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新闻纸业重新洗牌 外资欲并购福建南纸?

    2004-03-25 08:54



        


      近日,从福建传出外资打包收购福建南纸(600163.SH)和青山纸业(600103.SH)的消息,目前最有可能的买主是国际前十大新闻纸公司中之一的加拿大林木业公司Abitibi-Consolidated。

      外资纸业巨头乘此时挟巨资出手,目的是通过实行本地化绕过国内的反倾销壁垒。而国内新闻纸行业自2003年始遭遇了原料价格暴涨,多数企业正处于危机之中。福建南纸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一旦被外资收购,中国的新闻纸行业可能面临全行业的大洗牌。

      收购的两个版本

      2004年3月17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APP集团正与福建方面就收购福建南纸、青山纸业和永安林业一事进行谈判,谈判已经秘密进行了几个月。由于福建南纸的控股股东福建省轻纺(控股)有限公司同时也是青山纸业的控股股东,青山纸业持有永安林业7%的股权,因而福建轻纺有意将自己持有的全部三家上市公司股权一次性打包转让。

      该消息未获APP证实。

      而记者从另一券商投行人员处得知,福建南纸的确在与外资谈判,但谈判的对象不是APP集团,而是另外几家在世界上排名前十的专业生产新闻纸的国际巨头,其中最主要的谈判对象是加拿大林木业公司Abitibi-Consolidated。

      Abitibi-Consolidated公司近年来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年初与瑞典Norske Skog公司携手,在距离北京西南大约280公里处建造一家总值3亿美元的合资造纸厂,主要生产新闻用纸。

      Abitibi-Consolidated公司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及亚洲拥有27家造纸厂;该公司还拥有22家锯木厂、3家再造工厂和10家纸张回收中心,年盈利高达2.59亿加元。

      该知情人士证实,三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可能会同步进行,省国资委会一揽子对三家公司的国有股权作出处置。

      上述两个版本都证实了福建南纸在积极与外资洽谈并购事宜,但具体对象却有很大出入。恰在此时,记者从第三方了解到,福建南纸与其控股股东福建轻纺都在试图主导此次股权转让事宜,争取在自身层次上进行合资,因而出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版本并不奇怪。

      外资本地化图谋

      上述投行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外资并购福建南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迟迟未能取消反倾销措施。

      1995年,由于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大量、低价地向中国出口,使中国的新闻纸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福建南纸联合其它八家国内新闻纸企业于1996年向国家外经贸部提起对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新闻纸提起反倾销申请。在经过调查之后,中国决定对来自加拿大、南韩和美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为5年。

      这是国内第一起反倾销案件,它遏制了美国、加拿大和韩国新闻纸进入我国的步伐。当时有学者认为,反倾销措施使中国国内产业得到一个喘息、调整的机会和时间。

      然而,在长达5年的保护期内,国内新闻纸行业享受着反倾销保护带来的“美好时光”,却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大的行业整合,当初申请反倾销时九家新闻纸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维持至今。各家企业的实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因盲目扩大产能,竞争激烈而相继陷于困境。

      2003年7月,上述反倾销期限已经到期,但国家商务部决定对进口新闻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为期1年,以决定是否取消原反倾销措施。这相当于将反倾销措施延长了1年,终复审调查将于2004年6月30日之前结束。

      Abitibi-Consolidated公司受上述反倾销措施的影响,难以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只好采取本地设厂的方式曲线进入中国,此次收购福建南纸是其积极在中国谋取扩张的另一途径。

      据悉,福建南纸至少由两家以上的券商为其设计了几套不同的合资或转让方案,对谈判对象也比较挑剔,除非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巨头,否则不加考虑。凭恃自己为新闻纸行业的龙头企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福建南纸开出的转让价码较高。

      而外资方面也有意控制着谈判节拍,忽冷忽热,一会催着准备资料,一会又要搁置回头再谈,显然有投行人员在背后指挥。据分析,外资方面可能在观望6月30日中国反倾销政策是否会取消,如果届时反倾销税被取消,外资公司在谈判中将占据有利的地位。

      据了解,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也参与了福建南纸重组的谈判,由省体改办股证处一位姓刘的处长负责牵头协调此事。据知情人士介绍,福建南纸等三家企业近年来经营效益不佳,使得主管部门想尽快从上述三家企业退出。

      记者就此事拔通了福建省体改办相关部门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来意后不肯证实,只是表示具体谈判事宜由企业负责,自己对具体情形不清楚。

