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石市经贸委办公室人士证实,今年2月湖北省副省长周坚卫亲临黄石出席了中信泰富收购大冶特钢的签字仪式
中信泰富收购大冶特钢事件,可能已经不是传闻能够解释的了。昨天,黄石市经贸委办公室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2月,湖北省副省长周坚卫亲临黄石出席了中信泰富收购大冶特钢的签字仪式,黄石市主要领导悉数出场。
黄石市经贸委人士的这种说法,显然与中信泰富在年报中所说的情况相一致。昨天,记者多次拨打大冶特钢董秘王平国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无奈之下,记者致电冶钢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据总机说,其也是大冶特钢公司的办公室。办公室人士表示,中信泰富年报中所说的签署收购大冶特钢协议,可能是黄石市政府与之签署的。不过,冶钢集团目前还没有收到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
黄石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三科,是主要负责处理全市经济工作的部门。但是,秘书三科的马科长不愿透露其中的详情。而黄石市体改办罗祖均主任也委托办公室人员代为传话说,目前还不便透露具体内容。
记者从中信泰富了解到,收购大冶特钢是其谋求在中国特钢领域占取先机地位战略的一个部分。
据了解,继2002年4月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后,冶钢集团的赢利出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人景象。2003年,冶钢集团实现经济收入40亿元,利润达2.3亿元。133万吨的钢产量规模,使冶钢集团列全国独立特钢企业的第二位。虽然3年建成"国内一流特钢企业"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冶钢集团董事长朱宪国最为烦心的改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国内其余三家特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先行一步。记者从多种途径获悉,冶钢集团一直希望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但方案始终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记者 陈建军/上海证券报)
大冶特钢董秘:我们现在都搞糊涂了
本报记者 刘向东
“公司已发过三次公告了,没有什么新情况,我们现在都搞糊涂了,真不知道怎么向投资者解释。”
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问询电话,大冶特钢的董秘王平国显得十分无奈。他对记者说:“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到目前为止,大冶特钢没跟任何一家公司签订过收购协议,也没收到控股股东冶钢集团与其他公司签订有关收购协议的通知。”
但有关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将收购大冶特钢的说法从今年初就传开了,大冶特钢的股价也随之轻松翻番。据悉,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于近日公布的上年度报告中称:“中信泰富于2004年2月签订了一份收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特钢95%权益之协定。大冶特钢2003年钢产量为130万吨,并计划在2004年将产量增加至200万吨。”
对此,王平国说:“也有投资者打电话告诉中信泰富在年报中说收购大冶特钢的事,还对公司去年钢产量和今年钢产量做了估计。我们已经被搞糊涂了,现在很被动,投资者向我们了解情况,我们也不知该如何做答。今年以来,包括中信泰富在内的多家机构确实与冶钢集团谈过有关合作的事情,但中信泰富肯定没跟公司签订过收购协议。”
王平国还说,他多次问过公司控股股东冶钢集团,集团也说没签过。他指出,公司2003年的实际钢产量也没有中信泰富在年报中披露的那么多,具体数字将在已安排在4月份公布的公司2003年年报中予以披露。他强调,今年的计划产量也还没有正式经董事会最后确定。
资料显示,冶钢集团持有大冶特钢17461.848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8.86%,其中12661.8480万股已被司法冻结、另有4800万股质押。王平国表示,有鉴于此,不管是何方签订的收购有关冶钢集团持有的大冶特钢的股权协议,要执行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大冶特钢和中信泰富的说法不一,目前市场猜测种种。现在看来,只有中信泰富或者与之签订协议的一方,拿出正如其年报中所称的那份协定——唯有白纸黑字,才能让投资者释疑。(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