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委托理财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2004-03-25 08:53
近来有不少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出现纠纷的消息,如3月19日闽东电力公告说,公司存放在爱建证券的1亿元证券交易资金被刘顺新等涉案人员挪用,暂无法提取,公司董事会认为该项资金的安全性存在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牛市来临,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却在逐渐升温,近期已有十多家公司公告了拟进行金融类投资。例如最近东方锅炉准备用5亿元资金来投资国债,更是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对这次的“牛市理财热”应该怎么看?为什么诸多主业本为实业经营的上市公司会选择进行委托理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是一种资源的错误使用 “我最反感一些企业家老是把资本运营挂在嘴边上,自己的主业没做好,谁相信你在陌生的金融领域能做好?可能他们觉得做资本运营可以坑蒙拐骗。”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大家都说要振兴民族工业,但这些人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家。 按理说我国大多上市公司的主业都在实业领域,也没有哪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说自己将把所募资金用于委托理财。但委托理财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绝非个别现象,即使在去年股市不太景气的状况下,公告显示进行了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也有100家左右,而取得正收益的却只是少数。 对此,赵锡军认为,一些上市公司的行为变异已使整个市场走入了恶性循环,上市公司本来是做实业产品的,但做产品很辛苦,于是纷纷改做金融投资了,委托理财也就这样流行起来了,这是一种资源的错误使用。 赵锡军介绍,在成熟市场,实业类公司和投资类公司有明确的区分,一个实业类公司是不应有很多资金长期趴在账上的,因为在募集之前资金都已有了明确的投向。一旦出现所募资金不能再按事先设定的项目投资,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就会受到股东的质疑,甚至可能因为失信而被告上法庭。赵锡军说,在国外一家上市公司要融资,一般会首先考虑向银行贷款,然后考虑发行债券,最后才会考虑发行股票,因为发行股票会引起股权变动。而在我国,上市公司是尽可能多地先把钱圈到手,怎么花则是由管理层说了算,赔了也不知道是谁赔的。这样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选择委托理财,把原本承诺用于发展主业的资金挪作金融投资,这是一种行为变异。主业没有资金支持,上市公司是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的,而如果各公司竞相效仿,委托理财的资金又能投向哪里?因为支撑整个市场的业绩已经没有了。现在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会酿成大问题。 尽管委托理财出现纠纷往往和熊市相关,但赵锡军认为当前随牛市出现的委托理财热存在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市场有变化不但上市公司的钱会受损,那些受托的券商也会遭牵累,这样的事已不乏其例。 当前需要谨慎选择和政策规范 当然,在目前大量上市公司存在闲置资金的现状下,进行委托理财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市场策略部经理徐文峰则向记者表示,如果市场情况较好,而上市公司也有较多的资金,放在银行里收益很低,目前甚至是负利率,那么投到股市里本身也无可厚非。赵锡军也认为,如果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市公司的确有义务利用好市场中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以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来回报股东,因此短期内进行非实业投资也是可以考虑的。 徐文峰分析,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委托理财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周期较长,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项目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投向这些项目难以取得满意的收益率;当然,这其中也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本身就不够严谨,存在着以“圈钱”为目的编造投资项目的现象。其次,在实业投资不景气时,如果股市走势强劲,在业绩要求的压力下,上市公司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委托理财。第三,由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项目的投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利用短期“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也在情理之中。委托理财和股市行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徐文峰回顾,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委托机构投资者理财是在1999年后出现的,在监管层政策松动后,2000年开始盛行,2001年上半年达到了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涉及金额高达240多亿元。到2001年中期,随着国有股减持政策的推出而导致的股市大幅下跌,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多数上市公司开始逐步回收委托理财资金。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潮起潮落,其中存在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徐文峰说,目前股市形势不错,而作为实业类上市公司自己缺乏投资能力,把钱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委托理财从方向上说应该是没错的。但要把好事办好,就应慎重一些,首先要找一些可靠的券商,投资手法上也应稳健,像过去那样坐庄肯定不是好办法,应该对一些绩优大盘股进行价值投资。 对于有关委托理财的纠纷,徐文峰认为这方面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现在亟需的是管理层制定明确的政策。比如常见的纠纷是上市公司名义上是委托某券商进行国债投资,但实际上券商进行了股票投资,如果赔了钱就很难保全这笔资金了。徐文峰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上市公司直接把钱委托给券商有政策限制,所以就买成国债交给券商,对此监管部门也正在堵。目前有关券商集合理财的规则正在拟议中,此前已经做了的就做了,委托理财事实上还处在一种政策不明的境地。(记者 黎霆/中国经济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