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平安再融资惹股市激烈反应 吁防恶意“圈钱”

    2008-02-04 08:51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百合

      引发的争议表明:怎么融、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涉及利益,更有一个“度”的问题——

      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按当时的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票接连两日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产生了剧烈波动。虽然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还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但股价的走势已经表明股民在“用脚投票”了。

      对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股市之所以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中国平安去年3月在A股上市,融资额为400亿元;在上市不到一年、公司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又出人意料地抛出“天量”融资计划,16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相当于2007年整个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1/3,确实让市场和股民感到“吃不消”。其二,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如此大的融资规模,却具体项目不定,回报预期不明,只是一味地叫你掏钱,难怪会让投资者反感。

      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其他上市公司也效仿中国平安,纷纷进行“天量”融资的话,股市会不会沦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怎么保证?

      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股市上进行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从A股这些年的发展看,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都通过增发顺利地进行了再融资,投资项目也给股民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平心而论,中国平安是一家不错的上市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好。日前公司最新公告显示,预计2007年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00%以上。此次大规模再融资,公司也并没有违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然而,再融资怎么融、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有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度”的问题。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此外,上市公司再融资还需要把握市场“火候”。如果上市公司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不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只是向股市“索取”而不对股民回报,那么再融资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响应和市场的认可,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可能欲速不达,反而受到影响。

      从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引发的争议,反映出证券市场在制度层面上还有不少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比如,我国IPO的审批是很严格的,但再融资的审批却比较宽松,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考虑不多。这就有可能使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政策的“空子”,把股市当成“提款机”,进行大规模增发、恶意“圈钱”。如果此风渐长,势必会对股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也将因此遭受打击。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细的规定,除了对融资比例的限制外,还应当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限制。比如,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后,第二次融资至少间隔三年以上;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等。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汨汨流淌,带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多的滋润和营养。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370,239, 栏目计数: 5,247,36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