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IPO资金使用遭质疑 ST麦科特被勒令整改

    2003-10-29 08:11



        

           质疑其高溢价购买有线电视宽带资产 广州证管办勒令ST麦科特整改

      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击的北大青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并购,将ST麦科特、沈阳公用收入囊中。总共掌控6家上市公司的北大青鸟集团在布局一个野心勃勃的产业王国的同时亦被质疑撒下一个圈钱大网。似乎有迹象表明,青鸟集团正在进行初步收网。
      ST麦科特(000150)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资1.5亿元参加北大青鸟系资本运作平台——北大高科技的7.5亿元的增资扩股。对于资金链日趋紧张的青鸟系而言,无疑又获得一次资本运作的低成本筹码,而ST麦科特却不得不动用募集资金充当流动资金。
      在证监会广州证管办日前对ST麦科特的巡检中,ST麦科特IPO资金不投招股说明书项目,却高溢价购买有线电视宽带资产,被广州证管办质疑并要求整改,ST麦科特另一项高溢价购买青鸟系关联公司深圳桑夏的方案,在各界的质疑声中流产,而广州证管办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到为这两次收购进行评估的中发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身上。
      截至发稿时,记者一直拨打ST麦科特董事会秘书丁云林办公室的电话,但始终没人接听。

      出资1.5亿入股北大高科技

      ST麦科特对北大高科技增资扩股的议案已经尘埃落定。ST麦科特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对北京北大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大高科技)进行增资扩股,ST麦科特出资1.5亿元,占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20%。ST麦科特董事会称,参与北大高科技的增资扩股是为了拓宽公司投资范围和扩大利润来源。
      据记者了解,2000年,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陈章良意图通过产权纽带将4家北大校企联合在一起,北大高科技就是借此契机而成立的。这4家挂着北大字号的企业分别是北大未名集团、北大青鸟集团、北大明天集团和北大资源集团。按规定,4家北大校企各占25%股份,但北大未名集团实际上并未出资,而是由北大青鸟旗下的青鸟天桥公司替其购买那25%的股份。北大高科技实际上已被北大青鸟集团掌控。当时由于合作方资金问题,注册资本由原定5.2亿元减少为2亿元。
      但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北大高科技实际上是由青鸟天桥发起组建,并于2000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运作。据该知情人士透露,北大高科技最初主要从事高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股权投资,但项目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遇到网络新经济寒流和创业板流产的困境,北大高科技随后大规模投资有线电视网络,并参股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但有线电视产业投资运行状况糟糕,负债高达20多亿元,这些投资迄今未产生一分钱的收益,北大高科技已经准备从有线电视网络行业撤出。
      北大高科技日前准备增资扩股到7.5亿元,ST麦科特拟出资的1.5亿元已经占公司净资产的25%,但作为光电企业的ST麦科特为什么要投入巨资参与一个与公司主营业务毫无关系且经营糟糕的企业?据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扩股中,北大青鸟在未改变对北大高科技、沈阳市公用集团乃至“沈发展”控制权的情况下(参与收购增资的三家上市公司均为其子公司或者孙公司),兜里又将平添数以亿元计的现金,这无疑为其下步的资本运作又提供了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持。

      收购深圳桑夏原方案流产

      在北大青鸟系入主时,沈阳公用发展(0747.HK)曾通过出售水务资产获得9亿元现金流。ST麦科特与沈阳公用发展相似,公司至今仍拥有令多数企业羡慕的现金资产,在ST麦科特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报表中,IPO募集资金尚有1.42亿元存在银行,货币资金2.4亿元,资本公积金3.1亿元。然而,即便拥有这么充裕的即期现金流,ST麦科特却在公告中表示要动用部分存在银行的募集资金用作流动资金。这实在是难以让人想通个中缘由。
      在ST麦科特昨日公布的三季度报告中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ST麦科特拟以募集资金收购深圳市桑夏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开发有限公司94.84%股权,但由于本次股权收购在交易程序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故目前暂缓收购。
      实际上,ST麦科将收购青鸟集团下属关联企业深圳市桑夏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开发有限公司,此前已经受到各界广泛批评。而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表明,原定收购深圳桑夏的方案已经流产。
      由中发国际资产评估公司评估的原收购方案显示,深圳桑夏净资产7327.20万元,增值率为85.78%。ST麦科特确定的深圳桑夏股权收购价格为6800万元,收购溢价达94%。但广州羊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却显示,深圳桑夏截至2002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3894.54万元,ST麦科特拟收购深圳桑夏的90%股权折合净资产应为3505.01万元。在如此高溢价的背后,深圳桑夏的业绩却是亏损的,2002年该公司亏损达771.2万元。

      收购中环宇遭证管办抨击

      值得注意的是,ST麦科特收购深圳中环宇光电有限公司也有中发评估的身影出现。ST麦科特收购中环宇股权价格是以该评估公司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书》确定的评估值为依据。中发评估在该次评估中采用了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并确认中环宇净资产为8563万元(截至2002年11月30日)。中发评估只评估了中环宇2003年至2007年五年期间的收益现值,并在预测时假设中环宇2003年至2007年五年期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连续保持在50%的水平。
      但广州证管办在巡检中对这种评估方法和假设进行质疑和抨击,ST麦科特为此将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据公开资料显示,深圳中环宇主营业务是提供有线电带网设备、光纤网络设备、光接收机等产品。有市场消息认为,中环宇与青鸟系有线电视网产业布局中纷繁芜杂的关联公司有一定关系,但目前传闻尚无证据证明。

      ■ 旁边报道

      资本缺血青鸟扩张存忧

      有迹象表明,青鸟系近年来资本运作频频与其面临经营业绩越来越差的困境脱不了干系。进军目前还只是一个烧钱机器的广电网产业后,巨大的资金投入已经压得青鸟系难以喘息。
      公开信息显示,青鸟天桥和青鸟华光近年来的主营业务虽然出现大幅扩张,比例分别达到132%和46%,但两家公司的业绩却都出现了倒退:实际税后净利润均减少达20%以上。进入2003年以来,青鸟天桥和青鸟华光两家公司业绩更加不妙:2003年中报青鸟天桥每股盈利仅0.1元,同比下滑30%,青鸟华光每股盈利仅0.09元。
      从2000年开始,青鸟系就逐渐将其业务战略中心移位到广电网络建设和经营上。目前带有青鸟徽记的青鸟系三家上市公司也被纳入规划:青鸟天桥以网络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为主,青鸟华光将作为广电网的投资主体和广电网设备的开发、生产基地,青鸟环宇主要负责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在短短两年里,仅青鸟天桥投向全国多个省市区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的资本就达到20多亿元,却罕有盈利。分析人士认为,广电网是一个长期性的高投入产业,而且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目前青鸟系的高科技概念还不是现实利润。
      选择目前还只是一个烧钱机器的广电主业,尽管北大青鸟已经控制了近七个省市区的广电网,并具备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但进入广电网络的两年时间里,青鸟天桥产生了上10亿元的应收和预付款项。资本缺血导致青鸟系债台高筑,光北大青鸟公司为青鸟天桥担保的融资额就在10亿元上下,而青鸟天桥自身也背上了20多亿元的沉重债务包袱。近年,青鸟天桥竟然产生了7200多万元的财务费用,是前一年的两倍多。(记者 张乐克 实习生 戎明迈/南方都市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20,188, 栏目计数: 6,330,451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