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托普梦断软件王国 一个美丽肥皂泡的破裂 2004-04-27 08:27
2002年,托普曾公开宣称要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事实再次证明,美丽的肥皂泡吹得再大,终究也有破裂的一刻 越来越多的人在找托寻普的创始人宋如华,他们都是托普的讨债者,可是宋如华却不知去向了。上海的托普人说宋在成都,成都的托普人说宋在上海,“了解内情”的人则说:“宋如华早就去了美国。” 目前仅四川一地,起诉托普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就有招商银行成都分行、中信实业银行成都分行、建设银行成都某支行,以及中建、一建公司等多达几十家银行和企业,债务从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而远在上海、浙江等地的托普软件园,被当地政府不断查封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但是,今年三月份宋如华已经以2元钱卖掉了托普软件1800万股股权(占该公司股权总数的19.05%)并辞去了董事职务,他现在仅仅只是托普软件和托普发展的法人代表,除此之外似乎与托普再无什么瓜葛。 此时的宋如华已不用再为托普的糟糕境况而担忧。之前,宋如华就已经“因病”一直未在托普旗下的任何一家关联公司中公开露过面了,用生病来解释宋如华退出托普软件,始终让人感觉不能信服,现在最多的推测是:宋如华可能已经走了,尽管此前托普软件相关人员给出的答复还是“宋仍能与公司保持正常联系”。 资金链的断裂 在无故推迟了2天后,处于风暴漩涡中心的托普终于在2004年4月18日公布了2003年的年报。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21284万元,亏损40113.5万元。目前托普公司下属的8家子公司已处于停业和半停业状态,一些曾经以二十多元甚至三十多元每股买入托普软件(000583)的中小投资者,现在最无奈的反应就是,只要托普软件不停牌就还有希望。 “我跟你讲,我在四川的存款就有12个亿,所以我为什么要紧张?我为什么要怕?”为了增加投资人的信心,去年下半年当托普遭遇业界的普遍质疑时,老总宋如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说。 但是最终,4亿元的亏损现在还是浮出了水面,年报显示,托普对外担保合计78573万元,占净资产的78.79%,其中违规担保为4748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指出,托普软件与关联公司四川华普软件、浙江普华投资发生了大额资金往来,两家公司2003年末共占用托普软件资金22085万元,“我们无法判断这些资金的合规性。”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以来,关联方又新增占用资金49108万元。 此外,独立董事也发表声明指出,公司与关联方大量资金往来是在没有商业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关联交易、关联方占用资金,并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也没有经过独立董事审阅或批准。”声明还指出,“除历史遗留问题和正常担保外,约有5亿元的对外担保未经董事会讨论批准,也未经独立董事审阅。” 导致“托普软件帝国”震荡的起因,是一件看似和宋如华无关的事件。 2003年11月,托普软件发布了与建行的重大债务诉讼进展:建行四川省分行诉四川省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托普软件和自贡市东新电碳股份有限公司为聚酯公司承担担保责任一案,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聚酯公司将偿还贷款3487.5万美元以及转贷费和利息、逾期利息。若聚酯公司不能按期偿还银行债务,托普软件将承担二分之一的连带责任,也就是要承担金额至少达1.5亿元人民币的连带责任。 而此项担保,发生在1993年托普软件的前身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身上,是在托普软件借壳“川长征”上市之前,而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也是应有关部门要求做出的担保,有关部门承诺因此事造成的损失由地方财政资金补偿,托普方面现在也宣称公司并不知悉为聚酯公司提供巨额担保一事。 12月22日,托普软件又披露了与自贡市国资委的欠款诉讼事项,加在一起两案金额共计达1.7亿元。虽然两案都是由公司1998年重组前的事项引起,但由于托普软件近年来业绩的大幅下滑,又在2003年以2.7亿元巨资收购了成都教育公司,所以这两项重组后遗症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1.7亿元的诉讼已经对公司的资金流构成了巨大威胁。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也引起了与托普相关债主的警觉。2004年4月,当托普2003年年报终于出炉时,之前托普曾经吹出的美丽肥皂泡终于彻底破灭,托普的内幕也终于被揭开。日前同属于“托普系”的托普软件、炎黄物流分别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巨额违规担保的情况,其中托普软件违规担保4.7亿元,炎黄物流违规担保2.86亿元,同时托普软件2003年年报首次出现了亏损。 经过自查,除托普软件78.79%的违规担保外,炎黄物流也披露了2002年11月至2004年1月期间发生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公司为托普集团下属6家企业提供15项此前未披露的担保事项,涉及金额28600万元。同时炎黄物流自查出12项未披露诉讼事项,大多与托普软件相关,公司因连带担保责任被牵涉,涉及金额1.6亿元左右。 此前,宋如华也曾经遇到过资金链出问题的情况,在2002年,面对各种对托普主营收入和现金流不利的传言,债主们曾经暗示宋如华。但宋如华的态度非常强硬,他曾经给四川所有的省行行长都发了一封信,在信里说:“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又不是凭着一念之差,是经过抵押、担保一大堆而来的,不能仅仅因为几篇推敲的文章就被动摇了。