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银监会摸底商业银行信贷 部分企业贷款进入股市

    2009-02-17 08:18


       年初信贷“冲锋”,票据融资冲得最为彪悍。

      1.62万亿元新增信贷中仅票据融资一项就达623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近四成。票据融资自去年年末加速,去年票据融资增加6461亿元,仅四季度就增加近5000亿元。

      资金究竟投向哪里?狂飙的票据融资能否持续?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银行人士分析认为,在套利诱惑下,票据融资背后可能存在“虚增”成分,但也是年初信贷结构调整的暂时现象,在一波狂澜过后会渐渐平息。

     “滚雪球”?

      上周六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在有关会议上表示对票据融资的质疑。他认为,由于票据贴现利率和半年期存款利率存在一定利差,企业可能在票据贴现后转存银行套利,这种存款在银行体内循环。在市场贴现利率与其他(如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况下,票据融资存在一定虚增的可能。

      广东发展银行一位人士告诉本报,银行开票需要企业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由于不能“自开自贴”,企业可以通过另一家企业贴现后将资金转至自己账上,然后再存入保证金再次申请银行开票。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定的货币创造效应。

      《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滚雪球’式的套利未必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太多次也不允许,风险太大,银行和企业一般不会这样来做。”上述广东发展银行人士称,经济环境好时,企业财务状况相对较稳,这种操作可能多一些,但目前经济环境不佳,如果企业倒闭,上下游企业受冲击往往很大,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银行面临的风险就很大。

      一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票据融资中虚增的情况“肯定有”,但“多少不好说”。存在这类操作方式的可能大中型企业多一些,因为大中型企业直接贴现利率约在1.6%~1.8%,目前3个月期和半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71%和1.98%,可能存在一定利差;而小型企业票据直贴利率一般是2%以上,套利空间不存在。

      “因此一般大中型企业可以做,小型企业很难做,成本较高,套利机制不存在。但存在另一种渠道,小企业可以通过把票据融资拿到的资金做民间借贷(获取利差)。”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存在两种套利方式,一种是大中型企业在银行体系内的套利渠道,另一种则是中小型企业将银行资金用到外部进行套利。“各类型企业都有各自的渠道去做这种套利,但区分企业资金的真实用途是很难的,除非把现金流的每个节点都找到。”

      不过,一位券商宏观分析师不赞同上述看法。他对本报表示,票据融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几个月,如果确实是由利差驱动,套利空间必然会渐渐收窄直至消失,套利不可能是票据融资数月高增的根本原因。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上述会议期间否认“套利”的可能。有报道援引易纲的话称,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转移成存款进行套利,在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上由于利差太小,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票据贴现的平均期限大概是4个月,不能和半年期的存款利率进行比较,与3个月存款利率比则利差很小。

      结构调整?

      票据融资的快增,可能会带来银行间票据转贴现规模增长。上述广东发展银行人士称,同业间的票据转贴现没有限制,属于表内业务,因此会影响银行的信贷余额。如果某银行分行票据融资太大,超过总行下达的规模,可以通过转贴现的形式转出一部分资产,这种情况年末出现较多。“转出行有些是资金面比较紧的银行,大银行信贷有空额,接受转入可能就多一些。”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对于大银行来说,票据直贴额度通常较小,而转贴现一笔交易就达到几十亿元且成本较低。此外,转贴现多了一手追索,使得银行风险降低。

      不过,在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这场票据融资“盛宴”并不可持续。“目前贷款从分布上来看,很多政府投资项目还不到提款期,银行需要把资金用出去,往往就会选择利率略低于贷款、但风险也较低的票据融资。过一段时间,项目提款期到了,这部分票据就会逐渐转变为贷款,票据融资的占比也将逐渐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票据融资增加是一种短期的行为,短期内起调节作用,而中长期贷款是整个贷款中最需要关注的。(记者 邱壑 李彬)

      信贷狂飙去向探秘

      “对银票(商业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不需要走信用审批,至于进不进行转贴现,就要根据各行自己的头寸情况决定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审批部负责人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银票贴现我们也做了一些。”

      1月狂飙的信贷增长来自何方?银行信贷投向何处?是否落实到实体经济?诸多问题,为各方关注。

      表内外腾挪术?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一份宏观动态报告指出,M2与M1增速深度背离,原因之一在于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表贷款的表内外腾挪。

      报告执笔人认为,在央行实施信贷规模控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大量存量贷款通过信托等理财产品转出表外。这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如果企业融资后存入银行,银行存款没有变化而贷款减少。

      去年10月,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所以银行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将大量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转为企业贷款。这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贷款增加而存款不变。

      “例如,这个客户原来做了1000万元的贷款,然后银行通过发行信贷理财产品将其转出表外,后来这笔理财产品因到期或者借款企业提前还贷而终止。”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赵慈拉举例说,在这个过程中,一边是信托产品结束后资金返还到储蓄账上,一边是新放贷款体现在银行贷款科目上。对客户来说,借款总量并没有变,资金量仍然只有1000万元。

      资金回流股市?

      虽然飞速的信贷增长被认为是不可持续,但对于央行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业内观点仍保持一致。安信证券高善文在其近期的宏观经济简评中指出,即使信贷增速回落,流动性很可能还将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主要利率水平依然处于不断下沉的过程之中。

      “现在票据融资的成本很低,且票据融资额与企业存款增量差距过大,不排除其中的资金流向股市。”赵慈拉认为,票据融资套利的结果是,银行增加保证金存款,而客户可以获取保证金存款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益,可能影响央行金融统计数据。

      他介绍说,银行承兑汇票未贴现之前实际上是属于M3范畴,并不在央行货币供应量M2的统计之内,一旦贴现其实就变成企业活期存款(M1)。“如果6000多亿元全是企业新增贷款的话,那实际上在M1上是应该有所体现的,但真正的企业存款只增加700多亿元,所以应该是存在套利的情况。”

      赵慈拉分析说,从央行公布的1月信贷数据来看,M1与M2之间的喇叭口是在增大的,而这会造成未来资产价格的上升。

      上述报告指出,目前资金面尽管充裕,但还没有大量地进入实体经济。同时,M2激增与M0、M1的深度背离,说明部分企业贷款进入股市。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信贷投放正是为实现保增长的需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并不存在银行资金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情况。(王春霞)

    【来源:新华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15,884, 栏目计数: 5,217,141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