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预计 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走强八年

    2004-01-31 21:06




      
        今年,汽车、房地产和钢铁等将出现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快速增长;机械装备工业面临重大机遇;能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产业增长更多依赖国内市场

        
    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 2003·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产业增长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特征。

        ●产业"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2003年,与农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相比,汽车、机械、化学、钢铁重化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占总量比重显著上升。

        ●产业"深度加工化"倾向进一步加强,附加价值较高的加工组装型产业的结构地位显著提高,并拉动矿产品和原材料产品的增长。如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的结构地位明显提高,而这些行业快速增长又有拉动了钢铁、有色和煤炭等产业的增长。

        ●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形势大多好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增长形势明显好于纺织服装和文体用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将在13%-15%,产业增长格局有新变化:高速增长的汽车、房地产和钢铁等行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将呈快速增长态势;机械装备工业面临重大机遇;能源短缺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可能增多,产业增长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

        产业增长形势  产业增长加速效益明显改善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据中国产业增长景气研究显示,2003年,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长景气指数逐月稳步上扬,年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增长轨道。据统计,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6%。

        在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些产业增长加速,效益明显改善,在经济总量当中比重稳步增加,结构地位趋于上升;一些产业则丧失其原有增长势头,在总量当中的比重出现下滑,结构地位趋于下降;还有个别产业则在资源制约和进口压力下出现逐渐衰退的迹象。

        我们的研究显示,以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指数为衡量指标,并将2003年各行业在工业总量与增量中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综合起来考察,20个主要工业行业大体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高效快速增长型产业,即增长景气指数、效益指数的平均水平较高,变动方向一致且均为正值,而且在工业行业总量与增量当中的比重较上一年有所上升或基本持平。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机械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建材工业。这类产业合计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3.5%,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对工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贡献为40.1%,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这类行业的高速增长带有明显的效益导向,增长质量高,增长过程具有可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二类是快速恢复性增长型产业,即增长景气指数、效益指数的平均水平较高,并均呈上升趋势,但在工业行业总量和增量中的比重较上一年有轻微下降或基本持平。包括石油天然气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制品业和化学工业。这类产业合计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8.2%,与上年基本持平,对工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39.3%,一、二两类产业合计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

        第三类是平稳增长型产业,即增长景气指数平均水平适中,并较去年有所上升,效益指数基本保持平稳,在工业总量与增量中的比重也基本与上年持平。包括纺织服装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医药工业、烟草工业和食品工业。这类产业合计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2.0%,对工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贡献为15.4%。

        第四类是低效增长型产业,即增长景气指数平均水平适中,并较去年有所上升,但效益指数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工业行业总量与增量中的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包括造纸印刷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饮料工业。这类产业合计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72%,比去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对工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贡献为5.2%。

        中国产业的增长形势带有这样三个特征:一是产业"重化工业"化的趋势明显。2003年,与农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相比,汽车、机械、化学、钢铁重化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占总量比重显著上升。二是产业"深度加工化"倾向进一步加强,附加价值较高的加工组装型产业的结构地位显著提高,并拉动矿产品和原材料产品的增长。如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的结构地位明显提高,而这些行业快速增长又有拉动了钢铁、有色和煤炭等产业的增长。三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形势大多好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增长形势明显好于纺织服装和文体用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新一轮产业增长  对经济带动作用能持续8年

        1、消费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一轮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以居民消费作为基础的,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这决定了这一轮增长将会保持较长时间。国民经济是由众多行业构成的一个巨型系统,长周期给经济带来的增长,不是一个或几个行业所能涵盖的,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必然要求各个行业动态、均衡、持续地增长来推动,而不同行业都能享受在这一轮长周期的增长中获得收益。

        2、国际产业转移

        中国在迈向世界制造中心这一目标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尽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真正成为世界工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具有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中国成为20世纪末国际产业大转移的主战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发达国家以往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许多传统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正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从而说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的核心是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应该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必然反映。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我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资源汇聚地之一,世界制造业基地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沿海地区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设备制造和高科技产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许多跨国公司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据科尔尼公司预测,从2002年到2017年,全球高科技产业转移累计增加值总额将达9020亿美元,其中向中国转移的累计增加值总额为1160亿美元;全球设备制造业转移累计增加值总额将达7130亿美元,其中向中国转移的累计增加值总额将为990亿美元。

        3、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增长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增长过程。人们在不同的收入水平线上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对消费品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在消费结构升级后,对整个经济生活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无形中也使生产结构发生了升级,这样就使一些行业快速成长起来,其最终结果也就是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经济自主快速地增长,使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日益成为消费需求扩张的主要支撑力,而住房、汽车、通讯、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在经过几年增长速度的稳步回落以后,以消费结构升级为核心表现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正在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塑料、电气机械及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应该看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个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过程。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与最终需求密切相关的结构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推动力量。在技术进步、消费升级和相关高成长产业的拉动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幅度再次出现增大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大约能持续8年,即从2003年开始到2011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上升趋势。