      双双配股失败

      福建南纸近年来命运多舛,经营效益呈逐年快速下滑的趋势。2003年10月22日,福建南纸公告,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12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2.85%,每股收益仅0.037元。

      2001年福建南纸控股了青山纸业,但这次兼并并非出于行业整合。虽然青山纸业也是从事造纸行业,但其主营业务却是纸袋纸、卡纸系列,这对加强福建南纸在新闻纸行业的市场地位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分散了其精力。

      兼并一年多,青山纸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没有起色,每股收益最高也不到4分钱,福建南纸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投资收益,正在此时,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其自身也陷入了困境。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纸浆价从2003年初的每吨不到450美元已经上涨至超过700美元/吨,仅2004年2月份以来就有国外纸浆制造商将产品价格每吨提升了20-40美元,涨幅接近5%。2004年2月,进口废纸均价为137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较2001年上升了19%。

      福建南纸的董事会秘书李公然认为,国际上废纸价格的上涨对福建南纸的影响较大,在福建南纸的原料构成中,废纸的比例接近60%,这是造成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华泰证券投行部曾林彬则认为,除原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外,以福建南纸为首的新闻纸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上马新的生产线,造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也是造成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然而对福建南纸打击更重的似乎是此前不久的两次配股融资的失利。2003年初,福建南纸计划利用前一年经营形式较好的时机进行配股,并选择了海通证券作为主承销商。

      配股方案报送证监会以后,结果在发审会阶段被“枪毙”,理由是企业的关联交易有失公允,募集资金项目的使用也涉及到关联交易,企业的经营效益不稳定等。

      配股失败后,福建南纸与海通证券不欢而散。

      巧合的是,2002年青山纸业的配股申请也未获证监会通过。

      据悉,青山纸业配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前次募集资金的投资效益不佳。看来,证监会对新闻纸行业内的企业再融资持审慎态度。

      两次配股的失利彻底断绝了福建南纸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途径,只好将目光转向了外资。

      新闻纸行业重新洗牌

      有投行人士分析,如果福建南纸被外资并购,将对国内其它新闻纸企业造成极大冲击,其它企业势必被迫跟进,或迟或早都要嫁给外资。

      今年以来,中国新闻纸行业效益全面下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在8家以新闻纸生产为主业的造纸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公司吉林纸业、江西纸业、宜宾纸业、佳纸股份因连续2年亏损被ST处理,而这4家公司都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新闻纸市场的供过于求。

      据统计,国内新闻纸每年的总供应量在300万吨以上,而2003年全国报纸总发行量在1051亿对开张左右,综合考虑纸张定量等因素,全年用纸量在215万吨至22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总需求量远小于总供应量。

      近期国家对党政报刊的整治加大了力度,间接地影响到新闻纸的耗用量。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我国绝大多数县级报要停办,众多的行业报、部门报刊要走向市场,这意味着国内报刊界要有近千种甚至更多的报刊面临着生死考验。业内人士预测,纸张消费最保守计算每年将减少新闻纸用量近4000万对开张,约相当于2003年总用纸量的4%。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进口新闻纸关税从由15%降至8.5%,新闻纸的进口量正在不断上升,价格却在持续下滑。例如,2003年大连口岸7、8月份新闻纸进口量同比猛增5倍多,而其平均进口价却同比下跌了9%。

      然而,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商务部对新闻纸反倾销措施进行的重审期限将于今年6月30日到期,到时实行6年之久的反倾销税将可能取消,加、美、韩三国的造纸巨头必将卷土重来,国内新闻纸企业进一步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长期以来,由于地区部门分割的影响,国内新闻纸企业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跨国纸业集团的冲击,国内分散的造纸企业显得软弱无力,造纸企业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发展其在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品种上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要么横向联合,做大做强,否则,就只能面临最终被挤出市场甚至破产的命运。

      据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介绍,目前国内新修订的产业政策已经允许外资进入新闻纸行业,但仅限于合资、合作方式,暂时未考虑独资方式,对于合资基本上是欢迎的。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新闻纸企业急于在反倾销措施取消前寻找外资靠山,以便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不走这条路的企业极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外资公司不急于出手除了要等政策变化,更加是看准了国内新闻纸企业别无出路的软肋,要等到最合适的机会以更低的成本拿下。

      综合上述的形势判断,中国新闻纸行业的首宗外资兼并案很有可能在6月份左右出现。(见习记者吴峻/21世纪经济报道)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908,344, 栏目计数: 6,320,209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