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三堂会审”违规国债回购 监管层震怒券商惊魂

    2004-05-13 08: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亿元突变为1000亿元,相隔仅半年时间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对券商国债回购的两次摸底调查,竟得出违规回购如此悬殊的结果,着实震怒了监管层。(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面对券商的大胆与交易所回购市场的一片混乱,权威人士透露,这次监管层已下决心,对严重回购违规的高风险券商“杀无赦”,甚至“踢出局”。

        2004年4月2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关于加强债券回购业务结算风险管理的通知》,“警告”各结算参与机构不得擅自将其客户证券账户进行回购登记,不得挪用其客户债券进行融资;T+3日起将变卖回购违约机构待处分证券;此外,将对债券业务回购量大、持续进行滚动回购业务操作的参与机构进行重点监控。(我的操盘助理,帐户盈亏精确把握… )

        违规缝隙

        4月29日,上证国债指数一举击穿92.20点,大跌1.37%,创历史最大跌幅,而22只国债中竟有12只突破历史新低,牢牢躺在“地板价”上。

        市场一片恐慌。一资深国债评论员悲观表示,“交易所国债风险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后市继续看跌。”

        与此同时,股市也同时上演了一场猛烈的“跳水秀”,截至2004年5月10日,上证指数跌破1550点大关,不少股票价格已跌至历史最低点附近,自2003年底爆发的挑动人气的行情,在两周内“灰飞烟灭”。

        权威人士认为,债市与股市联袂下跌之间的无形之手,是市场多年积聚的交易所国债回购的违规系统风险。

        他透露,“根据最新的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内部数据显示,这一风险已经累计到1000多亿,其中包括挪用客户国债现券量,与回购放大到期欠库量。”

        而频繁使用国债现券回购、为客户与自己“谋利”、往返于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主力队伍正是证券公司。

        “券商既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同时是受害者。”专业人士指出。

        因为,按照现有交易所发布的有关通知,交易所成员在清算国债时,是以券商为单位实行清算;换句话说,一家会员不论在交易所有多少个席位(每个席位都有一个子账户),在清算时,这些账户都将归入统一的法人账号(主账户)进行清算;只要主账号不存在欠库行为,交易所一般不会追究子账户是否欠库。

        于是,券商在交易过程中,可以任意调用下属营业部的资金和债券进行统一交易,以此获得规模效益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交易和清算模式被称为“席位联合制”。

        汉唐证券有关人士指出,1994年交易所创立国债回购标准化“套做”与“放大”业务及提供宽松的“席位联合制”监管,是为了活跃当时交投清淡的国债市场,鼓励机构进行国债投资。

        据悉,截止2004年4月,交易所规定的最大放大规模是50倍,而券商对主席位上的标准券使用率至少在95%以上。

        事实上,监管层为市场预留的众多国债回购有利条件已经发展为无以遮挡的违规缝隙,并为不少券商滥用。

        在证监会关闭、托管或正在严查的券商名单中,几乎每家与国债回购不无关联。

        5.8亿违规国债回购使鞍山证券走上断头台;24亿元虚假国债,大连证券魂断于此;富友证券39亿国债回购毁灭“上海首富”,也毁了“农凯系”;经不住炒家“朱大户”的诱惑,新华证券胆敢动用20多亿国债回购资金接盘,最终在3岁生日的前10天夭亡;而爱建证券的高管层更是胆大妄为,居然挪用20多亿元国债回购资金炒港股。还有佳木斯证券、珠海证券,皆因大量进行违规国债回购走向死亡。

        中国国债协会人士表示,如今,交易所国债已经沦为简单的股市融资工具。为了可以挪用更多的客户现券或者补齐欠库窟窿,2003年,不少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找营业部拉客户的国债存量,要求客户在一年内不能动用国债,而把券挪给券商使用,同时允诺客户5%左右,远高于国债投资的年收益。

        2004年年初,券商积累的财富与盈利不仅在短短两周内血本无归,而且日前上交所再次下调回购折算比例的通知,使国债市场一夜欠库49亿。

        “拆东墙、补西墙”,海通证券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券商急得团团转,想办法融资或抛售股票,买现券补齐帐户,而面对动不动股票跌停的局面,要出货根本没有人敢接盘。”

        这只是券商风雨飘零的开端,因为监管层此次“断不会轻饶问题券商。”

        “杀无赦”

        权威人士透露,根据今年2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调查结果,证监会手中已掌握了数家高风险券商的黑名单。