        4、几个短期影响因素

        第一,世界经济好转,美国、欧洲已经显露复苏迹象。

        据统计,去年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7.2%。在本季经济数据公布之前,美国的经济学家已经预料到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他们根据消费者开支、工业产值等,将美国第三季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从4%至5%的增长调高到6%,甚至7%。而第四季度的数据更显示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

        又据德国《金融日报》报道,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在未来两年将显著复苏。欧盟委员会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欧元区2004年经济增长率将达1.8%,远高于去年的0.5%,而在2005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至2.3%。法国经济2004年及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1.7%和2.3%;意大利2004年及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3%和1.9%。

        第二,出口退税幅度降低对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影响有限。

        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定价,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有关机构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将对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各相关产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情况,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越大,短期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二是内外销的比例,外销比例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三是产品毛利率的高低,出口产品毛利率越低,企业受的冲击越大。

        商业经纪与代理业、港口、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受到冲击最大。家用电器、计算机、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煤炭开采、化肥等行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等国家鼓励出口的行业由于继续实施17%的出口退税率,基本不受影响。部分农产品加工行业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将从中受益。

        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增长格局将有新的变化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3%-15%,GDP增长8.5%,物价基本稳定。产业增长将呈现这样一些特征:

        1、高速增长的汽车、房地产和钢铁等行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2004年这些行业的需求基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随着供给增加,企业的竞争和两极分化将会加剧,行业的赢利水平将会趋于下降。而与这些产业相关的服务业、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显露出来。

        2、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城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城市间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给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3、能源短缺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由于最近几年对能源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去年,电力、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相继出现短缺。而由于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和一些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这一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解决,所以,今年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将可能更加突出。

        4、机械装备工业面临重大机遇。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促使工程机械需求总量迅速扩大,但是工程机械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铲运机械领域,由于施工方式的变化和按揭销售的推出,使得挖掘机相对于装载机的配置比例逐步提高,而《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的颁布使得拖泵和泵车的需求实现快速增长,同时,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公路养护体制的逐步市场化,使养路机械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

        发展装备制造业,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建立和提高,关系到我国在世界"大棋局"中的地位,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志的根本保证。同时,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制造业产品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国内需求将快速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5、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可能增多,产业增长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纺织、家电、电子等许多产业均遭遇过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贸易壁垒。2004年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增多,出口对产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趋弱。此外,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在出口可能一定程度上受阻的情况下,产业增长将会更多的依赖于国内市场。

        ●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房产建筑、汽车和机械工业等主要下游产业仍将继续高速增长,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今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将基本与去年持平,全年走势基本保持平稳。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今年全国对原油和大部分油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兴旺发展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对汽油及柴油的需求增长将非常强劲。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12%左右,用电总量将达到21100亿千瓦时以上,净增2200亿千瓦时以上。以电力消费的增长量计算,中国去年约需新增4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实际装机预计只有2200万千瓦左右。在目前的电力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今年的电力供给会面临较严峻的形势,短期内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的态势不会改变。

        ●今年汽车工业将呈高位调整的发展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继续高位运行,第二季度汽车工业增长景气可能出现小幅下降,年底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升至160点。预计今年汽车工业在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效益景气将在115点左右震荡。

        ●今年机械工业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趋好的大背景下,仍会有良好表现。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在去年的高位基础上仍会有所提高,机械工业各子行业将呈现全面增长的局面。

        钢铁工业  效益景气将出现波动

        随着国内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升级,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研究显示,去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除5月受非典影响低微回落外,其余各月均稳步攀升,并且速度进一步加快,1-11月景气指数平均水平和二季度末景气水平均突破120点,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在消费激增的推动下,钢材价格普遍上涨,钢铁工业效益情况明显改善,钢铁工业效益景气指数走势平稳。行业增长的效益导向突出保证了钢铁工业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在消费与生产均快速增长,但两者之间结构性矛盾突出。据初步统计,去年1-10月钢材表观消费量为2.27亿吨,预计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为2.4亿吨,同比增长22%左右,1-10月,中国钢、铁、材产量分别为17959.7万吨、16546.7万吨和19187.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2%、22.1%和20.5%。在消费与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产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是板带材消费增长加快,国内资源量偏紧,需大量进口;一方面线材消费增长缓慢,国内生产供应量过剩。而随着生产消费的高速增长,中国钢铁工业的资源短缺以及部分地区投资盲目等问题日益显露。

        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房产建筑、汽车和机械工业等主要下游产业仍将继续高速增长,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今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将基本与去年持平,全年走势基本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700亿元左右。由于产能增长过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将出现回落,而钢铁行业的固定费用和退出成本都很高,开工率一般不会大幅下降,因此,钢铁生产原料的价格不会随之下降,钢铁工业生产成本又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受这些因素影响,钢铁工业效益景气将出现波动甚或回落,年底效益景气指数达112点,全年平均水平略低于2003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  景气指数上半年快速增长

