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金马集团、华海药业位列三甲
记者 朱向军 李鹏 北京报道
由本报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200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序今日揭晓。排在前十位的上市公司分别是航天信息、金马集团、华海药业、烟台万华、贵州茅台、三一重工、歌华有线、双良股份、健特生物、中原高速。这是双方连续第四年合作推出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序。
分析显示,2003综合绩效排序结果呈现如下特点:首先,从排在前列的上市公司来看,其行业特征十分突出,通信电子、汽车、能源、钢铁、医药、港务、机械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前100名中占有较多席位,与这些行业近两年不断复苏、景气度大幅攀升不谋而合。其次,与前三届排序相比,大盘蓝筹公司排位提升幅度较大,如马钢股份、华能国际、宝钢股份、齐鲁石化分别由2002年的364、134、183、809位提升到34、65、82、284位。再次,2003年上市的次新股,以及在前几年进行过大规模重组,业绩稳步上升的公司,排位也较抢眼。而与往年相同的是,T类公司基本都落在队尾。
为了更全面地揭示上市公司的各方面能力,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本年度在公布综合绩效总排名的基础上,同时推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等单项排名前50名。其中夏新电子、汕电力A、杭萧钢构分列相应各单项首位。
借鉴前三年的经验,今年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指标的选取和记分的权重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进。首先在各项指标关联度及对绩效贡献度的分析基础上,将评价指标缩减为14个,同时对各项指标的评分权重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我们适当调低了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权重,并相应提高了净资产经常性收益率的权重,降低非经常性损益对盈利能力评分的影响。在偿债能力的评分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强制性现金支出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权重,同时加大了偿债能力在综合绩效评分中的权重,以强调现金流对上市公司在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影响。以期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公允性和科学性。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完善,新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历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大大增加,所以今年的排序也包括了2003年新上市的公司。而未在2004年4月30日前公布2003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不在排序之列。 (排序结果及评价体系见本报今日18、19、20版)(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