        坊间流传,某家注册资本在30亿以上的大型券商已向中国登记结算公司欠库20亿,而该券商重仓股也跌至了历史最低价12元附近。

        此外,上述权威人士表示,除了一些如惊弓之鸟的小券商,这次还有三家原本信誉良好的大券商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欠库行为。

        “绝不能对这些高风险券商过于手软,该关闭的就关闭、该托管的就托管。”该人士表示,这份黑名单上的券商在未来某一时刻被责令出局是迟早的事情。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董事长陈耀先也曾公开指责“国债回购太乱了,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结算风险基金已经没有钱赔了,开始申请央行再贷款”。

        据悉,自富友证券事发之后,监管层开始认识到国债回购事态严重性。

        2003年6月,证监会派交易所对各大券商发出摸底自查,当时摸底的结果是违规200亿。

        某券商资金部负责人称,2003年摸底后,由于当时监管层对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监管更为严格,集中托管、第三方存管制度也正在着手研究,券商们并没有自觉从国债回购中抽身。

        直到2004年1月,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停止一切国债业务之后,监管层才发现南方证券在上交所欠库50亿。

        面临赔光风险基金还不够的困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不得不从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来赔偿客户损失。

        2004年2月25日,惊心动魄的局面迫使证监会决定放手让中国证券登记公司再次摸底券商违规国债回购,并责令某些高风险券商尽快清理违规回购资金帐户、压缩回购余额、补平客户国债。

        于是,部分券商在措辞严厉的要求下不得不抛售手中国债现货与股票,以求逃过此劫。

        2004年2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公司下发国债回购自查令后,当日交易所债市创造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上证国债指数下跌了0.33%,创出2003年12月9日以来的新低。

        接着,中房集团、东方航空、三九集团等,不少涉嫌券商违规回购资金的股票开始跳水。

        国泰君安人士抱怨:“券商挪用客户国债也有自身难处,在银行融资渠道尚未疏通情况下,几乎没有长期的正常的融资渠道。券商要生存,最简单的办法,只有挪用客户国债填补旧洞,监管层设立席位联合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是放纵券商挪用。”

        尽管如此,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南方证券的教训太大了,国家不会再姑息养奸,出钱纵容系统风险的堆积,对待高风险券商杀无赦。”

        记者从其他途径了解,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投资者补偿基金等一系列券商退出的市场善后机制,为“逼迫”一部分券商出局谋划准备。

        变革黎明

        中国国债协会人士认为,对于违规行为,券商确实有责任,但监管层应对有不少漏洞的制度要好好反思。

        “夸张的说,交易所国债回购几乎没有监管制度!”他表示,“或者没有坚决执行。”

        按照上交所回购交易的原有规定,中国证券登记公司在国债回购到期时,对正回购方是否有资金预留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没有预留资金或者预留资金不足,则立刻会冻结其席位资金,进行“欠库扣款”,限期三日内补足欠库余额,并处以相应的罚息。假如到期日仍然存在资金漏洞,则冻结正回购方的清算资金,并拍卖被冻结债券,强行平仓。

        但实际上,之前,监管层在某些方面对券商还是网开一面。

        据上交所人士透露,在2003年6月券商自查之后,财政部、证监会与交易所联系,考虑实行回购帐户实名制,债券托管至客户帐户名下。

        “出于呵护当时脆弱市场的目的,怕一下子暴露问题太大,市场承受不了,”该人士表示,“最后决定通过逐步过渡方式来释放风险。”

        但从种种迹象看,目前监管层已不满足于渐进地发现历史问题、解决遗留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对新发生的回购业务杜绝挪用。因为,如果再不严查,后面将孕育着更大的毁灭性风险。

        2004年4月21日,在中国国债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上,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周成跃指出,国债回购机制变革将是国库司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月,在汕头“交易所国债研讨会”上,也透露出监管层的严正声音。

        “我们正在完善债券业务规则体系。”上交所总裁助理刘世安表示。

        而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办法,重新规范国债回购管理。研究变革的重点在于改变原有“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模式,由单一席位各子账户分别进行交易和清算。

        另外,来自上交所的可靠信息是,在2004年底,银行间国债将与交易所国债合作联网交易,会员可以在两个市场内进行自由交易。

        这样,可以稀释未来“帐户制”造成的交易所债券回购及股票市场的冲击,同时减少由于不断调整折算比率可能导致交易所市场债券的融资功能弱化。

        初步的研究方案是,交易所会员及银行间会员直接向撮合系统申报,交易品种应由跨市场向全部交易品种发展。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60,879, 栏目计数: 4,921,89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