        经历了两年持续低迷后,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迎来了转机。一方面,受美伊战争和美国原油库存水平过低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秉承上年底的发展趋势继续向上攀升,全年油价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另一方面,去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使得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近年汽车工业呈井喷式发展,带动成品油市场急剧升温。

        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促进下,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加速、效益明显改善。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始终处于高位景气区间,增长指数明显比2002年高,前10个月平均指数达到110.0点,比上年同期高9个指数点。相对于增长指数,去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效益指数表现稍有不同。同样经历了攀升----下降----回调的过程,效益指数的波动幅度较为平缓,全年指数水平除2月外均高于上年,表明2003年行业效益取得显著改善。据统计,1-10月,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706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4%;产品销售收入6993.05亿元,同比增长28.26%;利润总额1142.63亿元,同比增长49.63%,较上年全年的利润总额955.93亿元高出186.7亿元;产品产销率高达99.59%。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今年全国对原油和大部分油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兴旺发展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对汽油及柴油的需求增长将非常强劲。预计今年汽油和柴油需求同比增长将达到4.2%~5%,柴汽比达到1.8:1。煤油需求随着航空业体制改革及客货运量提高而增长,预计比去年增长5%~10%。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石油开采业的增长景气指数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长,预计5月份可达到240点的历史最高点,下半年将呈现下滑趋势;石油加工业上半年平稳运行,下半年景气指数增长较快,预计11月份可达到130点左右。

        在石油资源状况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状况的限制,今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不大,基本维持在1.7亿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将适度提高,预计今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超过2.5亿吨,考虑到我国正在开始着手建立石油储备,需要进口原油9600万吨左右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价格方面,今年欧佩克有可能继续实行减产保价措施以应对利润可能的下滑,美国补充油品库存行为及我国进口量快速增加也会对世界油价造成较大影响,预计今年1、2、3季度石油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4季度会出现季节性回升,全年价格要低于2003年水平,但不会有大的跳水,整体将高于2002年。

        电力工业  电力供需总体偏紧态势不变

        受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去年全社会用电量高速增长,而由于前两年电力投资建设规模增速过慢,电力供应出现地区性和季节性紧张。电力供需之间的矛盾深化。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去年电力工业呈"高开低走"的增长态势,增长景气指数2月份达到120点,随后回落,并一直保持在110点上下,虽然在6月份有所反弹,但并没有持续下去。总体看,去年电力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平均水平高于上年。考虑到尚未得到满足的电力需求(据业内估算,中国目前约有超过10%的电力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我们认为,电力工业的潜在增长能力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可以说,电力生产能力的滞后正逐渐成为阻碍中国电力工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增长景气相比较,电力工业效益景气的运行显得更加稳定,中国产业效益景气指数显示,去年电力工业效益景气指数走势平稳,一直徘徊在110点上下,1-10月平均景气水平高于去年同期。

        据统计,去年1-10月电力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33.4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比去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74.8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去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1-10月,全社会用电量1533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33%,全国完成发电量151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是199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在行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大幅改善,而且电价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中国电力工业的增长和效益状况将始终维持在"不温不火"的局面上。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今年电力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将继续保持平稳,年底增长景气水平将达120点,效益景气指数达115点,全年平均水平与去年接近。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800亿元左右。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12%左右,用电总量将达到21100亿千瓦时以上,净增2200亿千瓦时以上。以电力消费的增长量计算,中国去年约需新增4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实际装机预计只有2200万千瓦左右。在目前的电力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今年的电力供给会面临较严峻的形势,短期内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的态势不会改变。

        化学工业  景气指数将在较好区间运行

        化学工业去年增长态势良好,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去年化学工业增长指数呈现出类似字母"N"的走势,全年增长指数均远远高于上年水平,充分显示出去年行业的快速复苏的发展态势。分行业看,化学工业四大子行业均景气上升,是行业增长指数整体走高的有力支撑。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引领行业景气状况的关键,其增长景气曲线基本与化学工业同步,指数为四大子行业最高。而纤维制造业的运行也有很大改善。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化学工业效益情况较2002年显著改善,1-10月效益指数比上年同期高3.4点,据统计,去年1-10月,全国化学工业实现现价销售产值7704.8亿元,同比增长25.2%。产品销售率达97.75%,比上年同期增长0.06个百分点。前10个月,全国化工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75.77亿元,同比增长26.96%,各月增幅均保持在21%以上。1-10月累计实现利润325.60亿元,同比增长72.47%,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今年,化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平稳运行。从各子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在今年高增长基础上稳步下滑,但下滑幅度不会很大,全年仍在100点以上的景气良好区间运行;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有较大下滑,预计年末降至80点以下的不景气状态;橡胶制造业受汽车工业良好发展的带动景气指数在年初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时期,预计一季度末可增至170点左右,二季度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到年底。

