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宏观数据喜亦忧 2004拉动经济重看消费

    2004-01-31 22:14


    财经时报/定军  




      国务院已同意将人均GDP核算由按户籍人口计算改变为按常驻人口计算,实际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否也做出调整正在研究;专家指出,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可能明显回落,因此经济增长动力更多依赖消费

      也许由于春节长假的原因,1月20日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波澜不惊;大部分经济专家也尚未对初步核算的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开表示评论。但《财经时报》近日采访分析后获知,在过去的一年,包括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十余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都达到了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出口增长率等数据,更分别创下了10年和24年以来的峰值。

      对此,一些经济专家表示谨慎乐观或认为“需要观望”,另一些权威人士也对某些深层次问题表示忧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中国的失业率可能也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峰值;而进出口总额占到整个GDP总量的60%以上,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专家王小广也认为,2004年的出口增长率可能会大减。

      中国作为大国,其经济增长应主要依靠消费增长;而启动消费,又需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统计局总会计师姚景源同意这样的判断:2004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应该放到消费上,因为依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据了解,2004年2月28日,初步核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公布,届时,新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出来。

      增长与恶化并存

      据《财经时报》了解,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大面积“飘红”,但少部分数据却在恶化。

      例如,2003年的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外汇储备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投放增长率(特别是M2、M1)、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率等,都达到了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可能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三大高峰;出口增长率也达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最高值。但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似乎也“恶化”到了十余年来的新高。

      不过,按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说法,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经历了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压力和艰苦的调整,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标志着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按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2003年GDP增速达9.1%,主要影响因素是调整后的三季度GDP增幅为9.6%(调整前为9.1%);四季度GDP同比增长9.9%,恢复到2003年一季度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专家张立群认为,这一数据“出入不是很大”,但他认为统计局还会“加基”。就是说,2003年的名义GDP幅度有可能更高。此前,包括吴敬琏等众多经济专家认为,2003年的GDP增长率会在10%以上。

      投资和出口过了头?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5118亿元,增长26.7%,这个数字是1992年后的最高值。此前,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从需求方面看,投资的高速增长是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报,1993、1994两年,全社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50.6%、27.8%。但是,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完成量只分别增长22%、15.8%。这说明2003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实际要超过1993、1994年。

      另外,按照国家统计局1992年统计公报,当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计划管理口径为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个高峰。由此判断,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三个高峰。

      在出口方面,据海关初步统计,2003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另据海关公布的1978年以来的数据,2003年的中国出口增长率仅次于1979年的42.2%。

      袁钢明表示,投资高增长具有争议,是否会造成经济过热或导致整个经济振荡,说法不一,目前也的确难以断定。但是,出口增长过快肯定是有问题的。一般来说,出口增长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补贴多出口过多,导致外汇进来过多;外汇过多后闲置,又造成国际摩擦。利用国际资源的比较优势,多出口商品是可以的,但对外依存度不能太高。大国经济增长一般还是要靠内需拉动。

      王小广表示,200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些虚高,因为有价格的因素。所以在未来3~5年,即“十一五计划”的中后期,投资增长率会降低些。总体看目前的情况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出口增长率2004年肯定会大幅下降。因为2004年的出口补贴中,中央负担的比例降低,加上2003年的基数已经很高,出口持续高增长缺乏依据。

      把提高收入作为经济目标

      袁钢明认为,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增长和就业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状态良性与否的重要指标。美国2003年一段时间GDP增长很快,但只有当失业率的数字下降后,各方人士才敢承认经济实际回升。

      他指出,中国目前的状态是,即使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原因许多不是由于经济发展、教育改善构成,而是国家提高部分公职人员工薪造成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与当时企业注重奖金和工资发放有关。现在过分注重企业的盈利,而不是注重职工工资提高,显然是有问题的。袁认为,把控制职工工资增长、控制劳动力成本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需要调整的。应该把增加人民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作为重要的经济目标。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表示,2003年除去粮油价格,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仍为负数,农民收入增长太慢的确是个问题。目前,汽车消费热成为“孤岛”,此说明经济结构性问题仍严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伞锋表示,目前的宏观数据出现了与1992年、1993年等年份一些相像的情况,亟需做一个比较性深入研究分析。下个月28日,初步核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将被公布,新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出来。

      就业 消费 收入偏低

      在大多数宏观经济数据“飘红”的同时,失业率、消费和收入增长问题较为严峻



      国家统计局春节前并未公布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字,但其官员表示,尽管2004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但登记失业率应该在4%以上。记者了解到,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850万人,接近1996年900万人的最高值。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除了1990年、1991年外未见数字),2003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总会计师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务院已经同意将人均GDP核算由原先按户籍人口计算,改变为按常驻人口计算;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将实际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改为由常驻人口计算。如果也改为以常驻人口为基数计算,那么实际城镇登记失业率肯定会提高。

      袁钢明指出,由于下岗职工并没有计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所以实际的失业率被大大低估。按他的计算,如果考虑下岗工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为7%;再把农民考虑进来,实际全部失业率可能在10%。袁钢明建议,政府在考虑就业目标时,应该把目标“定得高些”,而不是过于宽松。

      要拉动消费,首先需要有效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长严重低于GDP增长率。按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同比增长4.3%。这两个数据分别低于上年4.1和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842亿元,增长率是9.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居民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除了2002年该数字增长率只有8.8%,其他从1996年算起,扣除物价因素,其增长率都超过2003年的9.1%的水平。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65,393, 栏目计数: 4,922,77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