如果稍微风吹草动我们的关系就冷了,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算了。” 宋如华曾经被外界认为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由于托普股权、借贷关系枝蔓丛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宋如华异常重视整个集团的金融和财务管理。他曾在内部这样强调,“托普将来出问题,或者托普将来彻底失败,仍然是金融问题。同各个平台相比,其它问题不足以致命,致命在于资本。”如今这话似乎已经被不幸言中。 土地=金钱? 2002年7月,上海南汇县的远东大道。这里,就是托普刚刚开园的投资10亿元、占地1000亩的托普东部软件园,里面有63幢造型平平、说不上是什么风格的小房子,多数是平房,少数是双层小别墅。草地、曲径、流水,还有很多以全球知名IT企业人士命名的小桥,比如比尔·盖茨桥。绝大部分都没有入住的办公区显得空旷而冷清,只有几个园艺女工在修剪枝叶。这就是托普建造的众多软件园中的一个。 和王文京、刘积仁等不一样,宋如华的野心决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商”就可以满足的,他企图的是一个“托普经济王国”。1996年,宋如华提出了托普要走MI(即Microsoft和IBM)道路,在2010年成为他设想的规模:2千亿元的营业额、120亿元的毛利、24亿元的纯利、净资产500亿元、负债40%,而股市市值将达到1500亿元。而2001年,托普集团销售额据称是55亿元,利润6个亿。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宋如华的回答是“量子跃进”。宋如华曾经激情澎湃的说,“信息产业不是一种常规产业,只要把握好时间差和空间差,瞄准机会,它就可能在短时间内跳跃式地进入一种新的状态,世界的量子化社会已经到来……可以瞬间完成从这里到那里的跳跃。我们要善于捕捉住这种量子的跃迁,使得我们从现在处于很低的能态,达到比较高的能态……走量子跃进式发展道路的托普,20年后一定能与微软相比。” 不知道现在的宋如华是否已经归于平静,不过在2003年的9月,在宋如华与四川彭祖县的合作开发仪式上,宋如华公开承认“IT业不景气了”,此时的宋如华,已经打算投资5亿元切入保健品市场了。 只是当时的宋如华,还一门心思在搞软件园。宋如华为软件园总结出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可以稳定人才;二是可以给客户一个很好的感觉,软件公司很像皮包公司,除了人没有别的东西,如果只是半层楼几间屋,搞软件的信用度不够。然而有园区,就是有实力的象征,现在客户进来,不是你寒酸,是他觉得寒酸了;第三,贴近客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全国到处都建园的原因;第四,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搞软件园相当于是在当地投资。” 一块土地,就代表着投资、市场、关系。 2001年,宋如华再次提出“要加速基地建设”,“用投资换市场,用贡献换资源”。换市场,托普的很多客户都来自当地政府系统。“宁波我们建园大概投入了两千万,但每年从政府得到的订单不低于三千万,最多时可以达到五千万。” 换资源,“假如托普集团今年的税收是1.5亿元,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两三个地方纳税,这两三个地方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几十个亿的收入。但如果我们把它分解到100个地方,那这100多万的税收在那个地方虽不算大的纳税户,但也可以算中等的纳税户,完全可以通过这个贡献换来当地丰富的资源。” 以软件的名义,托普建园确实得到了当地政府很多优惠。例如上海的东部软件园,托普集团当时和当地政府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同,当时土地给的价格是10万元/亩,而如果作为商业用地则至少要在40万元/亩以上,尽管这样,托普也只是付了500亩土地的钱,还欠着近7000万元。但当时双方的约定是,“欠政府的钱由其它地方的收益补足,交税交到我们这个地方”。但是两年下来,没有进展。目前,东部软件园已经被全部封掉。 据相关人员介绍,托普在开发软件园时极有可能采取同一种运作模式:托普先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与地方政府签约,获得廉价土地后,再将这块土地重新评估,使地价大大增值,接着,再把评估后的土地转让给自己的下属公司。 “从账面上看,土地转移形成了效益,因为它是上市公司,通过一些手段就可以形成现金流量,”南汇一位干部分析托普上述运作的“两大好处”,“另外,可以用通过评估后的土地价值去银行贷款,套取现金。” 银行贷款是一方面,因为银行贷款属于短期资金,一般贷款期限在12个月、18个月,最多也就24个月。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真正的自身造血功能,往往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利用国内几大银行之间贷款户信息的不对称、监管不严打时间差。从另一家银行贷出钱来,还上一家银行的贷款。在浙江一位农行副行长的记忆中,托普还贷款时往往会拖延。 而股市才是托普“套现”的主要来源。宋如华旗下的托普系拥有100多家公司,但只有托普软件、托普科技、炎黄物流三家上市公司。2000年5月,托普软件以28.91元高价增发了3380万股普通股,共募集资金9.54亿元。在增发时公司曾列出了9个项目,甚至募集资金还不够用,而实际上只使用了2.7亿元,其中5.6亿元以各种关联交易形式由托普软件付给了托普集团(截至2001年年底),基本都是一些技术开发费、转让费、土地使用费。在托普软件的报告里,一次又一次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公司将原计划直接投入募集资金的项目,调整为通过公司收购其它公司股权的方式来实施项目。” 但是,没有永远吹不破的泡沫,当美丽的前景越来越虚幻时,企业的真实面目终究会显现。只是投资者付出的沉重代价,又该由谁来买单呢? (互联网周刊)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