        从主要产品市场看,(1)化肥市场。今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对化肥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加。据农业部预测,今年化肥的用量较去年增加100万吨以上。同时,化肥出口将保持适度增长,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进一步扩大,对化肥市场的价格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农业种植中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农民用肥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一些营养物质丰富、肥效综合的复合型肥料将更受农民青睐。(2)农药市场。预计今年农药的生产总量将维持现有水平。高毒杀虫剂产品进出口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增加,除草剂出口比进口增长可能要稍快。农药企业的环保压力增大,一些技术落后,资金较弱的小型企业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面临被关、停、罚的形势。今年农药产品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3)纯碱市场。预计今年纯碱价格不会有大的好转,仍将维持在900-1000元/吨的较低水平,甚至由于产能增长过快,进口增加而出现进一步下挫,出口将温和增长。(4)烧碱市场。今年,高电价仍将是制约烧碱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外出口也将因为成本与规模因素而受到影响,预计烧碱价格将略有上升。(5)轮胎。今年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轮胎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轮胎外胎的产量将保持在10%的增幅以上。子午线轮胎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近年国内掀起一股子午胎投资热,我国轮胎子午化的比率将进一步提高。

        汽车工业  企业两极分化将会加剧

        在消费结构升级构筑的增长平台上,汽车产业获得了稳定的最终需求支撑。去年,汽车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高开高走,全年基本保持在140-150点的高位景气区间,4月份由于非典,人们以车代步的需求带动景气指数甚至达到了154.8的高位,在所有行业中属于运行景气最高类别的行业。与此相适应,去年汽车工业效益指数也随之走高,表明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效益的提升,这种增长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

        去年汽车产销量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1-10月,中国累计生产汽车356.10万辆,销售汽车347.88万辆,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8.07%。全国汽车产销有望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汽车生产第四大国。其中产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轿车,累计生产157.31万辆,同比增长82.77%;累计销售150.74万辆,同比增长67.67%。前10个月的销量超过去年一年的销量(去年为108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相当明显,三大集团更是占据了全国轿车产销七成以上的份额。与此同时依然有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不到10%的市场中存活。

        今年汽车工业将呈高位调整的发展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继续高位运行,第二季度汽车工业增长景气可能出现小幅下降,年底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升至160点。随着增长景气的上升,汽车工业供给将大幅增加,企业的竞争和两极分化将会加剧,汽车价格下降,行业的盈利水平趋于下降。预计今年汽车工业在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效益景气将在115点左右震荡。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销售收入累计46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利润总额累计超过2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下半年销售收入累计超过9950亿元,同比增长率将高于25%,利润总额850亿元,同比增长约15%。

        机械工业  效益保持平稳上升态势

        去年我国机械工业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去年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年初开始迅猛上升,在经历非典时期的小幅下滑之后,6月份继续攀升,之后一直运行在140点以上的高度景气区间,10月份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跃至153.58的超高点。据统计,1-10月份,机械工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253.7亿元,超过2002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3.40%,累计实现利润1225.43亿元,同比增长57.56%。从各月产销率情况看,产销率逐月攀升,9月份产销率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分行业看,去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五大子行业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共同推动了机械工业总体增长景气指数的快速上升。

        今年机械工业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趋好的大背景下,仍会有良好表现。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预测显示,今年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在去年的高位基础上仍会有所提高,但增速会有所回落,效益景气仍会保持今年的小幅平稳上升态势。机械工业各子行业呈现全面增长的局面。预计,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9300亿元,同比增长仍然高于20%,实现利润近22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下半年机械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近2030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于22%,实现利润超过880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分子行业看:

        (1)在汽车、工程机械等快速发展行业的拉动下,预计通用设备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增长景气指数在今年140点的基础上稳步上升。我们预测通用设备制造业今年效益将全面提高,主要产品产量也会再创新高。

        (2)现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专用设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保持不变及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今年有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继续今年的高增长态势,持续增长到170点左右,工程机械制造业仍是拉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动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化建设工程,物流现代化集运发展三大方面建设进入高峰期,将为专用设备产品尤其是工程机械产品带来广阔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将带动行业效益的明显提高,今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有望突破1800亿元,增长速度在30%以上。

        (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仍将延续今年波动增长的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增长景气会大幅上升,在达到140点左右之后,将经历一段景气下降时期,三季度开始恢复性增长,景气指数将再次出现快速增长。行业运行质量在今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将再上一个台阶,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机车、摩托车、民用钢质船舶等产品产量也将会有大幅提高。

        (4)今年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景气指数将较快增长,从景气较好进入景气良好区间,行业效益也仍会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利润40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4599亿元;发电设备产量将达到2930万千瓦,交流电动机产量将达到8605.37万千瓦。

        (5)今年仪器仪表制造业仍将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工业自动化仪表因电力、环保、水利等工程投入的增加而上升,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在120点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进入景气较好区间。另外,高中档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设备以进口和外企产品为主的局面在今年不会改变。

        ●纺织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竞争加剧,在国际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持续上升,效益景气指数仍将持续低迷,其中,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迅速。

        ●家电制造业持续复苏,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3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

        ●建材工业将进入高位调整期,增长幅度不大,水泥制造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建筑业2004年将保持较快增长,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略低于2003年的增长速度。

