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沪国资委严控国企金融投资 200亿资金撤出股市

    2004-06-14 17:31


    经济观察报/周依亭 张勇  



      “7月1日前上海大型国企撤出股市”这一市场传闻已经在上海乃至全国弥漫。6月8日,中央2台在一档经济新闻中辟谣说,“国资委否认了曾做出过这样的决定。”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机构
    客户将资金从营业部撤出,就拿我们营业部来说,有客户一下就撤走了上亿元的资金。”海通证券(101605)(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上海营业部的一位负责 人说,并且透露这个客户就是一家大型国企。

      传言起于对上海国资委一份文件的误读。事实上,根据这份文件,7月1日之前,并不会出现一刀切的国企资金急撤,只是部分资金离场,但是7月1日之后,影响会不断延展。

      无风不起浪

      2004年3月,上海市国资委颁布了《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第十八条规定:“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实施。对本办法施行之日前尚未完成的投资项目,原则上按原项目计划实施。”

      7月1日大限之说,由此而来。而实际上,《办法》所限制的投资项目,只是控制“以后”,并不追溯“之前”。

      《办法》针对的是上海国资委的归口企业,包括上汽、宝钢等38家市属大型国企集团。也就是说,从2004年7月1日开始,上海国资委将决定其掌管的6000亿国资的投资方向和内容。

      一位中央级别的大型国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也看过这个文件,而且国资委是希望以上海为试点,转而向全国推广,进而加强对国有资产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的监管。“如果全国施行,短期内对股市的影响会很大,但长期来看,能规避一些风险,减缓国有资产的流失。”

      《办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是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严格限制营运机构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适度控制营运机构购买债券和基金;营运机构的金融投资规模和比例应当与自身的权益和财务融资能力匹配。

      上海一家大型国企财务部员工向记者解释,“一般政府出台的文件,如果没有细则说明,只要有‘严格限制’这一词,我们基本会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再从事这一类型的投资。就算申请,估计计划书也很难被批准。目前,我们已经主动结束了委托理财的合同。”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第六条:“市国资委对营运机构的投资活动履行出资人职责,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国有资本投资导向;审核营运机构的年度投资计划,核准营运机构的计划外投资项目,根据需要对营运机构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备案管理;组织开展投资分析活动,对重大投资项目(含金融投资)组织实施稽查、审计、后评估等动态监督管理。

      上海国资方面的有关专家认为,计划内审批、计划外核准,实际就是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投资进行监控。此前,很多国有集团本身具备项目的审批权,只需要向国资委备案,而现在所有投资审批权利都要上缴到上海市国资委。

      缘由

      上海国资委出台这一政策与众多纠缠不清的委托理财纠纷有关。

      前任兰生股份(600826)(相关,行情,个股论坛)总经理常中被“双规”,原因就是去年9月份常中背着公司董事会,共计投入6.2亿元在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进行橡胶期货炒作,产生高达4亿元的账面损失。

      上海国有企业参与股票与期货等方面的投资行为以及带来的风险已经引起了上海国资委的高度重视。

      国资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就上海国资委对其下属国有企业的检查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从事股票、期货投资和参与房地产市场炒作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人才,风险的确比较大。

      一位国有集团负责人透露,上海几个大集团常年都有3-6亿左右的资金在券商处托管或者通过券商委托理财,总额估算最少也不会低于200亿。“这其实是证券公司变相的资金拆借。德恒证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资委如果全面限制,有干预企业运营之嫌,其实,也许可以像社保基金那样,政府推荐一些资质好的券商、基金公司,让企业合理选择,也许会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上海博润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师建议。

      但上海政府的执行力度历来很强。

      记者致电百联集团财务部总监,接电话的员工不愿意透露姓名,但他表示,已经按照政府的要求该退出的都退出了,还有一些合同没有到期,会在7月1日之前陆续结束并不再续签,而之后,更不会再进行不符合国资委规定的此类股票及委托理财的投资。对其他例如国债之类,则严格按照规定审批。

      类似的情况也在宝钢集团发生,集团一位高层表示,政府的控制尤以钢铁和房地产行业为首。但他同时表示,还是市场的需求让其从金融市场撤出资金。

      大多数的国有集团对这一问题持回避态度,在从财务部门推委到集团办公室以后,办公室的人员大都表示集团并没有进行期货或者股票投资,而委托理财已经基本停止。

      券商的苦恼

      上海国资委的这一办法打击最大的就是券商,机构客户撤出营业部保证金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

      目前企业进入股市的资金更多的还是通过证券公司委托理财,根据一份券商内部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仅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

      国盛证券的分析师张毅表示,“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还算是公开的,因为这些委托理财一般都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出来,那些没有上市的国有大企业进行委托理财的资金却很难被人所知。”根据张毅的估算,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所接受的企业委托理财资金的整体规模很可能超过2000个亿。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体市场环境偏紧和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部分委托理财资金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离场”的要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证券市场资金的紧张。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做委托理财的企业已经向证券公司表达出了到期结束委托协议的意向。

      海通证券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一些企业的代表已经通过电话或者亲自到公司来,提出希望在协议到期后即把委托资金收回,甚至想提前结束委托协议。”这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少企业来公司时也表现得很无奈。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华夏证券(101601)(相关,行情,个股论坛)等一些券商处。

      目前市场较为普遍的担心是企业资金从股市撤离的情况会不断扩大,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本就“捉襟见肘”的股市资金面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08,705, 栏目计数: 5,769,638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