最为活跃,给的估值也很高”。
今年的并购重组中,传媒文化信息类最火。如中视传媒(行情 股吧 买卖点)收购金英马100%股权、蓝色光标收购博杰广告89%股权、华策影视(行情 股吧 买卖点)收购克顿文化传媒100%股权、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等。
而证监会统计数据中,截至8月29日,北京麒麟网文化进入初审状态,中航文化已通过发审会。另共有12家大文化企业终止上市审查,包括广州励丰文化科技、兆讯传媒、长城影视、北京大唐辉煌传媒、北京武神世纪、上海四维文化和上海炫动传播。
5月31日,长城影视结束了IPO申请。而一年前,它才刚加入IPO初审队伍。
5月初,因为长城影视董秘与顾桂新是旧识,双方谈判投机,进展很快。5月11日,江苏宏宝停牌,启动重组谈判。
3个月后,江苏宏宝公布与长城影视的资产重组方案,拟置出资产和置入资产估值分别为3.96亿元和22.91亿元,双方将对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差额部分将由江苏宏宝以5.55元/股的价格向长城影视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拟合计发行3.41亿股。同时,公司募集配套资金5亿元,底价高达9元/股。
顾桂新表示,长城影视选择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既在IPO排队等待,又寻求借壳上市。在与江苏宏宝谈妥后,长城影视才撤下了IPO上市申请。
8月29日,受益于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已经连续12个涨停了。
ST太光表现亦不俗,在8月13日连续8天以一字涨停收盘。涨停受益于神州信息借壳的利好消息。
2008年,已在香港上市的神州数码,通过全资子公司神舟软件与中新创投、华亿投资共同成立神州信息。其中,神州软件对神州信息投资5亿元,其余两家投资者则对神州信息合计投资4亿元。神州数码通过神州软件持有80.4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A股念念不忘的神州数码在2008年已经指出,希望神州信息能在2012年6月30日上市,若神州信息届时未能达到IPO标准,投资者有权在2012年6月30日起的90天内行使单方出售权。
3年后,神州数码仍不忘神州信息的“上市大事”。2011年11月24日下午,神州数码宣告,其旗下非全资拥有之附属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公司计划在国内上市,稍后将公布上市计划。
然而,在今年6月27日,神州数码“变卦”。其宣布旗下子公司神州信息终止上市计划。“因为资本市场状况的变化,公司决定终止神州信息为内地上市而开展监督和辅导程序。”
据悉,神州数码萌生借壳重组之意,让神州信息控股股东神舟软件与ST太光控股股东申昌科技讨论重组事宜,在5月初签署合作备忘录。
3个月后,8月2日,ST太光发布重组方案公告,称“向神州信息全部股东发行股份方式吸收合并神州信息,包括全部资产、负债以及相关业务”、“向控股股东申昌科技定增募集配套资金2亿”。公告还表示,目前拟定发行价为9.44元/股,总计发行约3.4亿股。重组完成后,神州数码将拥有ST太光4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华南一券商并购人士表示,传媒与手游板块,并购重组热度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今年TMT股价最为活跃,大家给的估值也很高”。(理财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