        ●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如何解决有效需求增长不足和体制性发展障碍。

        ●有色金属行业在2003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企业效益将明显改善。

        纺织服装业  增长平稳  竞争加剧

        200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增长势头平稳。全行业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投资稳步增加、出口增势强劲、效益大幅提高等特点。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度纺织服装业增长景气指数一直呈现良好运行态势。从子行业景气运行看,景气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制帽业、纺织面料鞋的制造业,同增长景气相比较,纺织工业效益景气的运行显得更加稳定,中国产业效益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纺织工业效益景气指数走势平稳,一直徘徊在100点上方,平均景气水平高于上年同期。

        在平稳增长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出口退税率降低,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发生变化,国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等。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纺织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03年有明显回落,但仍将保持在较好区间运行。在年初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之后全年将平稳运行于景气区间(120点上方);服装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03年有小幅回落,但仍将保持在一般区间运行。在二季度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随后三季度会有回升,全年将平稳运行于一般区间(100点上方)。预计,2004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2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下半年纺织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率仍为10%左右,增幅较2003年下降10个点左右。2004年上半年服装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8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下半年服装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近2700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  

        2004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我国棉花产量估计不会超过500万吨,消费量则可达600万吨左右,而且库存棉花资源数量有限,如果2004年度我国棉花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国内棉花资源缺口要靠进口弥补,将对棉纺织产品扩大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可能面临的国际间贸易摩擦增加,技术贸易壁垒增多,此外,最近进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使服装行业整体出口成本上升4%。

        电子工业  各子行业冷暖不均

        自经历了投资过热的高速增长和泡沫过后的快速下滑之后,中国电子企业渐趋理性成熟,经过2002年的强劲回暖,电子市场出现极其活跃的景象,2003年中国电子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1年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缓慢上升, "9.11"恐怖事件后开始下滑,延续至2002年初达到谷底,此后缓慢曲折上扬。2003年初呈井喷式增长,达到两年来历史新高,预示着电子工业将在2003年走上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 5、6月虽遭遇"SARS"疫情的"寒春",但却仅仅出现了短暂下挫,并在疫情过后迅速恢复上涨势头。虽然电子工业各子行业冷暖不均,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增长景气依然低迷,但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高速发展,带领了整个电子工业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电子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8%。

        电子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已成定论,其主要特征便是我国正式进入"重工业化"阶段。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4%。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工业。工业中采掘业由于受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制造业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作为制造业组成单元的工业企业,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收入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电子工业将基本延续近两年的发展轨迹。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持续上升,在2003年景气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增幅将有所减弱;效益景气指数将随着增长景气的增长而持续低迷,短期内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逆向变动的发展特点不会彻底改变,但下滑的趋势将得到遏制。预计,2004年电子工业上半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65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同比下降30%左右。电子工业全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左右;实现利润总额350元,同比增长30%左右。  

        分行业看,2004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仍将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引导力量,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攀升,再创历史新高。效益景气则难改其低迷的局面,仍然有走低的趋势。预计,2004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7000亿元,同比增长约45%以上;实现利润总额9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生产电子计算机约9万部,同比增长约50%以上;生产微型计算机4000万部,同比增长55%。

        2004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将逐步攀升,接近140点,效益景气指数将随着增长景气的变化,同方向增长,预计,2004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45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约70%左右;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约175亿块,同比增长约45%以上;生产电子元件650亿只,同比增长25%左右。

        2004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前景黯淡,行业的增长依然缺乏动力。 2004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将继续下降,预计,2004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全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左右;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同比下降15%左右;生产数字程控交换机约5000万线,同比增长约5%左右;生产移动电话机2.5亿部,同比增长55%左右。

        家电制造业  仍将保持持续复苏

        2003年,在出口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中国家电行业产销量快速增长,行业复苏迹象初现。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一季度,由于出口增速加快,景气指数摆脱了延续了半年之久的下降通道,恢复到近几年峰值水平的104.5点,4至10月在105点附近波动。11月,在黑色家电景气指数强劲上扬和白色家电景气指数明显回升的共同推动下,家用电器制造业景气指数猛升6点,进入较好景气区间110点上方,收于111.3点。在家电行业的两个子行业中,黑色家电(彩色电视机)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黑色家电在全年成为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由于受到主要原料冷轧薄板、注塑件涨价拖累和空调行业加入价格战等原因,白色家电效益景气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黑色家电也随着高端彩电的大幅降价,效益景气有明显的回落。家电行业的价格战严重制约了整体家电业效益景气的复苏。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度家电业仍然将会保持持续的复苏,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3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由于钢材等各种主要原材料、包装材料的涨价以及终端的激烈竞争,价格战、高端市场份额太小、洋家电企业的发力,中长期来看家电业仍然充满了很多的变数,2004年效益景气将继续低位运行。2004年家电在高端领域的增长率幅度可能达到20%,高端增长将是家电业的一大趋势。预计,2004上半年家电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660亿元,同比增长仍然高于20%,实现利润近52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下半年家电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850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利润近170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

