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科技股吸引短线资金

    2004-05-19 08:24



        

      记者 张翔

        传闻已久的深圳中小企业板获得批准,长江电力配售的6.467亿股也上市了。昨日大盘以先抑后扬的走势对两大重要消息作出了反应,一根阳线激起了市场久违的热情。

      短线资金出击科技股

        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早有预期的,各路机构早有准备。加之目前场外资金相当宽裕,主板市场的中小盘科技股以及将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中小盘成长股有望成为近期市场的持续热点。

        IT业的复苏,以及消费电子业的持续火爆,使得相关IT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有明显复苏的迹象。今年以来,Google和盛大的上市计划,更是让网络游戏业异常火热。毫无疑问,科技股目前是最具吸引力和煽动性的热点。

        在以周期性行业为代表的蓝筹板块弱势调整的时候,中小企业板适时推出,不仅能在短期营造出市场热点,更可能对国内市场投资理念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今年以前,基金仿佛就是大盘蓝筹的代名词,中小盘成长股无缘得到基金的垂青。而目前机构博弈的不利现象,再次提醒了投资趋同的弊端。寻求多元的投资是基金必然的出路。

        目前的市场上,不到10倍市盈率的钢铁股没人要,而市盈率达到50、60倍,乃至更高的科技股却走势稳健。显然,投资者在看到投资科技股巨大风险的同时,更看到了IBM在1995-2000年5年中增值5倍的壮观走势,以及Google的上市会制造出多少百万、千万富翁!

        不过,面对鱼龙混杂的科技股行情,投资者不能不保持清醒。创投概念听起来很好,但公司的业绩能否有实质性增长,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且,考虑到目前疲弱的市场,不能指望以概念炒作为主的科技股行情能吹出多大的泡泡。

        反弹基础并不牢靠

        近期上证综指的走势非常契合技术分析。上周二股指触及1307-1783点行情的50%回撤位时,引发了小幅反弹;本周二股指触及称为“牛熊分界线”的年线,即1528点,再度引发反弹。从市场热点来看,下跌幅度颇深的钢铁板块强劲反弹,中小盘科技股也随着中小企业板的推出而开始释放压抑已久的热情。似乎大盘有望迎来反弹。

      投资大师罗杰斯虽然看好中国股市,但他建议近期清仓等待;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下降迹象,但CPI持续上升的趋势似乎仍没有改变。面对种种分歧,唯一可以信赖的只有市场,毕竟走势是所有观点的集中反映。

        近期市场走势表明,作为资金最为雄厚的市场主体和对蓝筹群体最为坚定的看好者,基金仍在坚决杀跌。近日大幅下跌的股票,如四大石化股、上海机场、兖州煤业,都属于基金在第一季度增持最多的10只股票。即使在昨日的反弹中,一些基金坚决看好、高度重仓的绩优股也加速下跌,如国阳新能、国投电力、上海能源、威孚高科、红星发展、华光股份等,甚至连中兴通讯、赛格三星这样优秀的科技股也对利好视而不见。

        一方面是基金对后市看法的严重分歧,另一方面是基金投资对象的严重趋同性,结果就导致了所谓的机构博弈。“囚徒困境”的后果就是目前市场的奇怪现象:绩差股要跌,绩优股也跌,公司价值的评判准绳似乎已经混乱。

        就在今年一季度,一切都还很清楚,基金一致看好钢铁、石化、煤炭、电力等行业。而转眼之间,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使得行业的前景变得模糊,正如一位研究员所言:“对于紧缩政策的分歧很大,大家都看不清”。

        既然看不清,那很简单,袖手旁观呗。基金现在最为积极的事就是赶紧减仓,先出来,看看宏观调控的效果如何,然后再着手选择不受紧缩政策影响、明后年仍有较好增长预期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基金整体上握有大把的钱,他们也不会积极做多。面对反弹,他们想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调整持仓结构。否则,他们怎么会在目前的“安全点位”和重要支撑点附近积极杀跌呢?显然,他们相信还能在更低的点位上捡回筹码。

        至于券商,仍然是自身难保。而目前敢于活跃的只可能是私募基金了。这类游资可能会在科技股和超跌的钢铁股上有所运作。

        回头来看,要说牛市,似乎还早了些。如果是牛市,市场心态不会如此脆弱;如果是牛市,“九条意见”筑就的政策底不会轻易就破。只要市场的缺陷不彻底解决,只要上市公司不改变只索取不回报的现状,就不能指望投资者有良好的持股心态。什么时候“高抛低吸、波段操作”不再成为基金的主流思路,恐怕就是牛市来临的一天。

        5·19很值得留念,但市场是残酷的,它不会有怀旧情结。(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276,495, 栏目计数: 6,206,95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