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牛踪难觅--深沪股市两次宏观调控下的类比分析

    2004-06-18 20:59




      证券之星6月18日消息:据证券时报报道,进入5月份以来,大盘频发黑色星期一“急症”,本周一更是创下了4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截至昨日,沪市已连续10周下跌,大有将“黑色星期一”转化为“黑色每星期”的迹象。这一市场格局,预示着自本周二展开的反弹仍是短命行情,后市将继续下寻支撑。

      目前上证综合指数自4月7日以来的累计跌幅近二成,其间一直没有象样的反弹,最长时间的反弹也仅有5个交易日。结合4月份以来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投资者不禁要问:这种弱势格局还会延续多久?在这里,我们试从证券市场成立后的两次宏观调控对比来加以分析。

      从历史上看,抑制投资过热对股市造成的影响都比较大,典型的如1993年那次宏观调控。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投资热潮也迅速升温,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出现了过多泡沫。为了确保经济健康发展,1993年6月16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了十六项措施,要求全国各地令行禁止,立即贯彻落实。股市自同年5月便开始提前步入熊市,自当时最高点1380.50点开始跌落,最低下跌至1994年7月的333.92点,直至1996年2月份才逐步走好并步入牛市。这波调整总共持续了33个月,最大累计跌幅为75.82%。

      结合经济运行态势,我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与股市走势较为吻合。尽管1993年6月已经开始采取相应措施,但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仍高达61.8%,主要因为政府考虑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避免经济因急刹车而发展停滞,采取了调高利率等方式,使得通货膨胀率逐年稳步下降,从1994年的24.1%降到1996年的8.3%,经济增长率则仅回落到9.7%。1996年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正轨,促成了股票市场形成牛市行情。1997年,中国经济更取得了通胀率剧降到0.8%、经济增长率8.8%的好成绩,股指进一步突破了1996年的高点。由于1998年洪涝灾害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爆发,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股市在1998年6月步入了调整期,中央政府在成功实现“软着陆”后停止了治理整顿,转而采取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仍促成了1999年5.19牛市行情的形成。因此,分析宏观调控下的经济运行态势,有助于把握股市走势。

      同1993年那次调控在1992年下半年基本面便有些前兆一样,早在去年11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去年1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政府便提出了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去年9月份已经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前两个月固定投资增长速度仍高达53%,中央政府在今年3、4月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化和行政化的措施来抑制投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尽管有国务院《意见》出台的支持,但仍然自4月初以来持续下滑,并不断创出年内新低。

      今年1-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但并不能认为宏观调控的影响已经结束,一些过热行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清理整顿之中,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充分表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正确、有效的,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仍然紧张,宏观调控工作不可放松。可见,宏观调控初显成效,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抑制投资过热的政策仍将延续。

      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央政府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预计此次调控的时间会较短,具体还要看今后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理想状况是:在固定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季度经济增长率也要维持7%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抑制过热不能造成发展停滞。

      从市场角度看,预计三季度市场各主力机构仍将采取观望策略,静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不会贸然采取大的行动。综合来看,笔者认为,4月初开始的这波调整走势,可能会持续到10-11月份,不排除持续到明年的可能性,建议投资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宜因急躁情况而盲动。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09,832, 栏目计数: 5,769,95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