        建材工业  进入高位调整期

        2003年,建材工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指数都有较大的增长。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建材工业景气指数全年都在景气区间运行,始终保持了上升的态势,只是在个别月份略有所调整。从建材工业的二级子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行业运行表现不尽相同,其中,水泥制造业、玻璃制品业和耐火材料制品业保持上升的态势,而陶瓷制品业则一直在低位运行,景气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03年建材工业的效益指数整体上保持平稳,全年呈"V"字型变化,年末与年初相比,效益景气指数变化不大。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建材工业行业景气指数将出现调整,从2003年年末的高位调整到2004年年初的140点左右,并在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调整期,在第二季度将达到年度最高点,之后行业景气将出现一定的回调,效益景气指数也将随之波动。预计,2004年上半年建材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180亿元,略高于上年水平,实现利润近23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下半年建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900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实现利润近21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

        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国家"关小上大"等结构调整政策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复苏趋势。

        建筑业  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建筑行业在2003年表现为持续增长,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4点迅速攀升至10月份的120点左右,增幅达25%,建筑业在2003年增长的形势非常好。2003年伊始,建筑业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前半年增长景气指数大幅攀升,7月份后受投资过热论调的影响和央行房贷政策的出台,建筑业增长景气指数开始下滑,但其下滑的幅度很小,增长景气水平依然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随着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003年建筑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建筑业市场存在以下特点:建筑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建筑生产规模及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建筑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民资、外资企业发展迅速。同时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有:建筑市场秩序仍然混乱;拖欠工程款现象极其严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建筑行业应对WTO还准备不足。

        预计2004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略低于2003年的增长速度。在建筑业的产品结构中,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等将持续升温,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空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增长率也将拉动全社会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分析,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城市化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工程加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004年建筑业的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增长速度低于2003年。

        烟草行业  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3年,中国烟草行业继续维持以往"不冷不热"的增长状况,行业运行呈现出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3年烟草工业景气指数总体呈"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景气指数均值为103,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效需求增长不足是导致目前烟草行业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当前,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烟草税率逐步提高,以及全球性禁烟运动的逐渐高涨,吸烟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中国烟草的整体市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需求拉动力量在不断减弱。

        近几年来,中国烟草工业处于一种 ″优不胜、劣不汰″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没有显著提高,行业效益景气一直徘徊不前。中国产业效益景气显示,2003年,中国烟草工业效益景气指数整体上并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一直处于一种振荡的状态,效益景气指数的平均值为108,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几个盈利指标来看,2003年,中国烟草行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1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销售利润率为13%,比2002年略有上升。

        如前面所言,中国烟草工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如何解决有效需求增长不足和体制性发展障碍这两个问题。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中国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烟草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继续在105点上下振荡,全年均值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2004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466.4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320.6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2004年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2003年基本持平,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在卷烟产品结构上,根据2003年的市场情况,预计2004年一、四类卷烟将维持去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继续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而五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

        有色金属行业  行业效益明显改善

        2003年有色金属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大幅攀升,景气水平及增幅均列于工业行业的前位。2002年有色金属工业还处于从低谷恢复性上涨的过程中,2003年有色金属工业则已经进入了一轮新的持续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时期。国际经济复苏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是刺激2003年有色金属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3年有色金属工业不仅实现了产出的快速增长,而且其效益景气稳步回暖。有色金属价格的回升和成本的优势,推动了有色金属工业效益景气的回暖。随着有色金属生产的发展和价格的回升,有色金属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改善和全面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增长与效益同方向变动蕴涵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企业面临的竞争没有终端产品激烈;另外由于有色金属企业多数具有很强的垄断能力,企业之间不存在价格竞争的现象。在有色金属消费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有色金属价格随之上升,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全面改善。

        2004年有色金属工业总体仍将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增长景气仍将继续攀升但攀升幅度有所降低,效益景气也将随增长景气的上升而增长。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有色金属全年的增长仍然比较平稳,下半年的增幅略低于上半年。2004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10种有色金属产量670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2004年下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10种有色金属产量1200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

        ●煤炭工业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行业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稳中有升。煤炭工业将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食品工业将保持高位运行,预计2004年年末景气指数将达到160点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医药行业仍将处于较快成长时期,其中,化学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的增长较为平稳,生物制品增长速度加快。

        ●旅游业在经历了SARS之后快速恢复,2004年,旅游业收入将同比增长33.6%。

        ●交通运输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货物运输需求明显增加,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平稳增长。

        ●住宅与房地产业将继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发挥作用,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2004年增幅可能会有所下降。

        ●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邮电通信行业将呈现多样化发展,2004年,电信业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互连互通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煤炭工业  产销两旺  供求平衡

        2003年煤炭经济运行保持了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煤炭生产、销售、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这是煤炭行业走向市场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2003年煤炭工业效益景气指数最高点为2月份的106.96点,稍低于2002年的最高点107.46点。全年行业效益景气平稳运行在102点以上,行业整体效益景气高于2002年。煤炭产、运、销的良好衔接保证了行业效益景气的平稳运行,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拉动了景气指数的稳定增长。2003年煤炭工业运行表现出以下特点:煤炭产销量的大幅增长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的,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性矛盾依然存在;近期煤炭生产势头强劲,总体上可满足市场需求增长,但不同煤种存在较大差异;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未彻底摆脱困难局面。

