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创造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写在两会召开前夕

    2006-03-02 08:58


    创造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写在两会召开前夕  
    (2006-03-02 07:47:15)



        本报记者 闻召林
      
      “市场的内生动力已经积聚到量变到质变的时刻……”

      “推进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地好……”

      “开放与创新,将给资本市场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助推……”

      春天再一次降临北方的时候,无数读者投书本报,寄语“两会”,畅谈市场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既有基础到未来发展动力源泉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市场内外的旋律汇成一个最强音:抓住历史机遇,创造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

      人们注意到,新年前后,40多个交易日中上证综指连续上扬,累计涨幅超过20%;新年以来,发轫于2005年4月的股改全面提速,胜局已经基本锁定;近日,《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头版头条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的重要讲话,传递了加快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种种迹象昭示着:“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将迈出关键步伐,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内生动力:能量不断集聚

      近几年来,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经历了一个新兴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转型阵痛。然而,这种相对压抑的生存环境并未消弭证券人亡羊补牢、共谋发展的意志。近年来,市场各方自我反省、自我修复的意识不断强化,制度变革与基础重建的力度逐渐加大。

      有评论认为,经过几年努力,资本市场的内部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其两大标志是:制约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两大“瓶颈”双双得到突破,市场三大主体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质变。

      先看两大“瓶颈”的消解。“国九条”出台后,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迅速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目前胜局已经基本锁定。股改突破了制约市场其他改革的一个最大的制度“瓶颈”。与此同时,新修订的《证券法》、《公司法》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从“基本法”层面突破了制约市场创新的“瓶颈”,打开了市场创新发展的巨大空间。

      再看三大市场主体的可喜变化。

      券商风险处置不断提速。从2004年到2005年底,证监会累计处置了19家风险券商。其中17家被关闭,2家处于托管状态。仅2005年,就处置了12家高危券商,对14家高风险券商采取了现场监控,对南方等8家券商进行了重组。新年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又有河北证券等4家公司被托管。目前,券商风险底数基本摸清,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已经开业。今年,在加大风险处置的同时,监管部门将着力拓宽机构融资渠道,推广券商集合理财试点,支持优质券商开展定向资产管理和融资融券试点。一个全新的行业主体正在成长。

      多元化机构投资者格局正在形成。基金公司2005年新募集基金971亿元,年底总规模已达4741亿份,同比增长43.4%。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启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QFII投资的相关制度安排,在2005年已经取得进展。有消息显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QFII试点扩大等都将在今年取得突破。

      上市公司质量继续提升。去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后,监管部门着力“清欠”,全年共有164家上市公司收回被占用的112亿元资金。但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234家上市公司的365亿元资金被违规占用。为此,证监会上周在深圳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一户一策”逐家落实清欠方案,并坚决遏制“前清后欠”现象。观察人士认为,今年在集中“清欠”和解决违规担保问题的同时,还将开始推进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试点。这些举措将有力促进上市公司存量资源的逐步优化,从而为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滋长,一旦能量集聚突破临界点,必将推动市场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外部环境:“景气”周期来临

      与内部环境的改善相比,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无疑更为乐观。有评论者甚至指出:当前市场外部环境正处于多年来罕见的“景气”阶段。

      理由之一是,市场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到“国九条”出台,再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系列来自最高决策层的重要信息,表明政策大环境今非昔比。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经济大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完全“外包”;一个经济强国的自主定价权与资源配置权,不能拱手相让。用华尔街最流行的话说就是,强大的资本市场是任何一个经济大国参与全球博弈的重要手段。

      理由之二是,“十一五”规划将为资本市场营造值得期待的黄金五年。

      2005年10月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将在今年“两会”上接受审议。《建议》用相当的篇幅描绘了资本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温家宝总理当时在对《建议》作说明时强调:“在深化改革中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预示着资本市场将迎来大发展的五年。

      《建议》提出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样的目标意味着,作为资本市场基本面的宏观经济,其景气周期仍将长期持续;这样的目标还意味着,资本市场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比重超过90%,直接融资尚不足10%。因此务必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运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在市场基础的层面上防止银行风险过度积累,从而为企业的资本形成提供更加有效的渠道,防范社会融资的结构性缺陷,使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更富有弹性和活力。有金融专家据此预期,“十一五”期间资本市场将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还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那就是社会各方合力推进市场发展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微观政策环境也步入了历史最“景气”时期。2005年,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在股权分置改革、券商风险处置、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等诸多方面,各种配套政策强势互动,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难得的合力。

      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孕育着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着力点和强大的推动力,必将为市场的转折、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新机遇。

      开放创新:引领市场发展

      今年不仅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开放的一年,更是中国金融业即将走向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

      这样的一个时点,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带来了许多可以挥洒的空间。

      为了适应开放与竞争,中国经济正在寻求一次全面的转型。2月初,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出台,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这样一个目标的提出,实际上给国民经济资源配置的主平台——资本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课题。那就是,资本市场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一次结构创新,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的制度创新,推动创业板建设,拓展代办转让系统功能,探索柜台交易市场等,从而以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助力高新技术产业。

      在国民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定价权尤其重要。因此,发展衍生品市场成为眼下的必修课。衍生品市场的成长与股市、债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股市、债市的快速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设立也已经列入议事日程。

      当前,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相应的产品业务创新成为必然。而资本市场本身的对外开放,首先就意味着可以将许多成熟市场的现成制度“嫁接”到境内市场。研究设立专业融资公司,开展融资融券试点,IPO存量发行,定向发行等成熟市场司空见惯的操作方法正在酝酿之中。

      由开放而引发的制度创新、结构创新和产品创新,将给市场大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而且,开放带来的创新还不止于此。最近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G股和股改后IPO新股。业界评论,该《办法》将与QFII制度一起,形成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两条腿”,从而开始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介入。A股市场将逐渐演变成一个资本争夺资源的并购市场。

      业内专家预计,伴随着对外开放的全面提速,类似的创新将层出不穷。这些创新将引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并有力地促进市场跨越式发展。

      时势造英雄。毫无疑问,在中国经济开放与发展的坐标系中,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与发展的最佳时点。有评论认为,在未来5-10年时间里,只要市场建设者们能够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资本市场就会如同当年许多海外成熟市场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83,715, 栏目计数: 5,212,25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