        2004年煤炭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呈现继续上涨的态势,价格方面,预计会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持续改善,效益景气将稳中有升。根据模型预测显示,2004上半年煤炭工业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23%左右,实现利润 43亿元,同比增长25%。下半年煤炭工业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900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超过170亿元,同比增长30%。预测2004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7亿吨左右,其中国内市场16亿吨左右,国际市场8000--9000万吨。200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煤炭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电力、钢铁、水泥等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需求将继续呈较大幅度的增长。与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相适应,煤炭生产能力也将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各类煤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实施联合重组、扩能改造,煤矿生产能力进入一个稳步增长阶段。2004年,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煤炭产量有条件、有能力达到17亿吨左右。当然,对于炼焦煤等稀缺煤种,生产增长有可能难以完全满足需求增长,继续保持偏紧态势。近几年来,为支持煤炭工业改革、脱困和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实施了企业下放、养老统筹、关井压产、关闭破产、扩大出口、债转股、技术改造、安全补欠等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其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所有这些,都将推动煤炭工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食品工业  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

        2003年,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全年运行情况良好,尽管经历了非典的影响,但仍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纵观2001-2003年的景气指数走势,可以看出食品工业景气指数呈现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运行状况喜人。主要子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景气指数整体增长态势远远好于上年,各项指标也有不俗表现。其他的各个三级子行业中,除去制糖业和盐加工业以外,景气指数走势均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一致。这也强劲支撑了食品工业景气指数的高位运行。另外一个二级子行业食品制造业的景气指数波动较大,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到年末有较大的上扬幅度。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食品工业景气指数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而且将延续2001年以来的景气增速。预计年中景气指数将达到150点,年末将达到160点以上,再创历史新高,食品工业仍将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除2003年第二季度,食品工业效益与增长景气基本呈正相关变动,2004年食品工业效益景气将随增长景气的高涨而上升。预计,2004年中将实现销售收入3611.2亿元,年末将达到7279.6亿元,增长率预计达到10%以上;2004年1-6月份将实现利润332.3亿元,年末将达到680.4亿元。

        国家已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这一调整将有利于促进以食品为主的部分农产品的出口。在这次出口退税税率总体降低的调整中,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除个别产品外) 和一部分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 %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 ,将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同时规定,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5%调高到13%。这次调整体现了国家对这部分产品出口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

        医药行业  处于较快成长期

        2003年医药工业景气走势波动较大, SARS疫情的爆发对医药工业来说,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将医药工业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6点一路推高至121.8。在SARS流行中,销售量最大的是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传统中成药以及具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生物制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行业和生物制药业的发展,相关公司也受益最大。但SARS疫情作为一个短期性因素不会对医药工业整体的长期发展起到太大作用,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全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出现一定的回落,另外,2003年上半年强劲的出口拉动也是这段时间行业景气运行良好的重要原因。7-9月份景气指数由6月的121.8的高位滑落到9月份的97,原因在于SARS过后人们在医药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部分药品企业由于SARS时期过分扩大生产导致药品积压,加之SARS时期订单减少,另外适逢第三季度VC、青霉素等药品价格跳水对化学药制造业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政策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行业第三季度运行状况较差,也同样表现在景气指数的一路下滑上。据统计,1-10月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86.77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200.79亿元,同比增长26.65%;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965.48亿元,同比增长19.83%。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医药工业增长景气走势全年将基本保持在110点上下浮动,医药工业保持稳步增长。 SARS疫情爆发时期医药工业冲破120点的情况预计不会再现。医药工业效益景气将继续停留在105至110点的区间,医药产品价格仍将基本稳定,下降幅度有限。预计2004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15%。2004年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1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从医药工业的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医药工业正面临较好的增长机遇,处于较快成长时期。从各子行业的发展来看,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的增长相对较为平稳,而生物制品业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加快的迹象十分明显,表明了消费结构升级中人们对健康保健产品需求的旺盛势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初步到位,药品价格改革形成的降价效应在前两年已经得到一定释放,未来药品价格下降的幅度会放缓,有利于行业经济保持增长。

        还有一些将在2004年实施的政策也将对行业产生影响。比如,2004年1月1日起,原《进口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进口批件审查审批制度将取消;新《药品管理法》规定2004年6月底以前,所有药品制剂和无菌原料生产必须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届时凡未能取得GMP认证的企业,将一律不准进行药品生产。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内药品企业的分化发展,一些规模小、管理能力低、技术水平差的药品企业将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分化重组将全面展开。2004年12月,药品分销将向外资完全开放。这会促使国内的医药物流商加快步伐做大做强。这些政策因素将短期内影响行业利润,但长期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  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突如其来的SARS打乱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而旅游业正是受损最严重的几个行业之一。就2003年旅游业总体的情况来看:入境游受创最深,下半年逐步恢复;国内游挺过非典,快速恢复;出境游影响最小,继续高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41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52万人次, 2003年1--9月份累计,总出境人数1378.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01%,其中因公出境390.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13.3%,因私出境人数增加,达到988.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87%。

        虽然中国旅游业出现了1989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但是,旅游业生存条件没有根本的变化。首先,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其次,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依然存在。最后,旅游的供给基础还在。因此,旅游活动只是短期内陷入停滞,回升是必然的,2004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据相关机构预测:2004年,我国居民花在旅游及旅行上的消费将达到6108亿元,而商务旅行则将达到584亿元,占全年个人消费总额的10.1%,其中企业消费将达到514亿元,商务旅行总体将增长10.9%。该报告还认为,2004年,旅游及旅行业将直接或间接为中国创造5410万个岗位,而其对GDP的贡献则将达到2892亿元人民币,2004年,旅游业收入将同比增长33.6%。  

        交通运输业  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我国交通运输业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急剧下滑--快速恢复的发展态势,同时,受非典冲击较小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运输、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到第三季度,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我国交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3年11月,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92.6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321.88亿元,有15个省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超过100亿元;内河建设投资完成投资41.56亿元;沿海建设投资完成176.91亿元;其他建设投资完成52.32亿元。

        2004年交通运输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第二,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交通货物运输需求将会明显增加。2004年全年将完成公路货运量120亿吨,比2003年增长7%左右;完成水上货运量16.8亿吨,增长10%;全国港口将完成货物吞吐量36.5亿吨,比2003年增长14%,沿海港口完成2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13.5亿吨,分别增长15%和1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00万吨,比2003年增长30%。第三,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平稳增长,但节假日旅游交通紧张状况仍将难以缓解。 2004年全年可完成公路客运量150亿人;完成水上客运量1.75亿人,比2003年略有增长。第四,民航运输快速发展,支线运输成为新的增长点。2004年我国航空业应能保持14%以上的年增长率。支线运输和航空货运将会成为中国国内新的增长点,支线飞机在机队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现在的15.8%增加到31.3%左右,而货机预测将达到14%。

        住宅与房地产业  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2003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了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长。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良好,景气指数平稳增长,从年初的90点左右一路攀升到年末的130点左右,升幅达40%多。从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竣工面积三个指标的增长景气来看,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大体上反映了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后,2003年进入调整期,投资仍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略低于上年。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并未对房地产业带来大的影响,投资的照样在投资、消费的照样在消费,就连最能反映市场信心的新开工面积、预(销售)面积,也似乎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从全年房地产业的运行情况来看,房地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初至3月底,在这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仍然保持着较高温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第二阶段是从4月份至5月底,在此期间,在北京、广州、天津等一些大的城市爆发了传染性极强的SARS,使得各地住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从6月份开始至年底,在这期间,国家出台的一些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预计200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继续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相对上下游行业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预计2004年房地产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增幅可能会下降,并在一些月份出现调整。国务院相关部委将密切关注房地产业的运行,采取措施调控市场,防止出现过热现象。推动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带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增长;住房体制改革将极大地释放居民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巨大的扩大住宅需求;危旧房屋改造和住房设施设备水平的提高,也将产生新的住房需求。

        邮电通信业  互连互通会有突破性进展

        邮电通信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2003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大幅攀升。年初开始,邮电通信业景气指数进入100点以上的景气区间,上半年迅速增长,5月份达到120.62点,在经历了6、7月份的小幅下滑之后,8月份继续上升,10月份又升至121.53的景气高点。在市场日益成熟的宏观条件下,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增长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1-10月邮电通信业实现收入4257.1亿元,同比增长13.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收入3814.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同比下降15.05%;邮政业务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加快1.96个百分点。各项业务中,本地电话网业务完成1235.7亿元,增长8.9%;移动通信网业务完成1797.1亿元,增长18.4%;长途电话网业务完成554.7亿元,增长9.2%;数据通信业务完成211.4亿元,增长47.7%。尽管邮电通信业的业务收入总量在不断升高,但收入增长的速度仍延续2002年的发展态势,表现出逐月递减的趋势。2003年邮电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上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开始强力回升。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7.8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其中,其中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14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邮政投资依然低迷,完成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4.3%。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将带动邮电通信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20点左右的高位运行,但景气增幅可能会小于2003年20点的幅度。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2004年通信业务种类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近年来,邮政业的发展远远低于邮电通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邮政业将拓宽其业务经营的范围,进行新业务的开发。电信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04年,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将会有突破性进展,中国电信业新格局即将形成,电信运营商将进入实质性竞争阶段,同时也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总体策划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伟弟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负责人杨建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宇东  上海证券报新闻中心总监

        课题组成员邹民生、李东、王守辉、张新海、张进、魏云报告支持单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证券报独家发布,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发  ●如需报告全文,请联系zms@ssnews.com.cn

        


    (上海证券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64,354, 栏目计数: 4,922,46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